差生逆襲成功的勵志故事_學渣逆襲學霸勵志故事***2***

  差生逆襲成功的勵志故事篇4

  從260分到603分,一個差生創造的高考奇蹟

  他叫章程龍,是湖南龍山一中的2015年應屆畢業生。

  他的高考成績是:

  語文:121分 數學:119分

  英語:125分 理綜:238分

  總分603分。

  成績剛上重本,並不值得驕傲。

  然而,在高考前三個月的模擬考試中,他的成績是260分。

  來看看章程龍自述的差生高考逆襲的勵志故事:

  被放棄的我

  我們學校3月5號摸底考試,7號成績出來,我只有260分,這對於在高三“混日子”的人再也正常不過了,並非我沒有努力,只是堅持的時間太短,望著拿到手的試卷,想著回家怎麼給父母解釋,每當想到父母憂心的眼神,我就感到揪心,看到夕陽,也像我的成績單一樣鮮紅。

  那天,我爸看著模擬考試成績,並沒有像往常那樣憂慮,而是格外淡定的告訴我,不用擔心學習了,他已經給我聯絡好了一家工廠,3個月小工實習,沒幾年就能當大工,工資5000朝上。

  我腦子嗡一下,一下就蒙了。我雖然學習不好,但是我也是做過大學夢,發誓要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好友相約大學,經歷著高三日日夜夜拼搏啊!讓我把自己的青春交代在那個小工廠裡,那麼一瞬間,我覺得自己要崩潰了。

  邁出第一步

  我視力不好,不能當兵;看起來,我的未來看上去只有去工廠了。但我真的是不甘心。

  7號晚上,我第一次問了自己無數個為什麼。我把能想到的問題都寫在牆上,最後,我發現這些東西都指向3個問題:

  1.沒目標:每次制定的計劃最多能堅持3天,3天過後準忘,等過幾天再看,前幾天學的東西也都差不多忘了。

  2.做題沒有針對性:我平時做題只管做,不管看,更不去選擇做題的難度、題型。我對自己的知識點掌握根本沒有把握。

  3.看得多,做得少:我看書的時候很少進一步去理解知識點的內在聯絡,所以原來不會的現在還不會,原來錯的也一直錯下去。

  然後,我翻出來之前做過的所有試題、試卷,逐個開始找,整理我在主科上的缺點:

  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理解不太好

  數學:選擇題、填空題命中率低,大題後面的3個題不會做

  英語:基本看不懂,單詞都基本不認識

  我的奮鬥

  既然找出了問題,就得找辦法解決。

  我去書店買了一本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和一本閱讀素材;數學買了天利38套;英語買了近十年的高考題。

  我把語文的基礎知識手冊和閱讀剪成3本,每十天換一本。看基礎知識手冊當看書,閱讀素材著重理解其中心思想。

  數學每天做3套題目,只做選擇題和填空題,時間控制在2個半小時內。第二天都將昨天做錯的題目看一遍,3天、一週後再分別看兩遍。這樣我的數學解小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快速提高。

  英語每天做一套題,將不認識的單詞記錄下來當晨讀材料,每天記半小時。

  物理把高中所有的公式寫在一張大點的紙上,然後做題,忘了公式就查那2張紙。

  化學看兩遍書,把書裡出現的方程式都寫出來,有選擇地做課後練習,不會的再查書,對方程式。

  生物多看書,將重要的知識點記在本子上再閱讀。

  突破那個坎

  突破那個坎接下來的一個月我都用這種方法複習,4月5號摸底考試,成績出來,我的成績由260飛躍到410。我從班上倒數第3上升到倒數第10位。

  你們千萬別笑話我。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已經是天大的進步了,至少給了我繼續努力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語文:基礎知識手冊每十天重點掌握,作文素材每天精讀5篇。

  數學:將前面的選擇題、填空題加上後面的四道大題一起重做一遍。最後兩題不做,第二天覆習。

  英語:每天一套題,每個題目的語法、句型和短語一定要搞清楚,做題的題記錄一遍。

  物理和化學:基本不變,不再做課後練習,該做高考真題

  生物:開始做題,做完檢查,把錯的知識點再看一遍

  用這個第二階段的方法堅持學習一個月後,5月5號考試,我的成績再次突破到510分。這時候我在班上的成績已經是前20名。離一本線還差一些,但是足夠上二本。就這樣,也是曾經的我難以想象的。

  超越極限

  我終於明白了跟上老師的步伐和保持一貫的複習進度的重要性,我落下了太多進度,這是自己學習完全不能彌補的。

  但我想,既然已經能考上大學了,不妨再試試,看看自己究竟能到什麼程度。

  我深深地理解到堅持不懈和制定計劃的重要性,在最後一個月裡面,我終於跟隨上老師教學的腳步,一邊不停地做著各式各樣的練習,一邊將近兩個月每天的錯題當成武俠小說看得津津有味。我已經入境了。與此同時,最後一次模擬考如約而來,可能是為了給大家保持高考的信心,這一次考得比較容易,我拿到了598分,一舉進入班上前十名。

  期待已久的高考終於來了。最後,你們都知道了,高考我考了603分。自己終於考個一本,達到這樣自己從未想過的高度。

  我爸當時就哭了,他跟我說,當初不該對我說那樣的話。我沒說啥,其實我明白,他要是當時沒說那句話,我絕對達不到今天的成績。

  我的老師對我說,他完全不意外。我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成績,最為重要的,是我已經把學習作為了一項事業、一份責任。

  差生逆襲成功的勵志故事篇5

  高中進校時他是班上倒數第一名,父母對他沒抱多大希望。但他最終卻進入北大,是堅持和專注改變了一切,成為一個高考學生勵志的模板。

  資質普通,成績又吊車尾,這樣的孩子在眾人眼中已經被劃撥為“差生”一類。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提前接到了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部的預錄通知書!他,就是來自重慶育才中學高三***1***班的王旭冉,他的完美轉身為普通學生“逆襲”高考提供了一個最為勵志的模板。

  從班級墊底到年級前十

  別的孩子還在緊張的準備高考,王旭冉已經給自己安排了美聯英語的口語課程,“我的口語一直不好。”說話慢吞吞的王旭冉笑得很直率。他是大足人,從在老家大足讀書開始,成績就非常普通,高中進入育才中學也純粹是“低空飛過”。進入育才中學後就讀於十四班,當時進校的成績是班上的倒數第一名。

  這還只是王旭冉的第一次“吊車尾”。高二文理分班,他進入一班學習,新班級高手如雲,於是王旭冉又悲催地成了倒數第一名。“他高一高二,語文外語都差。外語成績進校時就70-80分,還不到90分的及格線,到了高三時就達到127.5分了。”兩個班主任王田麗和李祖明回憶,王旭冉三年的學習生涯裡就出現了兩次“墊底”,他都一一實現逆轉,“高二期間只用了半學期時間,他就進入年級排名前十名。”

  父母曾對他不抱信心

  生物是王旭冉最喜歡的學科,對生物著迷的程度讓他隨時把生物學知識用到生活中來。一次和同學去吃飯,眼見同學往碗里加味精,他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分析味精成分,這一點曾讓老師和同學都大呼受不了。因為他的這份喜愛,班主任王田麗推薦他去了參加生物奧賽班。到了高三,父母擔心他因為參加奧賽班分散了精力而要求他放棄,有點信心不足的王旭冉在班主任的鼓勵下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後取得了相當優異的成績。

  事實上,父母對王旭冉的成績並不十分看好,從勉強入校到吊車尾,爸爸媽媽曾經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上個重本線,要是能考上重大那可真是阿彌陀佛了。誰知兒子給了他們一個更大的驚喜,得到北大的錄取書,同時還獲得了育才中學特別頒發的3.5萬元獎金,讓父母樂得合不攏嘴。

  自我評價資質普通

  奧數“天才”李爽與王旭冉是同班同學,一樣是保送北大,兩個孩子不免被老師和同學拿來比較。“在我看來,兩個孩子還是有很大區別。李爽確實是屬於資質高、特別聰明,從小就優秀的孩子,說是天才不足為過。王旭冉呢,資質沒有李爽那麼高,甚至說班上還有不少孩子的資質都比他好,但是他堅持、穩重、紮實讓他超越了大多數。”王田麗分析。

  王旭冉對自己的評價與老師如出一轍,但他自己顯得更謙虛:“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不夠。”他說,在學習上端正態度是首要的,在高一時自己就完全沒有什麼學習計劃和目標。後期開始專注於課堂,堅持自己的生物奧賽愛好,“其實說起來我的祕訣就是專注、堅持和心態。”

  差生逆襲成功的勵志故事篇6

  到了高三,各個科目的學習都在開始緊張起來。或許,這時候,一些學習跟不上進度的同學,開始慢慢消沉。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相信一切。抓住最後的時間吧!勝利或許離你很近!

  【差生創造奇蹟】

  我高中就讀於一所普通的縣級重點中學。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的成績始終不好,全班五十人,我入學時排名第五十,高一第一學期排名第二十三名,第二學期排名第四十三名;高二第一學期第二十八名,第二學期第四十六名。我那時,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等生”。

  高三開學的時候,我們新換了班主任,姓景,是我們學校抓高三的資深老師,按成績檔次分批找學生單獨談話,我是最後一批倒數第五個人。他雖然剛接任,但對每個同學的情況已摸得比較透,他和我談了一個小時,很能切中要害,也非常會鼓勵人;但我並不服氣,因為我當時經過一個暑假的思考,心中已有了一籃子計劃,我相信自己能有大成,但他只將我定位在努力爭取考上個大專。

  天底下只有一個張春風,我幹嘛只有看到別人能否做到才能自信呢?我臉憋得通紅,扔出一句自己都吃了一驚的心裡話:“我要考北大!”我頓時感到辦公室的老師都抬起頭來看著我。我們這個縣,恢復高考這麼多年來,只有兩個高中生上了清華,還從沒有人上過北大,而這個揚言要考北大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實力呢?肯定是全年級的前三名吧?我走了,他們肯定會這樣問景老師。景老師微張著嘴看著我,繼而盯著桌面,好久沒講話。“景老師,沒什麼事,我先回去了。”“嗯,好吧。”我轉身離去,景老師說:“你這樣想對你沒好處。”我沒回頭,接著走自己的路,只聽到辦公室裡一片譁然……

  我的成長

  我快二十歲了,借這個機會,從頭說起,做個二十自述吧。

  1978年12月2日,我出生在山東省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我在家中是長子,四年後有了妹妹。我爺爺去世早,奶奶和我們一起生活,外婆家是同村的。由於奶奶、外婆都在身邊,所以,雖然我家並不富裕,但我小時候還是很受嬌寵的。

  我從小就笨,三歲會說話,五歲才會自己用湯匙吃飯***以前都是別人喂的***,至今不會用筷子。我做事喜歡追根究底,鑽牛角尖,用我媽的話說:“不撞南牆不回頭。”

  農村的小孩子和城裡的孩子玩的東西不一樣,但同樣樂趣十足,或許還要多些天趣。我小時候喜歡扇啪嘰,彈玻璃球,咂杏核兒,打瓦,摔泥娃娃,夏天在臭水塘裡游泳,在小溪裡摸魚……但這些,我都僅僅是喜歡,每一樣我都勝不過別人,只有一樣別人都不如我,甚至連村裡的大人都不如我,那就是下象棋。

  我五歲學下棋,從未經名師指點,到了十歲竟然下遍全村無對手,小學六年級參加鄉里舉行的成人象棋賽,我排名第四。初中以後,棋下得少了,也不那麼專心了,現在反而棋藝平平了。

  說起學習,從小到大,除了高考放了一次火箭,拿了個全縣頭名,其他時候,就算從小學起,我連班裡的第一都沒拿過。

  我小學的時候,應該算是我讀書史中比較輝煌的一段。全班三十八名學生,我始終能排在前五名,但最好只是全班第三名,前兩名是兩個女同學,直到小學畢業我都沒能超過。後來,她們兩個一個上了中師,一個上了中專,都是初中畢業後考的。我現在經常替她們惋惜,如果當初她們的家庭看得遠一點,對她們的支援再多一點,那她們現在至少也能考上一般的本科院校。

  上初中的第一個學期,功課一下子多了起來,我有點感到吃力,但我歷來是個聽老師話的老實學生,每天堅持完成作業。學期末的考試很令我滿意,在全班六十人中,我排名第二,全校排名第七,被評為三好學生,領了一張獎狀;可沒想到,這卻是我中學階段獲得的唯一一張獎狀。整個中學六年時間,我只得過一張獎狀,從沒做過學生幹部,一直是白丁,甚至連個小組長、課代表都沒機會做,因為,後來的我,一直是個“差等生。”

  初一下學期,我家搬到衛集鎮上,我轉學了。這時,相對於我們那個小山村來講,可真是個大世界了。每天有好多東西可以玩,學校裡的學風比較差,周圍的同學都不重視學習,於是,我不再好好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我剛轉學時,班主任老師給大家介紹說:“這是新轉來的張春風同學,是三好學生,以後大家多向他學習。”沒想到,兩個半月後的期中考試,我在全班排第三十幾名,外語由上學期末的98分滑到了19分。

  我每天和幾個小哥們去“野”,成績每況愈下,開始墮落為“差等生”;不過與其他“差等生”不同的是,我在心理上,從沒把自己定位為“差等生”。初二下學期暑假,我開始有所覺悟,認識到不好好學習自己將來肯定沒有出路,我從暑假裡開始努力。現在回想起來,我自己當時那麼小,有那麼大一股勁兒,真挺不容易的。我在自己房門外寫上“閒人免進”,裡面寫上“無事莫出”。我不再和那些哥們兒去野,我還請老師把我的座位調到了第一排,我單獨一個人坐一桌。每天上課認真聽講,晚上學到很晚。

  我現在總結出,我下決心做的事情,總是喜歡一個人悶頭做,應該說這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品質。

  老天爺有眼,中考我以比分數線多一分的成績考上了縣中。

  考上縣中實際上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們鎮那年考上八個***我當然排第八了***。我自己當時也很知道珍惜這個機會,沒入校就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我一定要刻苦學習,再也不貪玩,一定要考一個重點大學。

  高一高二的經歷使我明白:並不是只要我努力奮鬥,便能獲得成功的。我差不多是班裡最用功的學生,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我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晚上學生宿舍熄燈後,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看書;但令我懊惱不已的是,我的成績始終在後面徘徊,始終上不去。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在老師、同學和父母面前,真的抬不起頭。每次開學看期末考試的成績,我總要等到別人去吃飯的時候,自己才敢偷偷地湊上去看一下自己的名次。

  每次心情都特別沉重,因為那名次,意味著什麼也考不上,我記得高二下學期第一次回家,爸媽知道我的成績後,竟然都是滿面愁容,一個晚上不說話。我知道他們不是故意不睬我,他們是在為我發愁。第二天早上,我一聲不響地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給爸媽留下了一張紙條:“爸、媽,兒子能行的。”然後就登上了返城的汽車。接下來的一個學期,我玩命地學習;可是,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還是排了個班裡的第四十六名。

  人在經過多次努力之後仍然遭到失敗,是很難保持信心的,我也不例外。暑假裡我知道自己的名次後,我覺得自己都快崩潰了!我從來沒那麼失望過,開學就是畢業班了,我該怎麼辦?我還能行嗎?

  我在精神空虛的時候,喜歡讀小說***很多中外名著我都是在自己情緒不好時讀的***。這一次,我讀了一本人物傳記——《毛澤東傳》,是一個美國人寫的,他的名字我記不清了,但我永遠感謝他,因為就是他的這本書,喚起了我的民族使命感,使我有了巨大的前進動力。那本書寫得很客觀,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毛澤東。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偉人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其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我開始反省自己。從小,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就喊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可是,藏在我內心深處的理想到底是什麼呢?考個好大學?!考個好專業?!將來找個好工作!穿名牌衣服!有自己的車!有別墅!這些都是同學們經常談論的,這些都是大人們不斷灌輸給我們的,可這些,就是我的理想、我的奮鬥目標嗎?不,這不會這樣活著,我要改變這一切,我要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活,我要讓五星紅旗在世界經濟領域冉冉升起,到那時,我和我的國人,站在經濟奧林匹克的領獎臺上,疑望國旗,滿眼熱淚……

  我知道我的這些想法,在任何人眼裡都是狂妄的,但寧可狂妄,我寧願為這狂妄的想法而活,而奮鬥終生……

  兩年不順的學業,一本好書,一場大病,使我樹立了高遠而平靜的人生觀。這一切心理上的感受,不過發生在二十幾天內,而這之後,我感覺到自己真正成熟了,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這道理,不是人從書上背來的,也不是哪個人教給我的,而是我從自己的經歷中悟出來的。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心中充滿動力,而又不急不躁,那種感覺真好!

  有了強大的動力、美好的願望,平靜的心態,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但距離成功還太遠太遠,畢竟我一直在失敗,而失敗的原因並不是不努力。

  我該制定一份現實的計劃了。首先是環境。我還是老習慣,喜歡一個人悶頭作事情;於是我在縣城的北郊租了一間房子,很破,我和我媽收拾了一天,才使它看上去像人住的地方。甚至在房間都收拾好了之後,全家人還在勸我不要搬過去一個人住;但是,我一向“不撞南牆不回頭。”開學後,班主任和管宿舍的張老師也竭力阻止我從學校宿舍搬出去一個人住,他們說,從以往的先例來看,高三搬出去的同學,沒幾個能取得進步的,絕大多數都是退步。後來的事實證明,出去住,對我來說是正確的,我需要那種環境。

  1996年8月3日,我第一天住進我的小屋,我沒有急著學習功課,而是給自己十天時間挖根源,找對策,制定全年的學習計劃。

  我的小屋本是菜農管菜的房子,所以周圍都是菜地。其後有一條小河,小河那邊是一片樹枝,樹枝邊是草地。那十天,我每天搬上一個大紅箱***我的書桌***,帶上一隻小板凳,到樹枝中規劃我的藍圖。

  首先,我錯在哪?我得弄清楚,我踱步在河邊,想……

  終於,我理出了思路。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我看上去很用功,但心情浮躁,效率很低,學東西一知半解。我一定得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才能實現大的突破。

  其次,我不注意“溫故而知新”,以致經常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丟一棒”。做習題計劃性差,而且不注意複習已做過的題型。

  還有一點非常要命,我總是不太重視考試。我平時喜歡摳根問底,喜歡做難題,卻並不重視每一次考試,包括期末考試,我總是在成績出來之後才知懊惱,而之前從不做針對性的複習。

  根據自己的總結,我出籠了一套高三的複習方案。

  我的高三

  揣著一籃子計劃,我邁入高三。

  我本是一個性格開朗、很愛說笑的人,而步入高三,我整個兒變了一個人***後來我同學都說我那時有一個沒過程的轉變***。

  每天早上,我6點鐘起床,洗漱完畢,戴好隨身聽,塞上耳機,面向牆上的小國旗,聽國歌。每當那激昂的國歌在耳畔響起,我的心情激動不已,我感覺自己沒有了任何私念,我感覺到一種巨大的動力。啊!我將終生為此而奮鬥,為中華民族的強盛而奮鬥!

  直到今天,我每天早上起來都要聽國歌,這使我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鬥志。

  聽過國歌,我總要鍛鍊身體,三十下俯臥撐,三十個下蹲動作,然後是朗讀英語課文。這之間,我可以把早飯做好,一碗稀飯,兩個雞蛋。

  每天早上7點鐘,我準時騎自行車去上學,路上二十多分鐘,我總是騎得不緊不慢,我的很多同學反來問我:“你每天花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那麼緊張的高三,你怎麼能受得了?”實際上,他們有所不知,來回路上近一小時的效率,要比在教室時高得多。關於這一點我等一下再說。

  我高三的時候,在學習狀態和學習方法上各有“三大法寶”。學習狀態方面的三大法寶是“埋頭,素服,三緘口。”埋頭,即我看書走路時總是低著頭,將自己置身於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素服,即我絕不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因為我要杜絕自己心中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浮躁。我有兩套灰色的衣褲,其中一套屁股後面有補丁,我高三基本上是穿著這兩套衣服度過的。說到這裡,很多同學可能覺得我過於注重細節了,但我認為,這細節是應該重視的,我們年紀還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很難相象哪個同學在高三整日說笑,整日衣著華麗而能在高三保持平靜的心。三緘口,是指對於學習以外的事情我要不說,不說,再不說。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我現在讀大學一年多了,大學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的,我每天不要那麼緊張了,性格也回到了以前的爽朗,每日有說有笑,但我每每想起自己當年“埋頭,素服,三緘口”,穿著補丁褲子又充滿自信的狀態,心中總是充滿自豪。如果哪一天,再有那麼大的“人生賽事”來臨,我肯定會要調整自己進入那種狀態的。

  我的學習方法很簡單,只有三條原則,我亦謂之“三大法寶”,這“三大法寶”即是:“緊跟老師,多次回顧,重視每一次考試。”

  我以前過於自信,喜歡一個人“跑單”,喜歡自己找很多題目,無計劃地亂做。高一高二兩年的慘敗告訴我,那種做法絕對是事倍功半的。制定了緊跟老師的原則之後,我每堂課都聚精會神地聽講,做筆記。

  我把每堂課的重點和疑難點隨手編上序號,下課後,閉上眼睛,按序號從頭回顧一下每堂課的重點,哪一個想不起來了,就看一下筆記,如果有疑難點就及時問老師,問其他同學,直到把問題弄懂。高三階段的老師基本上都是非常出色經驗豐富的,他們為我們準備的複習內容和習題,基本上囊括了高考的試點;不過,有一門課——外語,我到最後都沒有完全適應那個老師,但我還是堅持貫徹的我緊跟原則,儘量靠近老師的套路。

  我的第二大“法寶”——回顧,尤其使我受益匪淺。我對記憶的觀點是:回顧一百次也不為多,而只能使你記憶得更牢固;所以,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回顧每一個知識點。很多問題在初學時沒有深入思考,而在回顧的時候,由於時間比較充裕,所以能夠將問題向各個方面拓展,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我前面說的騎車上、下學的時間效率高,就是因為每天下學的時候,我可以將全天的學習內容按序號回顧一下***之所以編序號就是為了防止漏下某個題目***。有時候,我回想不起來,就停下車看一下書。每天上學,我總是將前一天的內容在心中過一下,這樣,隔了一夜,再次回顧,印象就會更深刻。

  我每天的中飯、晚飯都在學校的食堂吃,晚自修在學校上,每晚9點半離校,10點半準時上床睡覺,絕不熬夜。實際上相對於大多數畢業生,我的睡眠時間是較多的,但與別人不同的是,我睜著眼睛的時間都在學習,包括吃飯、走路、上廁所的時間,我都在回顧,都在思考。

  我們接著談我的第三大“法寶”;重視每一次考試。高三的考試非常頻繁,很多同學到最後都考麻木了。我不同,我重視每一次考試,不管大考小考,我在考前都認真準備,考後認真總結。為什麼要這樣重視每一次考試呢?因為我需要信心,需要一個平靜的心態。我永遠忘不了我的“平型關大捷”:開學一個半月,全校的畢業生將舉行力學部分的物理統一考試。我們在前半個月知道這個訊息,其他同學都不以為然,都在進行全面複習,而我在那半個月則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物理上。我把老師上課講的每一道題目都弄懂弄熟了。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得了98分***百分制***。

  全班第一,全校第三。那對我真是極大的鼓舞,你知道我多麼需要那種鼓舞嗎?我的物理一直不行,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只得了53分。這次,同學們都向我投來了格外敬佩的目光,我兩年來第一次獲得這種目光。那次勝利,我謂之“平型關大捷”,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我真的有點飄飄然了,有點想驕傲,可是我很快平靜下來。這算不了什麼,也說明不了什麼,只是我自己為了鼓勵自己的“軍心”而實行的一步策略而已。我還是原來的我,還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我這樣告誡著自己。老師做試卷總結的時候,我認認真真地聽著、做筆記,那道做錯的填空題,我把它背了下來。

  以後的每一次考試,我都認真準備,而每次考試之後,我都要進行仔細的總結。這一點,實際上對整個高三的複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整個高三階段有一半時間都是在考試和講試卷,如果不能學會認真總結試卷,那就很難談進步。我總結試卷的方法是一個字——回顧的時間將它們歸類,串成一串,由點到線到面。開始的時候,感覺要背的東西太多了,但堅持到最後階段,我發現難得有什麼東西再需要背了。

  看到我高考的結果和我剛入高三時的成績,你一定覺得這是奇蹟,我也不否認這樣講,因為我自己的一個口號就是“創造奇蹟”;但事實上,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踏踏實實地走,不敢有半點浮華。

  我們學校的高三,畢業有五次大的模擬考試,差不多兩個月一次,第一次我在全校排第九十八名,全班第十九名;第二次全校第九十六名,全班第二十二名;第三次全校第三十名,全班第五;第四次全校第十,全班第二;第五次我因故沒有參加。

  我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用這樣的方法,度過了自己的高三,可以說每天都在進步,但這中間,也不能說沒有痛苦,沒有煩惱。只不過,我自己調節得比較好,儘量縮短了那些狀態不好的時間。

  我的心理調節

  高三階段,每個同學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果擺不正自己的心態,就很容易在思想上徘徊不前,而徘徊的時候一長,就很容易進入一種惡性迴圈,導致沒有信心,沒有興趣,厭學等“高考綜合症”。

  我從小就喜歡長跑,參加過多次長跑比賽:高一時拿過我們學校冬季越野賽的第三名。對於長跑,我有一個體會:平靜的時候,跑得最好。心情煩躁、沒有信心的情況下去比賽是必輸的,而過於激動、拼命要求自己要怎麼樣怎麼樣,也很難在長跑中取勝,因為那種狀態下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結果前工後拙。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整好呼吸,大腦保持平靜,什麼都不去想,只要求腳下不停地跑。我現在回想起來,高三階段,不就是一次長跑比賽嗎?跑道很長、很遠,在這條跑道上,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騖遠,想跑得快,只有保持平靜的心態。

  心理調節的第二法寶,我的體會便是自我暗示。很多事情本身是無所謂好壞的,就在於你自己怎樣看待,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可能會覺得很倒黴,而換一個角度來看,你可能很振奮。

  我的自我暗示法最成功的範例莫過於高考那三天了,7月6日早上起來,我就感覺到自己感冒了,但我還是堅持學習。我覺得,為了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應該學習到最後,而“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說法是不科學的。7日早上,我已經發燒了,我的情緒受到了影響:我平時很少生病的,怎麼偏在這節骨眼上感冒,真是老天爺不長眼!當時,父母、親戚都不在身邊,因為我事先告訴他們都不要來,我說我需要清靜;我那時真有點焦躁感。後來,我恍惚想起像有人說過:人在發熱的狀態下頭腦的興奮會更高,思路會更敏捷。我拼命在大腦中承認這個觀點,於是,我很快恢復了自信,於是,我贏了……

  關於心理調節,我還有兩點要補充。第一,作為一個“差等生”,你可以定很高的目標,但你必須承認你自己的“差”,你才可以使自己獲得一個平靜心態。第二,人的毅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不斷地磨鍊。我每天早上起來總要鍛鍊身體;每個週末總要來一次三千米跑;我整年都洗冷水澡……這一切,使我始終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寂寞的盛開】

  高三第一學期的成績單在過年之前寄到了父親手中,父親是黑著臉看完的。情況比我意料的還差些,在這所升學率本來就很低的中學,我排名全年級倒數21名,總分350都沒到,上線的機會幾乎等於零。那年的春節沒有了往年的歡顏、氣氛很是沉悶,一家人過得緊緊張張。春節後父親帶我到他承包的建築工地幹活。父親在我面前沉默寡言,甚至不想跟我講一句話。父親也許在想應該把我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然後讓我自己去尋找柳暗花明。父親的舉動讓我委屈得心疼,也讓我感動得想落淚。我發洩似的跟父親乾重體力活,我的賭氣幾乎讓全身骨架都散了般的疼痛,但軀體的疼痛也換來了心靈的輕鬆和覺醒。十天後,父親給我三百四十塊錢工錢,我帶著他們回到了學校。

  我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規定每天7:00起床,12:30準時午睡,夜裡堅決不開夜差。我還估計了一下高考可能達到的分數,一併上交班主任。我並不清楚我的作息計劃是全班最懶散的,而分數估計卻比很多成績拔尖的同學還高出不少。班主任看後露出一絲笑意對我說,還是實際些吧,按你目前的情況,努力點的話也許能上專科線。

  我知道我的時間不都了,情況又跟別人同,我唯一該做的不是多花時間,而是在較少的時間裡取得較好的效果。我的弱勢在於基礎不牢,我默默地把三年的課本找出來,我得重新打好基礎。我放棄使用任何一種複習資料。我記起有位作家說過一句話:最原始的也是最實用的,最原始的東西最不會被淘汰。

  複習的日子,生活開始變得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每天早晨,我洗臉刷牙,然後調整情緒,帶著輕鬆的心情到教室看書,做題。良好的休息讓我耳聰目明、大腦清醒、思維活躍。炎炎的夏日裡教室被暑氣重重包圍,不斷有人打瞌睡,把許多重要的複習遺忘在了課堂上,我很為他們感到宛惜。

  我的沉默和從容讓我換來了一些成績,省統測我一下了躋身到班裡的十五強之中,分數第一次超過了400分。這是我所想不到的,也是老師們想不到的。接下來的日子,他們陸續找我瞭解情況,老師更願意相信這僅是偶然。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對我的態度有了極大的好轉。這次考試讓我信心大增,那種感覺,就像漂流在茫茫大海上的一條小船看到了遠方的燈塔。

  高考隨著倒記時牌上數字的減少變得觸手可及,我帶著不被重視的心情,帶著沒有鮮花和被遺忘的過去,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我默唸著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詩句,情緒激昂。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悲壯心情。這種心情就像是一朵只能開一次的花,雖然明知只能開一次,但還是在烈日下熱烈地開了。開得那樣壯觀。

  漫長的等待雖然異常苦悶和不安,但那已經不太重要了。那年的高考結果出來,我雖然未能上重點線,但分數已然高出本科線三十多分,很快就被第一批錄取院校錄取,成了每年高考後為學校爭光的少數學子中的一員。我常常聽說我的老師們在課堂上提起我來教育學弟學妹們說,只要努力了,一不小心就會考上大學。

  對我心靈觸動最深的,只是那段一個人默默地拼搏,一個人寂寞地把自己孕育成一個花骨朵兒,然後再等待時機全心地盛開的時光。那裡面的點點滴滴,任憑歲月變遷,都將永遠埋藏在心裡,也永遠不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