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團隊的案例

   由於缺乏團隊合作而失敗的工商企業,比由於其他原因而失敗的要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一個企業能夠成為市場的領導者,並能維持其優勢,絕非容易和僥倖。從表面看來,一個企業的成功,旁觀者往往會歸功於優質的管理、優良的產品或公司的素質。企業一旦失敗,人們往往會歸咎於管理層、產品或經營環境。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未免太過簡單了。正如《藍海大潰敗》中探討的是韓國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LG.作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跨國大企業,難道其不盡如人意的表現就是因為管理不善、產品質量下降那麼簡單嗎?儘管LG管理層積極推行藍海戰略,仍然於事無補。藍海的失敗再次引出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究竟是基於什麼因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要了解藍海就先要明白為什麼會有藍海。郎鹹平教授在《藍海大潰敗》中討論過,大部分的企業都困在紅海里面,紅海內的企業是在已經存在的市場內競爭,爭奪現有需求,遵循價值與成本互換定律,根據差異化或低成本的戰略選擇,把企業行為整合為一個體系。但在現實中,紅海內的企業只有從激烈的競爭中才能獲取利潤,但市場份額往往有限,隨著市場漸趨飽和與利潤下降,最後只有強者才能夠生存。

  從《藍海大潰敗》中韓國三星、LG、手機行業、電腦行業及白色家電行業中的成功或失敗的典型案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要看企業能否提供一些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行業本質基本上是源於市場的需求和感覺而奠定的,所以要符合行業本質,就必須要滿足市場需要。這也是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

  至於藍海戰略,從一個理論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革新的理念。理論上,如果一個企業真的能夠開發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而同時能夠達到價值創新,根據藍海的定義,競爭會變成毫無關係。因為這個市場空間是從來沒有人開發過的,所以競爭根本不存在。現實中,要達到藍海並非容易,要維持藍海的優勢就更加困難,因為同業的競爭對手很快便會追上,令企業贏利再次下降。因此,藍海的優勢需要倚靠行業本質才能得以維持。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藍海代表了一條殺出重圍的道路。總括來說,很多企業都希望能夠突圍而出,在現有的市場開拓一些新的空間,令企業的業績再次上升,從而得到更多的市場佔有率。理論上,藍海戰略就提供了這樣的解決方法。藍海戰略力主拓展非競爭性的市場空間,創造並攫取新需求,打破價值與成本互換定律,同時追求差異化和低成本,把企業行為整合為一。企業能否開闢藍海,在於它能否達成“價值創新”。這就要看企業能否根據行業本質創造消費者需求的新服務與產品,並確保這些需求能有效的轉換成購買,同時選擇對顧客有價值的要素施以差異化,將產品或服務定價在客戶所能負擔的範圍之內。

  無論身在紅海還是藍海,一個企業成功與否與紅海戰略或藍海戰略不甚相關。一個成功的企業首先必須能夠提供滿足市場需要和感覺的產品或服務。只有抓住了奠定行業本質的主要因素,那真正的“藍海”才有可能產生。《藍海大潰敗》中,LG的案例已經清楚地說明其藍海失敗的原因。所以說,企業的成功並非要簡單地執行藍海戰略,最重要的是企業一定要符合其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本質,並在這個基礎上精確定位和執行“藍海戰略”。

  2:

  2007年7月16日,復星集團在香港聯交所整體成功上市,融資128億港元,成為當年香港聯交所第三大IPO,同時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中國週刊有一篇報道叫做“郭廣昌的商業帝國”,介紹了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成功軌跡,“復旦五虎”打造了郭廣昌的商業帝國。

  郭廣昌的核心團隊共有五個人,他們是:郭廣昌,樑信軍,汪群斌,範偉,談劍。這五個人都畢業於復旦大學,被稱作復旦五虎。總結起來他們團隊有這幾個特點:第一:相互信任。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補。第三:各盡其才,個人優勢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第一:相互信任。1992年二十四五歲的“復旦五虎”拼湊起3.8萬元一起創業,早期收穫的第一個億是在醫藥生物領域獲得的。郭廣昌沒有任何醫藥生物專業基礎,但當他知道了生物工程和醫藥有前景後,充分信任具有專業基礎的樑信軍、汪群斌等人,並在他們的組織下在這個領域中大賺了一筆。相互的信任讓他們不斷取得成績。

  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補。“復旦五虎”都畢業於復旦大學,他們在復星身居要職。現任復星集團董事長的郭廣昌畢業於復旦哲學系;復星集團副董事長是畢業於復旦遺傳學系的樑信軍,CEO是汪群斌,畢業於復旦遺傳學系,復星集團聯席總裁、復地集團董事長是範偉,畢業於復旦遺傳工程系,談劍,畢業於復旦計算機專業,現任復星集團監事會主席、軟體體育產業總經理。 這個核心團隊總結說:“我們身上有很多相似性和互補性”。志同道合讓他們聚在一起,能力互補讓他們把企業發展壯大。

  第三:各盡其才,個人能力得到了最大發揮。樑信軍對這個“五人團隊”的評價是:“郭廣昌不保守,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事情只能想不能做,他的系統思維能力很強,處事比較公正,是一個很合格的董事長;在他之外,最適合做總經理的是汪群斌,他對行業的戰略意識敏銳,情商智商兼具,行動能力、業務能力、學習能力和業務操作能力很強,是個領袖型的企業家;範偉呢,同他們兩人的優點很像,有點差異的地方就是他不太愛說話,是訥於言敏於行的那一類,但從品牌策劃上,他又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談劍的學習能力很強,有段時間她分管我們的行政的時候,在財務上做得非常專業,一般的財務總監都比不過她。而且,在人際關係與業務合作上,她都很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