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能量勵志人物

  古今中外,有很多青春正能量的勵志人物,他們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湯姆克魯斯

  每個人都會面臨中年危機,此時所要面對的煩惱和困惑是對中年人心態的最大考驗。中年危機不是由生理年齡決定的,而是由一個人的心態決定的。如果墮入中年危機的心靈陷阱中無法自拔就會出現心態上的失衡,表現出一系列的消極情緒:抑鬱、煩躁、不安、恐慌、沮喪、抱怨……這些心理狀況不僅加大了心理負擔,更嚴重傷害了中年人的身體健康。

  湯姆•克魯斯的大片《碟中諜3》放映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被外界以不務正業的形象在各大媒體頻繁曝光。圍繞他的話題也都是一些消極的負面新聞,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婚戀、女兒小蘇瑞以及他和前東家的不和……而克魯斯那招牌式的美國微笑、稜角分明的臉也已經讓媒體膩味透了。

  之後湯姆•克魯斯的新作——《行動目標希特勒》在北美公映之初,所有的主流媒體幾乎是惡語連篇,早早地預言了這是一部失敗之作。美聯社的影評人說:“這部電影爛得要死!”《紐約郵報》的影評人表示:“這是湯姆•克魯斯最要命的汙點。”德國媒體直接表示:“影片連一桶爆米花的深度都沒有”。這些負面的輿論對克魯斯的打擊無疑預示了這位影視明星已經步入了中年危機。

  48歲的湯姆•克魯斯在影壇行走了27年,這個被好萊塢寵愛多年的寶貝在《碟中諜3》後就急劇墜入了事業、人氣的低谷。雖然湯姆•克魯斯沒有劣跡斑斑的新聞,始終保持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但是卻莫名其妙地成為好萊塢最不討人喜歡的中年男人。國外各家網站也都煞有介事地分析調研,是什麼讓湯姆•克魯斯成為憂愁的狂熱小丑?但是對此,湯姆•克魯斯仍舊保持一種樂觀的積極心態,他認為只要全神貫注,用心去完成就行了。而他的導演布萊恩也承認湯姆•克魯斯表現得非常出色。

  無論媒體如何不留餘力地打擊他,湯姆•克魯斯都是那副笑了20多年的不變笑容和姿態。在2008年年底,DETAILS雜誌評選的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40位男性中,湯姆•克魯斯仍然排名第3位。

  早在湯姆•克魯斯邁人“男人四十”之時,他就坦言自己有中年危機,但是對人、對事充滿責任感和虔誠的信仰是他對抗危機的利器。用積極的心態來應對中年危機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生命中有無法承受的挫折,面對挫折和失敗要用坦然的心態去面對,用感恩和寬恕的心態來迎接每一天,這樣中年危機就不過是人生歷程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楊瀾

  楊瀾,女,生於北京。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及企業家。現時她是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楊瀾以70億元身家登榜“2010胡潤女富豪榜”,這位採訪過無數名人的名人主持時刻保持著她的優雅,她的氣質與修養為女性提供了榜樣。而她的著裝更是白領女性參照和模仿的標準。一起來看這為時刻優雅得體的女性——楊瀾。

  從1990年起曾與趙忠祥一同主持中國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節目併為大家熟知。曾被評選為“亞洲二十位社會與文化領袖”、“能推動中國前進、重塑中國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2000年1月,楊瀾動用約3500萬元的資金,與友利電訊主席高振順聯手收購了良記的控股權———良記原是香港一家主營建築的公司,經營長期處於低潮***根據良記22日收市價五角五分計算,當時楊瀾以每股兩分的代價收購良記***。

  3月17日,良記正式更名為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有限公司,並公佈了公司發展方向,建設以歷史人物傳記片為主要產品和資源的寬頻網站,為各媒體及網路電視觀眾提供服務,楊瀾出任主席。

  8月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楊瀾共同主持了在香港舉行的開播慶典。由於人們對楊瀾普遍看好,在股民的竭力追捧下,楊瀾所擁有的良記股份市值在短期內一度迅速暴漲至8.4億元。

  陽光慈善事業

  楊瀾是個聰明人,她永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如何做事。

  2000年7月30日下午兩點,一襲黑色套裝的楊瀾出現在北大陽光公益創新論壇國際研討會上,此次亮相不是以主持人身份,而是以東道主身份——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

  不知是否因為幾天來高強度的節目錄制,現場,楊瀾的聲帶有些疲憊,聲音也略微有些沙啞,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臨場的發揮。從對“現在慈善公益事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到提出“陽光慈善”概念,楊瀾用專業知識“征服”了來自國內外慈善界的人士。

  生命中重要的三件事

  經歷了以上人生的不斷變換,如果問楊瀾什麼改變了她的命運?她脫口而出的是,知識改變命運。然後她說,具體有三件事情對她最有影響。

  第一件事是她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給了她長期溫暖有愛的家庭。“我是他們的獨生女兒。在一個很有教養的環境中長大。當時大陸都很窮,但我生活在這個有親情有樂趣的家庭,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這是很根本的,我不會有什麼心理缺憾。”

  第二件事是她進入中央電視臺,有1000個人去考試,但她考贏了,這次考試不但改變了她的命運,也改變了她對生活的設計。原來她的理想是去一個國外的公司做金融貿易,就像她很多同學都在做的事一樣。但她進入央視才發現傳媒才是她最喜歡做的事。

  第三件事是她去美國讀書。“其實那時候我是沒錢去美國讀書的,雖然我在中央電視臺做了兩年,自己也可以賺一些錢,出場費也很高了,但畢竟還是不夠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很感謝正大集團的總裁謝國民,他是泰國著名的華裔資本家,當時我做正大綜藝的主持,跟他有認識。”

  :邁克爾·戴爾

  邁克爾•戴爾,1965年出生於美國休斯敦的一箇中產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由此,他們認識了很多中上階層的人士,這也使小戴爾能有機會經常與那些人士接觸。通過與這些人的交往,戴爾懂得了許多東西,比如,把握資訊的重要性,接觸當時很新鮮的電腦。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戴爾慢慢學會捕捉一切對自己有利的資訊。戴爾從小學習成績就不錯,而且他善於思考,在數學上尤其拔尖。不過他並不把興趣放在學習上,而是想方設法地去接觸並掌握新的資訊。

  1973年,當時還只有8歲的邁克爾•戴爾看到了一則廣告,上面說經過一種專門的考試,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環節,直接拿到高中畢業文憑。小戴爾馬上就拿起電話申請,滿懷希望能多快好省地解決自己的文憑問題,直接進入大學。當然,這件想一步登天的好事最後成了泡影。不過,這次經歷卻深深影響了他日後商業操作的理念,對他在銷售電腦時想去掉零售商這個中間環節提供了借鑑。另外,戴爾的父母也支援戴爾從小自立,創業賺錢,所以他們從小就對他進行了有意識的商業薰陶,並且還經常教授他一些商業方面的知識。

  戴爾的爸爸很喜歡集郵,在爸爸的影響下,戴爾也愛上了集郵。於是,12歲的小戴爾就在郵票上面動了腦筋。他先去市場上購得了一些很廉價的郵票,然後再在集郵雜誌上登廣告做郵票生意,由此他賺得了2000美元,這次經歷更讓戴爾意識到越過中間商做買賣的好處。戴爾感到十分興奮,並用這筆錢購買了他自己的第一臺個人電腦。16歲上中學時,戴爾找到一份差事,即替休斯敦《郵報》拉訂戶,他認為新婚夫婦和剛搬家的人是這種報紙的最佳訂戶,因為新婚夫婦還沒有訂報紙,而剛搬家的人需要重新訂閱當地的報紙。於是,戴爾就僱同學抄錄下新領結婚證的人和剛搬家的人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並向新婚夫婦們和搬家的夫婦寄去一封頗具特色的信,並免費給每對夫婦贈閱兩週的《郵報》,結果他大獲成功,賺了1.8萬美元並買了一輛寶馬汽車。這次小試牛刀讓戴爾受到很大的鼓舞,並發現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才能。

  在上大學之前的那個暑假,戴爾在玩計算機時突然發現了一個現象:一方面本地的一些計算機批發商接手的PC機無法及時出售,而另一方面使用者又無法得到他們所希望配置的計算機。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商機,儘管他的經驗並不是很豐富,但他還是決定不能放棄這次機會,無論如何也要試試。於是,戴爾就到批發商那裡將積壓的PC機以批發價買回,再在機器上增加一些特性,如增加更多的記憶體或者磁碟驅動器,隨後他又在當地的報紙上登出很小的、只有一頁紙的廣告,他以低於零售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些計算機。後來,戴爾回憶說:“由於批發商的高價與使用者得到的服務有差距,所以這給我搞直銷創造了機會。”

  為了不辜負父母對他的一片希望,中學畢業後,戴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德克薩斯大學選修醫學。然而他對這個行業—點興趣都沒有,相反,他對電腦有著狂熱無比的痴迷,他經常逃課在宿舍裡搗鼓電腦。戴爾的行為傳到了他父母的耳朵裡,老師也對他頗為擔心。有一次,戴爾的父母對他的宿舍進行突然“襲擊”,結果自然讓父母很不高興。可他們並沒有太嚴厲地斥責他,而是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把心思都花在學習上,別再為了電腦而分心。戴爾聽了父親的話後,感覺有點愧疚,於是就找了一個單獨的房間,想借此來約束自己,努力學習醫學知識,但是這並沒有成功;他也做好準備盡力地去上好每一節課,但是他雖然人在課堂上,但腦子裡全是電腦。是的,他對電腦實在是太痴迷了,而且他完全能夠通過電腦養活自己。他曾經在分類廣告上刊登電腦升級的廣告,並以低於市價15%的價格銷售IBM電腦。而且當戴爾發現樓頂有有線電視接收裝置時,他竟然通過電腦將有線電視線接了下來,這使很多同學都受了益,因為那整個樓層的人都可以免費看電視了。就是這樣,戴爾每個月擁有了2.5萬美元的收入。

  儘管戴爾曾向他的父親保證,他會完成大學學業,但是他的電腦生意實在是太忙了,他甚至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很快,戴爾就搬出了宿舍樓,在校園附近租了房,最終他如願完成了大學一年級的學業,同時他也成立了戴爾電腦公司。“離開這裡標誌著我真正地開始做起了生意。”戴爾滿足地看著宿舍四周說:“真正投身做電腦生意需要很大決心。我自己得出個結論:只要想好了,就應該去做。我父母親很久以後才能理解這一點。”

  正像他自己說的,父母聽見他打算退學從商,大發雷霆。無奈,戴爾只有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他讓父母給他一個夏天的時間,如果他的銷售業績不理想,他就立刻回到大學學醫。父母同意了他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年輕的戴爾初涉商海,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但戴爾的表現讓他的父母大跌眼鏡,因為才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戴爾就已經獲得了18萬美元的銷售業績,這下他的父母徹底折服了。1986年,戴爾公司年收入已達6000萬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歲的戴爾就被美國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從此,戴爾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經過幾年的努力,1988年戴爾的名字受到華爾街的關注,戴爾公司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融資3000萬美元,市場價值達到8500萬美元。80年代末,戴爾在加拿大和當時的西德創辦了全資子公司,隨後,大膽改革公司結構,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全球範圍統一的產品資源,使銷售和市場配套集中起來。***,戴爾公司收入高達2,5億美元。隨著全球的銷售形勢越來越好,戴爾又分別在法國、瑞、愛爾蘭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設了分公司及辦事處,並於1991年3月在愛爾蘭成立了歐洲製造中心。90年代初期,戴爾的銷售額平均每年增長97%,淨利潤更是達到每年增長166%。

  然而任何事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暫時取得的這些勝利讓戴爾有點飄飄然,只是,他沒有想到,一味地追求生產量會使得戴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符理方面遇到很多瓶頸,公司很快就陷入到了一種無序的狀態,戴爾公司自創業以來出現了第一次虧損,股票價格也大幅度下跌。這樣的打擊讓戴爾一下變得清醒起來。戴爾先是冷靜了下來,開始認真思考公司自創業以來的全過程,並決定不再一味追求生產,而是有了新的目標與方向。他將“流動、利潤和增長”定為公司新的發展目標,從那以後,戴爾公司便騰雲直上,現今的年銷售額直達320億美元,戴爾也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成熟的商人”。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當選為《商業週刊》評選的“年度最佳25位經理人”。海德里克和斯卓格斯等知名髙級經理人獵頭公司稱戴爾為“富有影響力的執行長”。

  戴爾的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並不是依靠領先的技術,而是依靠了一種觀念、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個並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但是戴爾具有能堅持己見的執著精神,他善於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機會,再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向事業投入了全部的熱情。戴爾公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種非議和潮流所包圍,但是戴爾從不為潮流所動,而是抓住市場新苗頭,預測市場變化,引導新的需求,正所謂:取人之棄,獨得其利。亦如戴爾所說:“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煥發出光彩,像春陽下跳躍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