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幾個階段

  創業活動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為創業活動不僅促進社會創新,將新的知識與技術轉化為商品和服務,還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成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創業企業發展階段及特點

  1.種子期***Seed***

  這一階段基本上處於R&D的技術、產品開發階段,即試驗與發展***R&D***的中後期,產生的是實驗室成果、樣品和專利,而不是產品。企業可能剛剛組建或正在籌建,基本上沒有管理隊伍。

  這一階段的投資成功率最低***平均不到10%***,但單項資金要求最少,成功後的獲利最高。這一階段的主要投入形式為政府專項撥款、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基金、社會捐贈和被稱作精靈投資者的個人創業投資家提供的股本金等。由於投資風險太高,規範的創業投資機構基本不涉足這一階段。

  2.建立期***Start-up***

  這一階段,企業已經有了一個處於初級階段的產品,而且擁有了一份很粗的經營計劃***Business Plan***,一個不完整的管理隊伍。沒有任何收入,開銷也極低。據統計,建立階段一般在一年左右。至該階段末期,企業已有經營計劃,管理隊伍也已組建完畢。

  這一階段大致相當於我國劃分的小試階段前期,技術風險與種子階段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但投資成功率依然較低***平均不到20%***。雖然單項資金要求較種子階段要高出不少,但成功後的獲利依然很高。這一階段,那些非營利性的投資,由於法律的限制將不再適宜,所以創業投資將是其主要投入形式。一般來說,創業投資從這一階段才真正介入創業企業的發展。

  3.成長期***Development/Beta***

  這一階段大致相當於我國劃分的小試階段後期和中試前期,技術風險大幅度下降,產品或服務進入開發階段,並有數量有限的顧客試用,費用在增加,但仍沒有銷售收入。至該階段末期,企業完成產品定型,著手實施其市場開拓計劃。這一階段,資金需求量迅速上升,由於創業企業很難靠自我積累和債權融資等方式解決這一階段的資金需求,所以創業投資依然是其主要投入形式。

  4.擴張期***Shipping***

  這一階段大致相當於我國劃分的中試階段後期和工業化階段,企業開始出售產品和服務,但支出仍大於收入。在最初的試銷階段獲得成功後,企業需要投資以提高生產和銷售能力。在這一階段,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已具備成功的把握,企業可能希望組建自己的銷售隊伍,擴大生產線、增強其研究發展的後勁,進一步開拓市場,或拓展其生產能力或服務能力。這一階段,企業逐步形成經濟規模,開始達到市場佔有率目標,此時成功率已接近70%,企業開始考慮上市計劃。

  這一階段融資活動又稱作Mezzanine,在英文裡的意思是"底樓與二樓之間的夾層樓面"。可以把它理解為"承上啟下"的資金。是拓展資金或是公開上市前的拓展資金。這一階段意味著企業介於創業投資和股票市場投資之間。投資於這一階段的創業投資通常有兩個目的:

  ***1***基於以前的業績,風險性大大降低。企業的管理與運作基本到位。業已具有的成功業績,使風險顯著降低。

  ***2***一兩年以後便可迅速成長壯大走向成熟。這個階段之所以對創業投資家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因為企業能夠很快成熟,並接近於達到公開上市的水平。如果企業有這種意向,在這一階段介入的創業投資,將會幫助其完成進入公開上市的飛躍。公開上市後創業投資家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從而撤出企業。因此,"承上啟下"階段的投資對創業投資家來講可以"快進、快出",流動性較強。

  這一階段資金需求量更大。比較保守或規模較大的創業投資機構往往希望在這一階段提供創業資本。在股本金增加的同時,企業還可爭取各種形式的資金,包括私募資金、有擔保的負債,或無擔保的可轉換債,以及優先股等。

  5.獲利期***Profitable***

  在這一階段,企業的銷售收入高於支出,產生淨收入,創業投資家開始考慮撤出。對於企業來講,在這一階段籌集資金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通過發行股票上市。成功上市得到的資金一方面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後勁,拓寬了運作的範圍和規模,另一方面也為創業資本家的撤出創造了條件。創業投資家通常通過公開上市而撤出, 但有時也通過併購方式撤出。

  綜上所述,創業投資一般主要投資於建立階段、成長階段和擴張階段。規模較小、運作較為靈活的創業投資機構主要投資於前兩個階段,規模較大、相對保守的創業投資機構往往投資於後一個階段。

  :創業過程主要分為哪幾個階段,不同的階段會遇到什麼問題

  分5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原創的衝動下開始創業,談不上什麼偉大的理想,尤其是那些學生時代就開始折騰的創業者,比如劉強東自稱最開始的創業目的是為了給外婆治病。

  第二個階段,有了成敗的經驗,開始思考創業的方向,有些創業者甚至是誤打誤撞進入了某些行業,繼續奮鬥。這就好像在大路口,沒有人知道寶藏在哪裡,於是選擇一個自認為最有希望的地方。差別也由此而生,不管是誤打誤撞,如劉強東的誤入電商,還是十年磨一劍的智慧累積,如雷軍豪賭移動網際網路硬體。

  第三個階段,找到自己的方向後,如抗戰一樣,跟競爭對手打仗,跟自己賽跑,反反覆覆,年復一年。不是創業者嗜血,而是因為這是商業的基本規律,尤其當你站在一個大家公認的“下一個大寶藏”的***處時。所以我們會看到那些立於風口浪尖的CEO們總是在打架,尤其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2C公司的CEO們。他們用盡了各種方法,有些甚至是打口水仗。娛樂大眾和媒體的背後,是建立自己品牌的願望和努力。跟著起鬨的,就是我們這些媒體。

  這個階段,是真正拉開差距的時刻。一個是資本的差距,能否拿到足夠的錢,尤其是有智慧的錢,找到自己強大的補給和子彈。一個是執行的差距。在資本過剩的時代,其實錢都差不多,有VC支援A,就必定有其他的VC支援B。執行端的差距,就看CEO和他的團隊,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也變得非常重要。CEO們可以用各種吸引眼球的方法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但如果沒有嚴謹的運營和高品質的產品、服務,就會轉瞬間被親手捧紅他們的媒體和大眾“唾殺”。

  第四個階段,應該是在IPO後。進入這個階段的創業者已進入企業家的行列,只是前面的戰爭告一段落,不再那麼需要聚光燈。他們甚至有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和清醒,但也絲毫不敢大意,尤其是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CEO們。誰也不知道競爭對手會從哪裡出來,尤其是比自己更大的巨頭還在前面虎視眈眈。

  第五個階段,也就是BAT的三個老大的階段。他們一覽眾山小,但也最孤獨,隨便一句話,便被媒體列為頭條,有些人已經被神化,有些也開始躲避媒體。早年的孤獨,是莽撞少年不被眾人認同的孤獨;如今的孤獨,是在燈火輝煌中不知身在何處,懊悔失去的美好。不是自認為是獨孤求敗,而是知道,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是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