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讀書心得3篇

  教師校本培訓是伴隨著教師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化浪潮而產生的一種教師在職培訓的新形式。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校本培訓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校本培訓讀書心得範文1:

  經過三天的培訓,使我受益非淺。聽了幾位專家的報告,使我的視野開闊了許多,雖然感覺很累,還但是很值得的。

  專家的出發點和高度就是比我們老師高。從他們的見解中我體會出三點:

  第一,細節顯出教學的智慧。一句無心的話、一次不經意的行為、一種慣常的態度……課堂教學中微不足道的細末之處,往往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平,折射著教師的教學思想,表達著教師的教學風格,體現出一位教師的實力和功力。點滴的微末決定著教學的成敗,絲毫的細節決定著課堂的效率與質量。關注細節,其實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落實到位,就是關注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自我;關注細節就是追求教學的智慧;把握細節,更是提升教師教學智慧的必經之路。

  第二,方法是思想的生長點。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的教育並不缺乏實踐者,我們缺乏的是向更高境界“加速”的追求者。教學活動永無止境,怎樣能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高的教學效率呢?其實,並沒有捷徑。“熟生巧,巧生華”,在教學過程中,或許我們會有成功,或許我們會有失敗,但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熱愛學生,苦心尋求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教學的趣味自然會生髮出來,就能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

  第三,反思是前進的車輪。成長=經驗+反思。這是波斯納關於教師成長的經典公式。作為教師,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要使自己儘快成長焉起來,只有不斷反思,堅持寫教學後記或教學隨筆,這樣就更能使我們逐漸向專家型教師靠攏。

  以上三點是我在培訓期間的一點小感悟。總之,在這次素質教育培訓中,我感覺是成功的,有效的。專家就象手電筒,輻射出精華,照亮更多的教師,影響更多的學子,這使我們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回報學校,回報社會。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吸取專家的精華,更加努力的向他們學習,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校本培訓讀書心得範文2: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自己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尤其也應影響、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對我來說首先是一種愛好,其次是精神成長的重要方式。做了十幾年的讀者,也讀了很多書,我以為讀書的原動力應來自於人的需求,無論我們把讀書的好處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如果不用心去讀,就勞而無獲。其實無論讀哪本書,只要走進去,就彷彿在享受一種精神旅程,每一本書都能帶你走很遠,在每一本書裡都能找到一段自我。

  校本培訓期間,我了一些名人的讀書經歷後,感觸更深。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可按現在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進步,便覺得自己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所以教師必須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教師不僅會寬容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差錯,而且會鼓勵他們不必太在意那些差錯,讓孩子們學會從自己的差錯中獲得真知。所以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應該告訴學生:“學校就是這樣一個場所,每個人都可以嘗試錯誤,並從錯誤中學會正確。對於問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立場,理解和感悟就不一樣。我們應該敢於發表自己獨特新鮮的理解,千萬不能因為害怕出錯,害怕不是標準答案而默然,更不應該為了迎合別人的意見而放棄自己的獨特見解。真正的學習不是生硬地記住一些死知識,而是學會發現和創造。”

  但做好一件事,最難的是堅持,讀書的習慣,讀書活動的開展更是這樣。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要對讀書產生興趣,營造氣氛。所以本學期,在我的帶領和影響下,把讀書活動紮實的搞下去,為我和學生今後的成長培養良好的習慣。

  校本培訓讀書心得範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業,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職業素質要求,因為教師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質量。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必須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而強化校本培訓,引導教師走專業化道路,無疑是促進學校發展,提升教師素質的一條現實而有效的途徑。

  下面談談本人學習《校本培訓》這本書後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 校本培訓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一種培訓。

  校本培訓是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和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學校組織實施,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以學校為培訓基地,著眼於滿足學校與教師發展需要,由學校確立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一種培訓。因此,校本培訓的主體是學校,在培訓目標上,立足於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培訓切入點方面,基於學校的現有條件和基礎,針對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開展針對性培訓。在培訓的組織形式和參與範圍上,立足於學校內部,培訓師資以本校教師為主。

  二、 校本培訓的雙主體必須真正互動起來,才能推動著學校、老師以及學生的發展。

  校本培訓的雙主體指的是培訓者與被培訓者。

  培訓者怎樣做?在開展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培訓者必須把握國際國內教育的動態,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諸如:“教師專業化”、“知識經濟”、“新課改”等,還要注意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如果我們的培訓者不明確這一些,那麼培訓肯定是無效的。 因為“校本培訓”是根植於學校的培訓,所以培訓者必須瞭解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瞭解學校的辦學特色,瞭解教師們的需要,瞭解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瞭解學校的優勢資源。這一切是培訓者確定培訓內容的依據,這樣的培訓指向性就會增強。 跟蹤“校本培訓”後,培訓者的任務並未隨之結束。培訓者一定要跟蹤調研,要跟蹤瞭解參加本次“校本培訓”教師的想法與真實感受,要了解本次培訓是否真正對教師有所幫助,要了解教師是否有新的思考,要認真地傾聽教師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重要的是培訓之後我們的培訓者應該親臨課堂,結合培訓的內容與培訓參與者進行研究。作為培訓的組織者,“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培訓者要反思“校本培訓”主題的確立是否恰當,要反思“校本培訓”的形式是否有利於教師的交流,是否讓教師真正地“動”起來了,要反思“校本培訓”的效益等。這一切反思都將有助於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性。

  被培訓者怎樣做?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作為被培訓者一定不要拘束自己,要儘可能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在培訓中只聽到培訓者的一種聲音,那麼培訓的效果一定不高。 “當只有一隻夜鶯在歌唱,別的夜鶯都被割掉舌尖的時候,這隻夜鶯的歌喉再美妙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當只有一個人在寫詩,別的詩人都被捆住了雙手的時候,這個詩人的詩再出色,也只是撒旦的詩篇。”所以,在培訓中被培訓者的自由表達會豐富我們的校本培訓。被培訓者是否能帶著思考來,是制約我們的培訓是否能向縱深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提倡提前把培訓的主題告訴被培訓者,讓培訓的參與者做充分的準備。要善於讓參與者圍繞著培訓的主題,廣泛地查閱資料,認真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認真地進行思考,然後帶著這一切走進培訓,與別人一起交流,與別人一起碰撞。 “問題”是被培訓者不斷髮展的一種動力。在“問題”的驅動下,被培訓者會主動地去思考。因此,最好是被培訓者帶著問題來參加校本培訓。當然被培訓者也可以在培訓中或培訓後提出問題。問題意識,會強化被培訓者的主動發展意識。

  三、加強校本培訓應充分重視資訊的傳遞功能。

  1、應重視資訊的整體傳遞功能。

  對教師的培訓過程,實際上是對教師進行資訊傳遞的過程。資訊之間的相互聯絡決定了這一過程具有整體性。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必須重視受訓教師全面接受資訊的能力。教師接受資訊的渠道是多方面的;通過專門的有教材的培訓可以接受到較為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通過自學,教師接受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教育理論或方法;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切磋,教師們得到的是自己曾經感到困惑或無法解決的疑難知識;通過對自己教學的反思,則會總結出經驗教訓等。由於教師接受新資訊的渠道是多樣性的。因此,在組織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就應該從整體上有一個把握,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既要組織相對集中的理論學習與研討,也要組織教師間的觀摩、學習,還應該組織定期、不定期的反思交流等活動。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全方位落實,充分發揮資訊的整體傳遞功能才能促使校本培訓功能的進一步提高。

  2、應重視資訊的有效傳遞功能。

  對教師的培訓,不能只停留在完成多少任務,達到多少學分的層面上,而應該讓教師們自覺自願地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潛意識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目前有少部分教師認為校本培訓工作流於形式,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成果。究其原因,我認為目前的校本培訓工作中確實存在著資訊傳遞的有效的問題:一是資訊的傳遞過程不是十分有效。具體表現在培訓教師的素質不是很高,不能準確傳達新的教育資訊;培訓要求不夠明確,隨意性大,造成了教師所獲的資訊是零亂的、無效的。二是資訊的實用性不是很強,沒有學科針對性,理論學習多而實踐操作少,使教師們沒有從感性的層面上認識到培訓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只是消極地接受硬性規定的培訓任務。因此,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應重視資訊的有效傳遞功能,各地要根據不同的社會環境、教育現狀、教師水平等實際情況,研究不同的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培訓模式。各個學校也應根據本校的特點,因教師而宜,因學科而宜,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儘量提高培訓者素質,加強培訓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多用實踐性強的課例引導教師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使每位教師學有成效,學以致用。只有發揮了資訊的有效性功能,才能激發教師參與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利用校本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中,若充分重視了資訊傳遞的整體性、有效性特點,必將更大限度地發揮校本培訓的重要作用,為全面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四、只有落實保障措施,才能確保校本培訓的質量。

  1、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

  開展校本培訓是新形勢下適宜基礎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加強和改進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因此,學校各層幹部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校長***或副校長***要全面負責校本培訓工作,成立培訓領導小組,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校本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2、強化管理,精心組織實施。

  要卓有成效地開展校本培訓工作,必須注重校本培訓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訓的學習制度、考勤制度、考核、獎懲等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校本培訓的新途徑、新方法,及時總結經驗,查詢不足,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水平。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做好培訓紀錄,健全培訓檔案和教師成長檔案。要加強過程性督導檢查,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援教師參加培訓,抓落實,求實效,考核結論可納入教師進級晉職的依據。

  3、落實經費,保障培訓條件。

  教師培訓所需經費學校應統籌考慮,優先安排;教師培訓所需資料書籍,學校要予以保證;加強教師圖書資料室、閱覽室、多媒體網路教室、電子閱覽室的建設,管好用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要努力為校本培訓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確保各項培訓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4、嚴格考核,建全獎懲機制。

  教師參加培訓應實行考核和成績登記制度,凡參加培訓並經考核合格者,作為教師評先選優、參加職務評聘的必要條件之一,並與平時的績效掛鉤。

  5、加強檢查督導,確保培訓時效。

  為確保培訓效果,培訓領導小組應加強對各階段工作開展落實情況的檢查評估,重點督查教師學習筆記和教學心得。

  學校的生命在質量,質量的根基在教師。通過學習,我對校本培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還有許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我借這次學習的機會,向專家學習,向同伴學習,力爭我校的校本培訓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校本培訓讀書心得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