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不要做這十種人

  1、把“做不到”當口頭禪的人

  最讓上司頭疼的就是那些見到一點困難或一點任務就馬上想要逃避或者變相逃避的人。

  上司一說:“這事怎麼辦,你考慮考慮吧!”他的嘴裡馬上就會蹦出“做不到”、“沒辦法”之類的回答。

  如果上司接著問“為什麼做不到?”他就會編造一些莫名其妙的藉口和理由。總之,他們就連自己試著去想想辦法之類的努力都不肯去做。

  動不動就會說人手不夠、沒有預算等等。這種人純粹是輕易認輸的人。“現在太忙了,沒有時間”是他們慣用的藉口。他們竭盡全力為自己尋找“做不到的理由”。

  這樣的員工,應該把工資退還給公司。說自己“沒辦法”和戴著“我是個懶蟲”的標籤沒有什麼兩樣。特別是那些對還沒有嘗試過的問題說“不”的人,肯定是年紀輕輕就大腦鈍化了。

  2、總是詢問詢問“怎麼辦”的人

  在業務第一線工作的人中,有許多非常值得同情的人。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型別就是那些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要跑到幹部那裡問“怎麼辦”的人。

  如果是新員工當然情有可原,但對於一名進公司時間相當長、經驗又豐富,並且現在負責這個課題的老員工來說,遇到問題時應當持有自己的見解,並知道應該怎樣去做。然而,很多這樣的老員工卻養成了凡事都要依賴上司拿主意,經常問上司“怎麼辦”的壞習慣。

  大凡這種型別的人,辛苦一輩子也只能落得個當“僱員”的下場。這種不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人只能算是半個勞動力。因此,這樣的人跟新職員沒什麼兩樣。

  自己已經有了主意,卻不說出來,反而去問別人“怎麼辦”,這樣做就更不好了。既然任何工作都帶有一定的風險,就乾脆向上司請示,再按照上司交代的內容去做,這樣的話,無論結果怎麼樣,責任都不在於自己,正是這種潛意識促使一些員工隱瞞了自己的想法。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一種公司內部的“智慧犯罪”。

  不管怎麼樣,作為骨幹員工,最不該說的話就是“怎麼辦”。即使沒有自信也應該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盡全力去思考,最後必須說出“我想可以這樣做”的結論。老問“怎麼辦”,實際上相當於為自己鋪了一條自我退化的道路,或者無異於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

  3、將一切都歸罪於上司的下屬

  本來公司的骨幹員工很容易在很多方面對頂頭上司或者經營者持批評的態度。但是,如果員工的反應由“這幹部真不行”升級為“幹部不行,我當然更不行了”,並將前者的無能作為自己沒有幹勁的藉口,那就真的無藥可救了。

  中層幹部中有時也存在類似現象。如果公司中的大部分幹部將自己的停滯不前歸咎於“經營者的無能”,那麼這樣的公司將很快陷入捉襟見肘,難以為繼的狀況。由此可見,將錯誤歸咎於別人是非常危險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自食其果”。你現在可以自查一下,你是不是經常抱怨上司、將一切都歸罪於上司的下屬呢?有些員工以此作為藉口,將消極工作合理化,這樣的員工最好還是先寫一封辭職信吧!

  4、不聽勸告停滯不前的人

  經常有這樣的人:他們的工作幹得不錯,年紀輕輕但信心滿懷。即使有人跟他說:“這件事再考慮一下吧!”他也不會虛心採納別人的意見;或者雖然在表面上圓滑地應承,但內心卻想:“什麼呀,我才最清楚。反正先按我的想法做肯定沒問題。”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就難以事業有成。但是,人們在過於自信的同時往往也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因為過於自信往往會導致失去可塑性。不管是什麼理由,如果人一旦到了不能虛心傾聽他人勸告的地步,就會變成無法成長、停滯不前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在缺乏自信的階段也會有進步。比如說,剛進公司的時候,新員工為了早日適應工作而拼命地努力。即使成為骨幹人員,當被安排到自己毫不熟悉的崗位上時,也會非常緊張,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儘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進行自我嘗試,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成長。

  越是覺得自己“還不完美”的時候,越是塑造新的自我、飛躍性成長的好時機。也許你現在只有30歲或是35歲,但如果一味堅持自己的做法,別人的話怎麼也聽不進去,那就意味著你已經是個停滯不前的人,準確地說已成為“年輕的老頭子”了。

  總之,人如果失去了感知力,就很難有所發展。周圍的人雖然認可他的能力,但心裡會覺得他這個人很討厭,認為:“他自己做不就行了嘛!”結果會讓他處於孤立的狀態。當然也有人認為:年輕時不知道天高地厚,到了三四十歲才成熟的人有那麼多,我為什麼要這麼擔心呢?但不管怎樣,在失去感知力的期間,人的成長會處於停滯狀態,這是毫無疑問的。

  人生是沒有第二次的,誰也不能改寫自己的人生。有了自信後,要馬上慎重反省,看自己是否落入了過於自信的陷阱,如果是的話,務必及時調整,這樣才能走完無悔的人生。

  5、不善於聯絡的人

  還有一種讓人頭疼的人就是不善於聯絡或者不及時彙報的人。

  當別人傳達給你資訊或者你通過某種渠道得知某種資訊後,應該立刻作出反應:“這件事情應該馬上告訴哪些人?”並馬上傳達到所有需要傳達的地方。不管你身在何種崗位,作為組織的一員的你要有這種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質。這一基本素質對一個懶漢來說是難以具備的。

  懶漢們通常是先放下不管,心想以後再聯絡吧,最後卻忘得一乾二淨。總之,這種人既不認真也不勤快。

  如果在組織中有一個不善於聯絡的人,那麼肯定會有人因此而遇到麻煩。追究一下公司部門之間的糾紛起因,大部分源於“為什麼昨天不早點兒告訴我?”之類的爭執。

  不善於聯絡的人也可以分為各種型別。有的是整天遊手好閒、粗心大意的“公子哥”型;有的人則屬於對自己的工作過於投入,不去注意身邊人的“不明情況”型;還有的人長期在不需要頻繁聯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沒有養成勤聯絡、勤報告的習慣;更有甚者,由於不瞭解公司內部組織結構,不知道該向誰報告訊息。

  不善於溝通的人,也就是說不考慮怎樣讓他人工作得輕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