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創業政策

  現在休學創業有什麼相關的政策?休學創業能享受什麼政策幫助嗎?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教育部: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提道,積極推動畢業生自主創業,力爭實現大學生創業人數和比例有明顯增長。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學生創業實踐和分類指導,建立健全創業成果和學分轉化教學管理制度,實行彈性學制,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

  同時,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層次型別結構和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制度,專業預警、退出和動態調整機制。

  我省力爭三年引領26000名大學生創業

  遼寧省也公佈了大學生引領計劃,力爭3年時間引領帶動26000名大學生創業,帶動7萬人就業。對符合條件納入YBC遼寧青年創業專案的初次創業大學畢業生,根據實際情況提供3萬~5萬元無息無抵押創業資金,3年內分期償還;或者由創業導師對創業青年進行“一對一”輔導,提供3年的陪伴式服務。

  同時,全省每年至少為1000名大學生創業專案提供孵化服務,對達到省規定條件,且吸納大學生創業企業達到入駐企業戶數40%以上的創業孵化基地,省財政在原有基地運營費用補助基礎上給予適當增加。對沒有進入到孵化基地或創業園的大學生,各地要按國家規定給予3000~6000元的經營場所租金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年,具體標準和辦法由各市確定。

  大學生申領小額貸款比例不足5%

  從2003年至2012年,瀋陽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972筆,總額度75097萬元。

  小額擔保貸款扶持的物件包括六類人群:具有瀋陽市戶籍的失業人員、殘疾人、軍隊退役人員、軍人家屬、大中專畢業生和外出務工返鄉創業人員,其中失業人員佔比最大,約達80%。大中專畢業生是從2009年開始享受小額擔保政策,從2009年至2012年,大中專畢業生小額擔保貸款約300筆,額度約1500萬元。但從近年來,每年大學生申領小額貸款的比例不足5%。

  截至今年10月末,瀋陽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000萬餘元,其中個人貸款5195萬元,仍是失業人員申領小額擔保貸款的比例最大。

  外地人在沈創業也可享優惠政策

  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瀋陽市人社局和財政局出臺《瀋陽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意見》,降低了享受創業優惠政策的門檻。

  取消了創業優惠政策戶籍限制。對2012年以後在瀋陽市創業,取得合法經營手續,吸納瀋陽市戶籍居民中符合條件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復轉軍人***含隨軍家屬***、殘疾人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且就業人數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以上,並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創業企業,納入到現行創業優惠政策享受範圍。

  大學生開網店最高可申請8萬元貸款

  瀋陽鼓勵在領失業保險金人員自主創業。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實現自主創業的,憑個體工商戶手續或營業執照,經瀋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可到失業保險機構進行申報,將其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發放給本人,作為其自主創業的扶持資金。

  對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取得營業執照,可每人申請不超過8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

  20餘省份出臺大學生 支援實施彈性學制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答辯,然而武昌理工學院動畫專業的翟輝峰沒有如期出現在校園裡,他休學創業已有一年半的時間。

  “創業”這個當下最時髦的詞,讓許多像翟輝峰這樣心懷夢想的大學生們紛紛投入了它的懷抱。也許兩三年前,你還沒聽說過“休學創業”這個概念,如今,“休學創業”不再是“奇葩”,也不再只是美國矽谷創業者們的專利,而成為了一種政策上的允許。

  2015年5月,國家層面釋出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檔案。一年來,全國已有20餘省份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改革方案,這些省份明確支援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已有廣西、北京、上海、福建、貴州、內蒙古等20餘省份出臺各地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案。

  學業與創業能否同時兼顧?那些已經當上了企業的CEO或者資產過千萬的休學創業的學生,他們中有的人認為,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更願意“魚和熊掌”兼得。這引發了很多高校教育者們的思考,如何進行高校教學、課程改革,成為放在當代教育者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

  湖北創業實踐可計入學分

  長江商報記者從全國20餘省份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改革方案發現,廣西、黑龍江、福建等一些省份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休學創業保留學籍的具體年限,年限介於2年到8年之間。其中,黑龍江規定大學生***研究生除外***休學創業學籍最長可保留8年。

  此外,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在教師方面,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並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範。

  對於資金難問題,政府給大學生紛紛設計了創業“紅包”。湖北省出臺的“科技十條”中明確提出“允許在讀大學生***含研究生***保留學籍,休學在鄂科技創業,創業實踐按規定計入學分。並且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吸納3人及以上就業的,經評審可享受1萬元至20萬元的無償資金扶持”。

  創業與學業兩者難兼顧

  “如果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還會創業,但不會選擇休學。”已是校導網聯合創始人兼CEO的楊曉鋒說。當年為了創業,不顧家人反對,從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休學。一路創業,經歷過專案失敗、資金斷裂、合夥人退出、企業崩潰等一系列事情,一度想放棄,是夢想支撐著他熬了下來。即使面對當今的成就,楊曉鋒仍說,創業並非那麼容易,社會經驗、資金不足、團隊合作、知識缺乏都會是創業遇到的問題。

  轉專業艱難,也是他選擇休學的原因。楊曉鋒直言,“如果當年有現在這樣好的政策,我想我不會選擇休學。”2013年,楊曉鋒成功改專業後,才再次讀大四完成學業。

  “大二創業,大三休學,還有很多的課程沒有完成,感到很遺憾,我想要重新回到學校完成學業。” 漢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楊城說。楊城“休學創業”賣臭豆腐,已經成為了“休學創業”的代表。2011年,他在學校周邊開了一家長沙臭豆腐店,之後公司陷入瓶頸,他決定轉型中檔中式快餐店,併成立武漢中庭漢府餐飲服務有限公司。

  去年中旬,首家“一顆滷蛋”快餐店在漢口開業。今年3月,中庭漢府獲得了絕味鴨脖的400萬元融資。該公司的市場估值已達到1200萬元。前不久,第二家店也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對面開業。

  “90後”的朱榮平讀大學目的明確。他選擇漢口學院就是看中了該校擁有良好的創業氛圍。大一開始,朱榮平就不斷做兼職,大二成為了該學院創業協會會長。即便這樣,朱榮平大三還是選擇了休學一年。“校區離市區太遠,去市區談次專案回來,已過12點,校門都進不了。”當你回到寢室看到其他人打遊戲、談朋友時,不可能不受到影響。每天疲於奔命的狀態,氛圍的影響,都讓他決心“休學創業”。“休學創業”讓他能更高效的去完成自己的事業。

  “學點真本領”,武昌理工學院學生翟輝峰決定“休學創業”,得到了家人的支援。他在老家內蒙古包頭市和哥哥開了間設計工作室,現在工作室已有12人。翟輝峰坦言,“如果創業走上正軌,實現獨自創業,我可能會選擇輟學。因為地域的遙遠、學校的教育的原因我可能不會再次回來。”

  高校個性化教育勢在必行

  “休學創業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有創業渴望,但實際企業存活率是很低的。這就對我們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高校應該找到創業和學業的平衡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培訓模式。”武昌理工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周登江老師說。

  與他有相似想法的,還有浙江省溫州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施永川:“學業和創業並非不能兼顧。”溫州大學2001年開展創業教育,2009年成立創業學院。多年的實踐教育表明,創業學院培養的學生與自主創業的學生相比,前者的企業存活率更高,他們具備更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管理實踐能力。

  施永川副院長認為,要做到幫助學生兼顧學業與創業,學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教學管理制度。還需要落實創業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建立解決創業難題。

  5月19日,2016全國高校創業教育高峰論壇在溫州大學舉行。來自國內外90多所高校,230餘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會議,論壇交流和探討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教育者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個性化的高校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創業教育已經逐漸被高校教育者所重視。

  在湖北,目前武昌理工學院也即將成立創業學院,計劃從大一開始選拔具有創業能力學生進行專業培養。從理論到實踐進行系統的學習和模擬,學院將會提供自身資源優勢***2072.888,-2.30, -0.11%***幫助學生們解決創業難題。周登江老師告訴記者,與自主創業相比,學校內創業學生可利用高校資源,更高效地解決問題。比如去年該校創業基地的某個學生遇到合同法律糾紛,學校邀請了武漢大學法律系進行法律援助,最後問題得以解決。

  武漢大學在學科及學制管理方面,將會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對部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或者沒有學生願意就讀的專業進行改造、調整直至停辦。優先支援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武漢理工大學早在2012年就成為湖北省首開創業雙學位的高校,首批畢業生半數投身創業。武昌理工學院從2009年起實行彈性學分制,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後畢業。

  漢口學院是成立創業學院較早的高校之一,在未來漢口學院將會提供線上教學課程,以滿足沒有時間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創業者。該學校教務處副處長劉勝洪介紹,該學院將逐步為創業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只要在線上學滿本專業的課程,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

  部分大學針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政策

  溫州大學成立創業學院,開設創業課程,進行系統有效的教育和幫助,進行學校管理制度改革,幫助學校更好地實現學業和創業的相容。

  武昌理工學院從2009年起實行彈性學分制,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後畢業。目前,即將成立創業學院。

  漢口學院成立創業學院較早高校之一,未來將會提供線上教學課程,以滿足沒有時間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創業者。

  武漢大學在學科及學制管理方面,武漢大學在為學生創新創業而制定的政策中表示,將會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對部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或者沒有學生願意就讀的專業進行改造、調整直至停辦。優先支援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你最關注什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透露,教育部今年將正式釋出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業等作出明確規定。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公眾態度如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63.4%的受訪者最關心審批條件,64.3%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和有關部門有責任監督申請休學創業的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

  51.8%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

  北京某985高校畢業的張川***化名***大三時曾經申請休學,到朋友的創業公司工作一年。張川回憶,他所在學校對休學申請的審批比較寬鬆,經過班主任同意,在學院填寫休學申請表,交學院負責人簽字蓋章即可。“負責辦理休學的老師會詢問休學原因等情況,但並不會管太多”。

  一年之後,朋友創業失敗,張川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很多大三時的課程都落下了,大四一邊補課拿學分,一邊還要做畢業設計,那一年特別累。”張川向筆者感慨道。

  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27.6%的受訪者不支援,20.6%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在山東大學讀書的範雪瑤***化名***認為,制定針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規定,允許折算學分,給予支援和指導,能讓有創業意願和能力的學生免除學籍方面的後顧之憂,減輕補課壓力,集中時間創業。

  早在2014年年底,教育部就曾下發《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

  調查顯示,在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中,受訪者最關心的是休學創業的審批條件***63.4%***,其次是休學創業學生能獲得哪些支援和保障***53.2%***,接下來是創業實踐如何折算學分***49.2%***和休學創業最高年限***48.0%***。

  日前,海南省教育廳下發的《海南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提出各高校可實施彈性學制,在校生休學創業的年限在原有學制基礎上可延長2至5年,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

  筆者致電海南大學教務處詢問相關情況,該校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海南大學還沒有針對休學創業的專門規定,如果學生想要休學創業,只能按照一般休學情況辦理手續,最多可以休學兩年,超過兩年則無法畢業。該工作人員還說,關於休學創業的具體政策,包括學分折算等規定正在研究中。

  北京大學教務部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北京大學也沒有關於休學創業的專門規定,學生創業休學可以按照參加社會實踐休學辦理,每次可以申請保留學籍一年,最多申請兩次,創業實踐目前無法折算學分。

  63.7%受訪者建議大學生理性評估自身創業條件

  調查中,39.0%的受訪者關心按照目前高校規定,大學生創業是否需要家長同意。

  張川向筆者坦言,他當時修學出去工作,並沒有得到父母同意,學校也不要求學生取得父母同意。“我帶了自己的學費去朋友公司,第二年回來繼續讀書,需要重新交學費時,才告訴了父母,被狠狠訓斥了一番。”張川表示,對於之前自作主張休學,他有些後悔。“我父母都是生意人,當時應該和他們商量一下,會作出更明智的決定,自己太沖動了”。

  張川說,雖然大學生創業不乏成功案例,但是更多的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對於創業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和準備。“學校如果出臺休學創業的規定,就應該有責任認真考察遞交申請學生的情況,給出指導意見,並且監督大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而不是在其他方面荒廢了時間”。

  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張麗敏則認為,讓學校承擔過多責任,更嚴格的管理也就可能隨之而來。“大學本來就應該是一個較為自由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生更能發揮所長,激發和鍛鍊自身創造力。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調查顯示,64.3%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和有關部門有責任監督申請休學創業的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18.9%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16.8%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受訪者有哪些建議?調查中,63.7%的受訪者建議大學生理性評估自身創業條件,60.1%的受訪者建議高校嚴格稽核學生休學創業審批材料,52.8%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應該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情況,49.7%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應規定大學生休學創業需取得家長同意,45.4%的受訪者希望高校和教育部門給予學生更充分的創業培訓和指導。

  張川認為,目前高校的創業課還不能有效指導學生創業,質量有待提高。在他看來,大學生創業有很多優勢,對於社會也有很多益處,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希望國家和高校能細化相關規定,給予創業大學生更多指導和支援,讓他們少一點負擔,儘量避免遭遇難以承受的挫折”。

  調查顯示,42.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高校的創業政策能有效幫助學生創業,36.2%的受訪者認為不能。

  休學創業要慎重考慮

  大學生創業不能盲目進行,得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了在進行創業,這樣創業的成功機率才會大大增加。

  9日下午,圍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話題,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與網友進行了線上交流。她透露,關於社會廣泛關注的大學生休學創業,教育部今年將正式釋出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業等作出明確規定。

  應該說,鼓勵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這道“菜”,教育部設計的是“香甜可口”的。從巨集觀看上,既可以分流批量“高階”就業群體、活躍整個社會創業就業環境,也可以引導大學生們實現個性化發展、緩解畢業即“失業”的壓力。從個體上看,既可以讓部分大學生及早實現創業創新夢想、在學用互補互促中歷練成長,也可以在人性化的制度環境中創業學習兩不誤、促使高校教育培養模式更貼近於社會實踐。

  菜是好菜,關鍵是要有料下鍋。據智聯招聘《2015年應屆畢業生就業調研報告》的資料顯示,我國2013屆、2014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只有2.3%與2.9%,儘管2015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上升到6.3%,但仍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20%-30%水平。更甚的是,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只有10%,遠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30%。

  就以上資料,並諸多現實案列可以發現,大學生即便是有了一個好的創新創業准入環境,倘若缺少了創業創新能力和具體有力的幫扶舉措這兩種“料”,到頭來進入市場和社會,仍舊只能是被“獵殺”的物件,更別說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了。乃至更有甚者,會因為創新創業的失敗,而血本無歸、意志消沉,走向創業與學業的“雙失敗”。

  既然教育部緊貼社會實際,富有前瞻性人性化地推出了鼓勵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政策,想必還是要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更加具體的幫扶舉措上再動動腦筋。特別是要抓緊補上創業能力培養這一課,真正讓好政策能夠“有米可炊”,而最終做出一鍋“香甜可口”的飯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