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學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

  大學生做創業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了,在上海自主創業的學生有哪些優惠政策?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2016年學生創業可以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1.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資訊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訊公開課等線上開放課程。建立線上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資料”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強化創新創業實踐。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準。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面,促進專案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援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支援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2.高校對自主創業大學生可提供什麼條件?

  對有自主創業意願的大學生,高校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程序、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繼續推動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高校應開闢專門場地用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類實驗室、教學儀器裝置等原則上都要向學生開放。各高校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援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專案。

  3.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以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等檔案規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主要包括:

  ***1***稅收優惠:簡化大學生創業流程,取消《大學生自主創業證》。持人社部門核發《就業創業證》***註明“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利企業,按國家規定享受相關稅收支援政策。

  ***2***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援: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

  ***3***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4***享受培訓補貼:對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學年***即從畢業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個月***內參加創業培訓的,根據其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或就業、創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5***免費創業服務: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諮詢、資訊服務、專案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各地在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對基地內大學生創業企業要提供培訓和指導服務,落實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延長企業存活期。

  ***6***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允許高校畢業生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4.大學生創業工商登記有什麼要求?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放寬新註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叢集註冊等,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

  5.如何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

  國家鼓勵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通過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

  6.怎樣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在哪些銀行可以申請創業擔保貸款?

  創業擔保貸款按照自願申請、社群推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貸款擔保機構稽核並承諾擔保、商業銀行核貸的程式,辦理貸款手續。

  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可以開辦創業擔保貸款業務,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經辦銀行。在指定的具體經辦銀行可以辦理創業擔保貸款。

  非上海籍創業者,有望落戶上海

  為鼓勵大眾創業、留住創業人才,上海出臺了一些利好政策。其中包括,優秀的在滬創業者,有望落戶上海;同時創業擔保貸款範圍,擴大至所有在滬創業的青年大學生。

  加大對初創期創業政策支援力度,將初創期創業扶持政策物件範圍擴大到註冊登記3年以內的創業組織,對初創期創業組織新招用本市勞動力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規定給予創業帶動就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擴大房租補貼物件範圍到在滬創業並帶動就業的所有創業者。

  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探索建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專業性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

  本市近日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本市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多項政策措施。目前,本市各相關部門正研究制定《意見》配套檔案。

  全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

  “加大對初創期創業政策支援力度,將初創期創業扶持政策物件範圍擴大到註冊登記3年以內的創業組織,對初創期創業組織新招用本市勞動力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規定給予創業帶動就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擴大房租補貼物件範圍到在滬創業並帶動就業的所有創業者,重點支援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優秀創業專案。”在全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方面,《意見》在戶籍、政策扶持、擔保貸款等方面給予強力支援。

  例如,加大創業人才引進力度,對市場認可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直接賦予居住證積分標準分值,居住證轉辦戶口年限可由7年縮短為3至5年。對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予以直接入戶引進。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鼓勵科研機構和院校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

  全面開展創業型城區建立

  全市各區縣要全面開展創業型城區建立工作,健全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營造寬鬆便捷的准入環境,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臺,發展科技服務業,推廣新型孵化模式,建立購買創業孵化服務的補貼機制,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服務平臺,按規定給予政策扶持。

  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上海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的引導和槓桿作用,探索建立創業投資、天使投資早期獎勵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創業貸款擔保和貼息政策支援力度,創業擔保貸款物件範圍擴大到本市高校畢業且在滬創業的所有青年大學生。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落實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的各類收費。

  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意見》提出,要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擴大職業院校“雙證融通”試點範圍和規模,推進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教育課程學分的轉換互認。加大創業培訓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創業培訓的補貼範圍,調動勞動者參加創業培訓的積極性。加強就業技能培訓,支援企業以新招用的青年勞動者和新轉崗人員為重點,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給予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扶持。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充分利用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鼓勵大企業自行開展職工職業培訓,健全中小微企業培訓服務平臺提供培訓對接服務。強化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大勞動者職業培訓補貼力度。

  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探索建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專業性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將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的物件範圍擴充套件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以及創業見習成效明顯的基地,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探索不同型別就業困難人員的分類援助辦法。深入實施“離土農民就業促進專項計劃”,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力度推進扶持青年“啟航”計劃,促進長期失業青年就業。搭建服務平臺,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強化對刑滿釋放人員、社群服刑人員、戒毒康復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

  就業創業服務需要進一步加強。加快建立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為城鄉勞動者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就業服務,大力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升服務的精細化和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深化公共就業服務資訊化建設,推進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之間的就業資訊共享開放,支援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資料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

  推薦閱讀:

  上海、北京哪個城市創業機會多?

  一、城市基因:北京熱愛夢想,上海更重生活

  北京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城市,想到一個點子就能幹,靠一個點子就能賣錢。我8年以前在北京創辦第一家公司的時候,租住的辦公樓只花了1800元,是一個三室一廳的公寓樓,這在上海是不可想象的。現在在上海,我的租用的是一個複式的loft辦公樓。很簡單,在上海你的辦公室太破,根本招不來人。北京務虛,上海務實,因為商業規則的極度清晰和透明在一定程度上讓這座城市泯滅了夢想,大家更需要安全感。一個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比看不到未來的創業更有吸引力。

  北京很容易因為一個點子而興奮,團結一波人幹活,而在上海創業是可以的,但是先要保證我的生活質量,他們在談夢想的時候實際上是需要兼顧眼前利益的。北京可以用夢想招人,而上海在談夢想的同時,先用利益做保證。在選擇心目中理想僱主時,上海比北京更注重“薪資與福利”,對“工作環境”的注重超過“創新”,而北京則是相反的情況。

  二、上海的精緻,喜慢不喜快

  文化和土壤決定精明的上海人願意花時間去踏踏實實琢磨可以快速變現的商業模型,很難產生快速小跑的創業公司。比如正準備上市的大眾點評和最近剛拿了樂天近億美金投資的返利都是典型代表,一個佈局本地生活服務,一個佈局返利特賣服務,都是從特別小的點入手,做的是別人不願意做的累活、苦活,一點一點打磨成為行業的獨角獸。

  網路上傳部落格大巴的創始人竇毅***希望橫戈兄看到這篇文章不要生氣,我反而欣賞這樣對產品精雕細磨的精神***,產品改了3遍都還不肯上線。很多人覺得網際網路公司就是要快,我不這樣看,慢有慢的好處,正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看起來做得慢,但卻構建了成熟的產品體系和同行很難複製的競爭門檻。因為他們注重實際,在構思創業點子的時候就先琢磨變現模式,而對於上海的投資圈來說,也更關注你的變現模式。

  而這樣的創業公司,無論是數量還是機會都是是非常稀少的,這也是上海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單調和數量少的原因。北京的創業者,尤其是網際網路創業者,尤其是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圈,整體都瀰漫著一股浮躁的風氣,總希望一下子做個滴滴,做個聚美出來,他們沒有耐心也等不了那麼長時間。所以,如果你在北京,晚上去夜宵攤上吃燒烤,經常會看到喝著10元啤酒嚼著2元肉串的人,動輒說著要融資千萬的夢想。

  三、創業的媒體、文化環境:北京更勝一籌

  中國的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大多數誕生在北京,北京集中了政策、資源、人才和媒體各種優勢,這些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斷累積的。拋去政策不說,北京能產生很多TMT的媒體,而上海就不會,很多跑科技口的記者天天看創業者快速造富,乾脆下海創業,我認識的很多科技記者天天報道創業公司結果都辭職創業去了,而上海的媒體人卻在考慮如何轉型。

  此外,一般來說大部分成功創業都是二次創業,而這些創業者可能是老牌創業公司的高管,特別在網際網路創業行業很常見。不要和我說什麼屌絲創業的神話,一無所有的屌絲正因為創業太艱難,太不容易成功,所以十萬個裡面出了一個,就立刻被神話了,讓無數人覺得創業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蜂擁而上。所以北京創業的多,失敗的也多,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大家不會去看失敗的。

  再者,北京大學生週末可能去五道口聽科技沙龍,和創業者神侃,上海大學生可能去五百強企業實習為榮,他們自己劃分人生追求,在北京可能是尋夢,在上海可能是鍍金;知名的投資公司和投資人都在北京,他們對待創業專案和團隊更為開放和鼓勵的態度,所以北京首先產生了創業孵化器和創業園的概念,於是北京率先有了車庫咖啡。

  上海和北京的文化有很大不同。北京是聚會文化和分享文化,而上海是家庭文化。有人說上海人不喜歡大聚會源於時間概念,更樂意於小範圍內的分享和點對點的交流,但這隻限於工作的溝通和交流。他們很難完完全全因為夢想、使命、責任感去大學給大學生們做一場創業的啟蒙演講。

  有人說北京適合早期階段的創業,而上海適合成熟期的創業。在上海待得越久,我其實越喜歡上海。因為商業規則的清晰,產生了很多靠譜的人,大家不是用嘴做事情,而是用手做事情。創業需要靠激情支撐,但更多的是靠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變現。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很討厭北京的侃大山文化,說得天花亂墜沒有用,要麼落實紙面協議,要麼幹事兒。可能這種“上海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讓創業變得“慢”,可相比靠點子和激情就能“騙錢”創業的北京,我更喜歡這種源於規則清晰一切進度都在掌控中的“慢”。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