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藥物

  骨科是很多人經常都回去看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一、抗生素的使用

  骨科手術很多,也帶來了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和抗生素的使用不當,現做幾點說明。

  閉合損傷不使用抗生素。如多發軟組織損傷,閉合骨折手法復位夾板或石膏外固定的病人。

  無菌手術的病人要嚴格按照衛生部抗生素用藥準則,在術前0.5~2小時內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使手術切口暴露時區域性組織中已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如果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術中給予第2劑。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後4小時,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小時,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小時。手術時間較短***<2小時***的清潔手術,術前用藥一次即可。接受清潔-汙染手術者的手術時預防用藥時間亦為24小時,必要時延長至48小時。汙染手術可依據患者情況酌量延長。抗生素的種類建議選用一代抗生素,以青黴素類或頭孢類為主,如頭孢唑啉鈉。過敏者可選用奎諾酮類或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

  有開放傷口的開放骨折或關節置換術後可選用二代抗生素。如頭孢孟多酯鈉。

  感染傷口可先選用二代廣譜抗生素,藥敏檢驗結果出來後則針對性選用敏感抗生素。對於汙染嚴重的創面或可疑厭氧菌感染者,須加用抗厭氧菌藥物治療,如甲硝唑。

  16週歲以下患者禁用奎諾酮類或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兒童用藥劑量按體重計算。

  慢性骨髓炎靜脈用敏感抗生素3周,後改口服抗生素3周。

   二、消腫藥物的使用

  骨折患者傷後或術後早期,肢體腫脹明顯者,嚴重者形成骨筋膜室綜合症,常規應用甘露醇注射液消腫,一般應用3~7天;嚴重腫脹者,可聯合應用速尿,促進消腫。

  兒童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脫水劑。

  三、活血和止血藥物的使用

  斷指***肢***再植、皮瓣及植皮手術者,常規使用活血藥物,以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和複方丹蔘注射液為首選;斷指***肢***再植或深靜脈血栓形成者,可選用抗凝藥物治療,須注意複查凝血因子。

  骨科患者絕大多數慎用止血藥物,尤其是斷指***肢***再植、皮瓣轉移、髖或膝關節置換術者,禁用止血藥物。在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胸腰椎前路手術出血明顯時,可酌情選用止血藥物,其餘傷情不主張使用止血藥物。

  四、激素的使用

  休克搶救、過敏、脊髓減壓術中或術後,可應用激素治療,多選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脊髓減壓時可使用大劑量甲基強的鬆龍注射液;過敏性休克首選腎上腺素治療。

  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消化道潰瘍、化膿性感染、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激素治療;全身性黴菌感染者禁用激素。

  五、抑酸藥物的使用

  有消化道潰瘍史、嚴重創傷、休克、重大手術後等,須常規應用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

  使用激素或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治療時,須同時聯用抑酸藥物。

  孕婦、哺乳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無明確禁忌者。

  六、止痛藥物的使用

  傷後或術後3天,傷處或傷口疼痛明顯者,可適當應用止痛藥物治療。

  七、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藥物的使用

  骨科一些病人需長期臥床以及患肢牽引制動,易產生多種併發症,深靜脈血栓是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應該用藥預防。建議用纖溶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

  八、其他藥物

  肘關節、髖臼骨折術後可能併發異位骨化,區域性有明顯腫痛,關節活動受限,吲哚美辛可以預防。合併內科病可以請內科醫生會診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