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的相關飲食注意

  進入秋分時節,天氣變得越來涼爽,氣候也變得乾燥。秋分時節做好飲食很重要。那麼秋分時節有哪些飲食注意呢?秋分吃什麼水果呢?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秋分時節飲食的內容。

  秋分時節的飲食注意

  1、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穫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荸薺、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薑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慾不振;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秋分吃的水果

  1.1、梨

  雪梨是寒性水果,有潤燥降火之功效。秋燥之時,吃梨是上佳之選。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譽。秋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感口鼻乾燥、面板瘙癢,容易產生乾咳少痰等不適,此時每天吃一兩個梨則可以有效緩解秋燥,有益身體健康。

  生吃梨有助於緩解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乾、癢、痛、聲音嘶啞,以及便祕、尿赤等症狀。梨可以榨成梨汁,或加入冰糖、川貝、陳皮、枸杞等煮熟飲用,對口鼻乾燥、喉炎乾澀、體質火旺者具有補充津液、潤肺滋陰潤燥的功效。

  1.2、鮮棗

  秋天是一年中最佳的吃棗季節。鮮棗富含讓膚色紅潤的鐵,還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是對抗自由基、對抗衰老的最好武器,可以還原黑色素及抑制黑色素產生、淡化斑點及色素沉著,還可以改善面板色澤。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補養佳品。

  1.3、葡萄

  葡萄其色美、氣香,鮮食酸甜可口,開胃消食,是人們很喜愛的一種水果,同時葡萄從表皮、果肉到種子,蘊含滿滿的養分,不僅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外,還包含氨基酸、維生素C、鈣、鐵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等更具有極佳的抗氧化,比維生素C高出18倍,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侵襲造成老化、維持肌膚彈性,修復紫外線傷害。

  秋分吃的蔬菜

  2.1、白蘿蔔

  白蘿蔔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它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其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

  白蘿蔔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不但補氣順氣,還能減輕油膩感。如果不想白蘿蔔的辣味太重,煲湯時蓋子別蓋嚴。

  2.2、南瓜

  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膠,可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高手。南瓜裡豐富的果膠還能促進潰瘍的部位癒合,“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鉛等重金屬物質,因而起到排毒的作用。南瓜中的甘露醇有通大便的作用,可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膳食纖維非常細軟,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同時還不傷胃黏膜。

  秋冬季節是吃南瓜的黃金時節,它烹飪簡單,蒸食、煮粥或煲湯皆宜。比如,小米南瓜粥,取小米100克用水浸泡20分鐘,南瓜300克去皮切塊,小米煮30分鐘後加入南瓜,攪拌均勻後繼續煮15分鐘即可。

  2.3、生菜

  生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含水量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多吃有助於面板補水,對因胃腸功能不好引起的痤瘡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生菜中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較白菜多,有消除多餘脂肪的作用,故又叫減肥生菜。生食、常食可有利於女性保持苗條的身材。

  挑選球生菜時,要選鬆軟葉綠、大小適中、硬邦邦的口感差。買散葉生菜時,大小適中、葉片肥厚適中、葉質鮮嫩、葉綠梗白且無蔫葉,並且看根部、中間有突起的苔,說明生菜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