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的治療方法

  口角炎是不同因素所致的口角部位的面板及其臨近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在兒童間流行,與化膿性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缺乏維生素B2,維生素P等有關。下面我們具體瞭解下。

  :西醫治療

  1.營養不良性口角炎

  一般應給維生素B2,同時口服複合維生素B族。因在B2缺乏時煙酸及維生素B6也往往缺乏。加強區域性護理,口角區域性可用龍膽紫塗抹,保持清潔衛生。牙合間距離過短者須矯形修復。

  2.球菌性口角炎

  治療應在區域性清洗乾淨後,用抗生素***如紅黴素軟膏***塗擦,同時可口服廣譜抗生素,可用青黴素V鉀片、磺胺藥、螺旋黴素等口服。

  3.真菌性口角炎

  治療應區域性用制黴菌素液清洗、擦乾,然後區域性塗制黴菌素、克黴唑、咪康唑等。

  :中醫治療

  1.脾胃鬱熱

  證侯:口角生細粒小瘡,時流黃水,滲出液可結成不堅實的黃色痂,化膿性感染後,見黃褐色痂,啟口稍大時痂裂出血疼痛,影響飲食及語言等口脣活動,脣紅赤,口苦,口乾,口臭,腹脹便祕,舌質紅,苔黃,脈數。

  病機分析:脾胃積熱,蘊結化火,火熱傷津,故脣紅赤,口苦,口乾;火熱循經上攻口脣.故見口角生細粒小瘡;溼熱互結,故時流黃水.滲出液可結成不結實的黃色痂,啟口稍大時,牽拉口角面板故皸裂的口角出血;腹脹、便祕、口臭、苔黃,脈數為脾胃熱盛之象。

  2.脾虛溼盛

  證候:脾虛溼濁不化者,則口角流涎,綿綿不已,睡時則甚.以緻口角肌膜浸淫紅赤.糜爛,腫脹有汁,疼痛。糜爛處呈蒼白色,如燕口狀。全身可見肢體疲倦,嗜睡.胃納欠佳,腹脹便溏,苔白膩,脈緩或濡。

  病機分析:脾虛運化失調,水溼內生.浸淫肌表,上溢於脣,故見口角流涎,綿綿不巳,睡時更甚, 曰久化火導緻口角紅赤.糜爛,流汁、疼痛,脾虛則運化功能失健,寒從內生,水溼流注腸中,故腸鳴、腹脹,便溏;溼濁困人,全身疲倦而嗜睡;苔白膩,脈緩或濡為水溼內盛之象。

  3.燥邪外侵

  症候:多見於秋冬季節,面部面板腠理乾澀,脣肌膜皸裂,裂縫幹痂出血鮮紅.口角尤為明顯,遇水疼痛難受。全身面板亦幹皺粗糙,口鼻咽喉均見幹掀,或咳嗽.或痰帶血絲,毛髮不榮,舌質乾紅,脈細數。 ,

  病機分析:深秋氣候既涼,氣寒而燥,燥邪襲於肺衛,損液傷津,故見面部面板腠理乾澀,脣肌膜皸裂,裂縫幹痂出血.口角經常開合運動,故症狀特別明顯;燥邪迫傷肺系,故口鼻咽喉及全身面板均乾燥或兼咳嗽.若傷肺絡,則痰帶血絲;舌質乾紅.脈細數為肺燥陰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