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家雞應注意的問題

  雞疾病多,生長慢,要獲得理想的飼養效果,就要知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保持適宜的溫度 早春晝夜溫差大,要特別注意夜間溫度管理。雞舍封閉要好,舍內溫度以控制在16℃~26℃為宜。用煤爐增溫時,應注意防止雞煤氣中毒。

  正確處理保溫與通風的關係 如果強調雞舍保溫而忽視通風透氣,極易導致舍內空氣汙濁,病菌大量滋生。雞長時間吸入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及生長在病菌滋生的環境,往往高發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

  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 該季節氣候多變,雞抵抗力相對較弱,因此,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至關重要。雛雞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應提高3%~5%,育成期飼料中能量適當提高,飼餵量也適當增加,以抵禦寒冷。

  補充光照 早春夜長晝短,光照不足會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為了克服這一自然缺陷,可採用人工補充光照的方式進行彌補。在一般情況下,每天光照的總時間不應低於14小時,也不能超過17小時,補充人工光照的強度以每平方米雞舍面積2~4瓦燈光為宜。

  減少應激雞膽小,易受驚,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因此,喂料、加水、撿蛋、消毒、打掃衛生、清理糞便等都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工作時動作要輕緩,嚴禁陌生人和其他動物進入雞舍。若外界發生強烈的聲響,如過節時的鞭炮聲、刺耳的鑼鼓聲、北風的呼嘯聲等,飼養員要及時進入雞舍,給雞營造一種“主人就在身邊”的安全氛圍。也可在雞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適量多種維生素或其他抗應激的藥物,防止和減少應激反應所造成的損失。

  搞好衛生 要搞好雞舍內外的環境衛生,並定期消毒。

  防治疾病 早春雞易得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等,要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病立即請獸醫診治,及早採取措施,減少損失。

  夏季飼養雞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降低密度。蛋雞特別怕熱,因此,入夏後,應該根據氣溫的上升情況,及時降低雞群飼養密度。圈養的蛋雞入夏時,每平方米飼養以5只為好;入伏以後,可以減少到4只。

  二是開窗搭棚。當氣溫上升到25℃以上時,要及時開啟窗戶,安裝通氣紗窗;高於30℃時,在離雞較近的活動場地上搭一個涼棚遮陽,涼棚大小與雞舍相仿,但是應該高出雞舍50釐米左右。

  三是勤換飲水。夏季雞食盆中的飲水容易被太陽晒熱,飲水器應該放在陰涼處,並且要經常換水,最好能讓產蛋雞飲到剛打上來的井水,以便降低蛋雞體內溫度。

  四是早放晚圈。夏季天一亮,就應該把雞放到活動場地上喂第一遍食,天黑後再圈雞。儘量減少蛋雞在雞舍裡停留的時間。入伏以後,也可以在涼棚下搭一些木架供雞棲息,讓雞在涼棚下過夜。

  五是科學飼餵。夏季日照時間長,應該增加飼餵次數,最好間隔3到4小時喂一次。早晚多喂,中午少喂,每頓料分兩次添喂,中間隔半小時,以便誘導蛋雞增加食慾。夏季蛋雞的飼料中要降低玉米和高粱的比例,玉米控制在45%以內,高粱不得超過5%,也可以不喂高粱,適當提高麩皮、魚粉、豆餅或花生餅的比例。

  六是搞好防疫。夏季蚊蠅孳生,容易傳播疾病。因此,要認真搞好雞舍的消毒防疫工作,預防疾病發生。雞舍內每天要打掃一次,並且要勤墊沙土;每次雨後要及時排除雞活動場地上的積水,千萬不要讓蛋雞喝髒水;料槽要經常清洗,在陽光下暴晒消毒,每隔半月左右用2%的燒鹼水噴霧消毒一次,發現臭蟲,用500倍敵敵畏稀釋噴灑到牆縫內進行殺滅。由於蛋雞對敵敵畏比較敏感,因此,噴藥前一定要把雞趕到舍外。夏季也可以把大蒜搗爛,拌入飼料中,每隔3到5天喂一次,也有一定的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