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中考物理試卷答案解析

  雲南省的中考考生們,物理的複習要多結合試卷,才能更高效的掌握物理知識。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雲南省中考物理試卷選擇題答案解析

  1.下列現象中,由於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月光下的人影

  B.池塘的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淺

  C.拱橋在平靜湖水中的倒影

  D.玻璃三稜鏡分解了的太陽光

  【考點】A6:光的反射.

  【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象有小孔成像、鐳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例如水池底變淺、水中筷子變彎、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於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後,物體後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與題意不符;

  B、池底反射的光線穿過水麵,折射進入人眼,此時光線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即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經水面折射所成的虛像,且虛像在實際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故與題意不符;

  C、平靜湖面上拱橋的倒影,屬於平面鏡成像,是由於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題意.

  D、當太陽光經過三稜鏡後,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這是光的色散現象,是由於光的折射形成的.故與題意不符.

  故選C.

  2.下列物態變化中屬於放熱現象的是哪一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凍

  ②盛夏,曠野裡霧的形成

  ③深秋,路邊的小草上結了一層霜

  ④嚴冬,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點】19: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1M:液化及液化現象;1Q:生活中的昇華現象;1R: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分析】解決此題要掌握:

  物質在發生物態變化時必然要伴隨著吸放熱的進行.

  其中熔化、汽化、昇華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凝固、液化、凝華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凍是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過程,熔化吸熱;故A不符合題意;

  ②盛夏,曠野裡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珠,是液化過程,液化放熱,故B符合題意;

  ③深秋,路邊的小草上結了一層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故C符合題意;

  ④嚴冬,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幹是物質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是昇華過程,昇華吸熱,故D不符合題意.

  綜合分析②③符合題意.

  故選B.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驗電器的 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宇航員在月球上無法用電磁波來通訊

  C.只有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只有凸透鏡能成等大的像

  【考點】H8: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A3:光直線傳播的應用;A6:光的反射;B4:凸透鏡的會聚作用;D2:電磁波的傳播.

  【分析】***1***驗電器金屬球與帶電體接觸後,金屬箔片會帶上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2***電磁波傳播不需要介質,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能夠成等大虛像;凸透鏡能夠成等大實像.

  【解答】解:A、驗電器金屬球與帶電體接觸後,金屬箔片會帶上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A正確;

  B、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宇航員在月球上用電磁波來通訊;故B錯誤;

  C、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錯誤;

  D、平面鏡能夠成等大虛像;凸透鏡能夠成等大實像;故D錯誤;

  故選A.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並聯電路的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B.使用精密儀器和改進實驗方法可以避免誤差

  C.用安培定則可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

  D.1kW•h=3.6×106J

  【考點】H@: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67:誤差及其減小方法;CB:安培定則.

  【分析】***1***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2***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這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於錯誤,它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只可以減小,卻不能避免.

  ***3***由安培定則判斷出磁場的方向,從而可判斷電螺線管的極性.

  ***4***1kW•h=3.6×106J.

  【解答】解:

  A、由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可知,並聯電路的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故A正確.

  B、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於錯誤,它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只可以減小誤差,卻不能避免誤差.故B錯誤;

  C、用右手握通電螺線管,四指指向電流方向,拇指指向就是N極,這是利用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故C正確;

  D、1kW•h=1000W×3600s=3.6×106J,故D正確.

  故選B.

  5.潛水員逐漸從水裡浮出水面的過程中,他受到的浮力***  ***

  A.逐漸增大 B.逐漸減小 C.始終不變 D.先增大後不變

  【考點】8O: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潛水員逐漸從水裡浮出水面的過程中,由於潛水員排開水的體積逐漸減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變化.

  【解答】解:

  潛水員逐漸從水裡浮出水面的過程中,由於潛水員排開水的體積逐漸減小,而液體的密度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逐漸減小.

  故選B.

  6.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能說明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

  A.鑽木取火

  B.水蒸氣將塞子衝出

  C.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

  D.焦耳定律實驗

  【考點】J2:電功的實質;G7:物體內能的改變.

  【分析 】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上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用電器消耗了電能,獲得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就是一個電流做功的過程.

  【解答】解:

  A.鑽木取火是通過做功的形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故A不符合題意;

  B.水蒸氣將塞子衝出是通過做功的形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故B不符合題意;

  C.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時消耗的是電能,獲得的是機械能,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故C符合題意;

  D.焦耳定律實驗中消耗的是電能 ,獲得的是內能,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如圖是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s﹣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相遇時兩物體通過的路程均為100m

  B.0﹣30s內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甲的運動速度為10m/s

  D.甲、乙是同時出發的

  【考點】69: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分析】根據圖象中圖線的形狀,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再結合選項中的說法,運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確的選項.

  【解答】解:

  A、由圖象可知,相遇時***即兩圖線相交***,甲通過的路程為400m﹣100m=300m,乙通過的路程為100m;故A錯誤;

  B、由圖象可知,在0﹣10s內,乙處於靜止狀態;在10s後乙物體才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

  C、由圖象可知,甲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在30s內通過的路程為300m,

  甲的運動速度為v= = =10m/s;故C正確;

  D、由圖象可知,在0﹣10s內,甲做勻速直線運動,而乙處於靜止狀態;10s﹣30s,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發,故D錯誤;

  故選C.

  8.小雅同學在做電學實驗時,不小心將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位置互換了,如圖所示,如果此時將開關閉合,則***  ***

  A.兩表都可能被燒壞

  B.兩表都不會被燒壞

  C.電流表不會被燒壞

  D.電壓表不會被燒壞,電流表可能被燒壞

  【考點】I3:電壓表的使用;HX:電流表的使用.

  【分析】電流表的電阻很小,相當於一段導線,將電壓表和電流表位置接反了,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電路就是短路.

  【解答】解:

  將電壓表和電流表位置接反了,如圖所示,此時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造成電源短路;通過電流表的電流會很大,電流表將被燒壞;由於是電源短路,沒有電流通過電壓表,所以,電壓表不會燒壞.

  故選D.

  雲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填空題答案解析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機,物體經晶狀體成像與視網膜上,對於近視眼患者而言,遠處物體成的像位於視網膜 前 ,可配戴 凹 透鏡矯正.

  【考點】BA: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分析】近視眼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太厚或眼球太長,使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

  近視眼戴凹透鏡使光線發散一些,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解答】解:近視眼的晶狀體較厚,會聚能力較強,看遠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為了使像正好呈在視網膜上,應使光線推遲會聚,使所成的像相對於晶狀體後移,所以應佩戴發散透鏡即凹透鏡.

  故答案為:前;凹.

  10.如圖所示是滑冰運動員在訓練中通過彎道時的情景,這一過程中她們的運動狀態 改變 ***選填“改變”或“不變”***;運動員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為了 減小摩擦 .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係;7I: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 分析】***1***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變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變,說明運動狀態不變;

  ***2***減小摩擦的方法:從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考慮,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摩擦.

  【解答】解:***1***滑冰運動員在訓練中通過彎道時,運動的方向時刻改變,則她們的運動狀態改變;

  ***2***運動員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

  故答案為:改變;減小摩擦.

  11.彈奏前調整琴絃的鬆緊程度,可以改變琴聲的 音調 ;根據樂器發聲的 音色 ,可以聽出是什麼 樂器在演奏***選填“響 度”、“音調”或“音色”***

  【考點】9D:頻率及音調的關係;9H:音色.

  【分析】音調和物體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不同樂器、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

  【解答】解: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琴絃繃得越緊,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彈奏前調整琴絃的鬆緊程度,可以改變琴聲的音調;

  不同樂器、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我們是靠音色來辨別樂器的種類.

  故答案為:音調;音色.

  12.某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150N的木塊在10s內豎直向上勻速提升4m,此裝置是 動 滑輪***選填“定”或“動”***,該工人拉力的功率為 60 W***滑輪和繩的重力、摩擦均不計***

  【考點】FF:功率的計算;7W: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分析】***1***使用中固定不動的滑輪是定滑輪,使用時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是動滑輪;

  ***2***滑輪和繩的重力、摩擦均不計,克服木塊重力做的功即為工人拉力做的總功,根據W=Gh求出其大小,根據P= 求出該工人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1***圖中的滑輪隨物體一起運動,此裝置是動滑輪;

  ***2***滑輪和繩的重力、摩擦均不計,工人拉力做的功:

  W=Gh=150N×4m=600J ,

  該工人拉力的功率:

  P= = =60W.

  故答案為:動;60.

  13.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的能源叫一次效能源,必須通過消耗一次能源才能獲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石油、風能、天然氣、煤、電能等能源中,屬於可再生能源的兩種是 風能、電能 ,屬於二次能源的是 電能 .

  【考點】K2:能源的分類.

  【分析】能夠源源不斷的從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風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無法從自然界直接獲取,必須經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電能等.

  【解答】解:風能、電能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電能是必須通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獲得的,所以稱為二次能源.

  故答案為:風能、電能;電能.

  14.“六•一”兒童節期間,小朋友在錦江山公園裡盪鞦韆,當鞦韆從高處落下時,重力勢能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不再用力推時,鞦韆最後會停下來,在此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 內 能.

  【考點】FU: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恆;FY: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轉化.

  【分析】***1***在物體質量一定的情況下,物體的高度增加,重力勢能變大,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

  ***2***在考慮摩擦等阻力的情況下,機械能並不守恆,而是會逐漸轉化為內能.

  【解答】解:***1***鞦韆在下降過程中質量不變,隨高度的降低,重力勢能變小;

  ***2***不再用力推時,鞦韆最後會停下來,在此過程中機械能會克服摩擦與空氣阻力,逐漸轉化為內能.

  故答案為:變小;內.

  15.過橋米線是雲南人愛吃的食物,路過米線館可以聞見湯的香味,這是 擴散 現象;“湯缽燙手”是湯缽和手之間發生了 熱傳遞 .

  【考點】GW:擴散現象;GA: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分析】***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2***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和熱傳遞,熱傳遞實質是內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或者是從一個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解答】解:路過米線館可以聞見湯的香味是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擴散到了空氣中,所以就聞見米線湯的香味;

  “湯缽燙手”是湯缽和手之間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手內能.

  故答案為:擴散;熱傳遞

  16.一長方體金屬塊的質量為9×103kg,體積為3m3,它的密度為 3×103 kg/m3;若將它置於水平地面上並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則其對地面的壓強將 減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考點】2A:密度的計算;83:壓強大小比較.

  【分析】***1***知道金屬塊的質量和體積,根據ρ= 求出金屬塊的密度;

  ***2***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將它置於水平地面上並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對地面的壓力變小,受力面積不變,根據p= 可知對地面的壓強變化.

  【解答】解:***1***金屬塊的密度:

  ρ= = =3×103kg/m3;

  ***2***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將它置於水平地面上並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後,對地面的壓力變小,受力面積不變,

  由p= 可知,對地面的壓強減小.

  故答案為:3×103;減小.

  17.如圖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氣時A管中的水面將 上升 ,這是因為A管上方空氣 流速快壓強小

  【考點】8K: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分析】吸管和燒杯構成連通器,吹氣之前,吸管內和燒杯內液麵相平.

  當向B管吹氣時,A管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增大,壓強減小,A管下方壓強不變,A管內的液體受到向上的壓強大,液麵上升.

  【解答】解:如圖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氣時,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原因是:往B管中吹氣,吸管A上方空氣的流速增大,壓強減小,A管中液體受到向上的壓強大於向下的壓強,所以A管水上升或有水噴出.

  故答案為:上升;流速快壓強小.

  18.壓力感測器的原理圖如圖所示,其中M、N均為絕緣材料,MN間有可收縮的導線,彈簧上端和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電源電壓10V,R1=8Ω,R2的阻值變化範圍為0﹣10Ω,閉合開關S,壓力F與R2的變化量成正 比,F=1N時,R2為2Ω,此時電流表示數是 1 A;當電流表的示數為I時 ,F=  ﹣4 N***寫出關於I的數學表示式***

  【考點】IH:歐姆定律的應用.

  【分析】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串聯,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1***當F=1N時,R2為2Ω,根據電阻的串聯和歐姆定律求出電路中電流表的示數;

  ***2***壓力F與R2的變化量成正比,設出表示式,把F=1N時R2=2Ω代入得出表示式,當電流表的示數為I時,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電路中的總電阻,利用電阻的串聯求出變阻器的阻值,然後代入表示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串聯,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1***當F=1N時,R2為2Ω,

  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 等於各分電阻之和,

  所以,電路中的電流:

  I1= = =1A;

  ***2***由題意可知,壓力F與R2的變化量成正比,設為F=kR2,

  當F=1N時,R2為2Ω,則1N=k×2Ω,

  解得:k=0.5N/Ω,

  所以,F=0.5N/Ω×R2﹣﹣﹣﹣﹣﹣﹣﹣﹣①

  當電流表的示數為I時,電路中的總電阻:

  R= = ,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

  R2′=R﹣R1= ﹣8Ω﹣﹣﹣﹣﹣﹣﹣﹣﹣②,

  所以,F=0.5N/Ω×R2′=0.5N/Ω×*** ﹣8Ω***,

  即數學表示式為:F=0.5×*** ﹣8***N= ﹣4 N.

  故答案為:1; ﹣4.

  >>>下一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