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痛經方法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那麼,要如何治療痛經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治療痛經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治療痛經的方法一:

  飲食治療:

  紅糖水、紅棗桂圓糖水、烏骨雞湯、黃酒炒蛋、艾葉炒雞蛋都能緩解痛經不適症狀。紅糖水具有止痛補血的功效;紅棗桂圓糖水湯具有補氣養心、健脾補血的功效;茶油炒蔥頭具有通陽宜***功效;烏骨雞湯具有補血的功效;艾葉炒雞蛋具有調經止血、散寒除溼的功效;黃酒炒蛋具有止痛健脾的功效。

  藥物治療:

  解痙鎮痛藥能緩解腹部疼痛症狀,適合痛經嚴重者服用。其實,經期最好不要服用藥物,但若症狀持續無法緩解,應根據醫生指導服用藥物緩解病情。出現頭痛者需服用芬必得,否則症狀會持續影響自己,導致自己無心工作和無法入眠。

  心理調節:

  情志不遂、憂愁煩躁是誘發經痛的原因。 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可以向朋友情緒,不要埋藏在心中,陷入憂傷痛苦中。在生活中遇到挫敗的事情,比如經常因生活習慣不良而被辱罵,應與家人溝通。在情感方面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比如吵架、冷戰等,應適時溝通,不要保持僵局。調節心理後,人樂觀快樂,痛經症狀就會消失。

  痛經怎麼治療,相信大家已經有所瞭解。如有相關疑問,歡迎諮詢專業醫院的醫生,醫生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告知答案。祝女性健康快樂,免受痛經的困擾。

  治療痛經方法二:

  一、要自信:

  要相信痛經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不用涼水洗頭、洗腳。

  二、益母棗茶:

  用益母草15克、大棗30克加紅糖適量煎煮後服用,每日一劑,早晚服。

  三、按摩法:

  病人仰臥於床,先將兩手搓熱,然後將兩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從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後轉圓按摩60次,以區域性面板紅潤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四、外敷法:

  用川烏、草烏各5克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敷少腹痛處2~3小時。每日一次。

  五、鍼灸法:

  痛經前或發作時是針刺的最佳時機。選穴以脾經為主,血海、地機、三陰交,留針1小時。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連治三個月經週期可痊癒。

  治療痛經方法三:

  溫經湯:

  處方:吳茱萸10g,川芎lOg,桔梗15g,沒藥12g,木香12g,當歸15g,黨蔘15g,桃仁12g,白芍15g,乾薑9g,元胡12g,蒲黃12g。

  八珍湯:

  處方:當歸15g,熟地黃15g,川芎10g,生地黃15g,黨蔘15g,黃芪20g,炒白朮12g,甘草3g,白芍20g。

  加減:若伴乳脹脅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小茴香各12g;若見頭暈、心悸、眠差者加雞血藤15g,酸棗仁12g;若見腰腿痠軟者,加菟絲子15g,川斷12g,桑寄生15g。

  調肝湯:

  處方:山藥15g,當歸15g,阿膠10g***烊化***,白芍20g,山茱萸15g,巴戟天12g,甘草3g。加減:若痛及腰骶者加川斷12g,杜仲12g;若兼少腹兩側或兩脅脹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2g。

  桃紅四物湯:

  處方:桃仁12g,紅花9g,當歸20g,川芎10g,赤芍15g,山楂20g,蒲黃12g,五靈脂12g,香附15g,甘草3g。

  若兼口苦苔黃為肝鬱化熱之象,當佐以清洩肝熱之品,上方加梔子12g,黃芩12g;若兼胸脅乳房作脹,上方加枳殼12g,夏枯草15g;若兼前後二陰墜脹者加川楝子12g,柴胡15g;若痛甚而見噁心嘔吐者,為肝氣挾衝氣犯胃,當佐以和胃降逆之品,上方加吳茱萸6g,黃連10g,生薑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