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息肉是怎麼回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生活越來越不規律,飲食越來越不健康,熬夜、過午不起、久坐不動、快餐油炸、少運動等等,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疾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在這裡介紹一下很多人常聽但不瞭解的——膽息肉。

  膽息肉

  什麼是膽息肉?膽息肉即膽囊息肉,膽囊息肉又稱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非結石性病變總稱。膽囊息肉症狀與慢性膽囊炎相似,在臨床上可分為三個時期: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療過程中,一般都要經過“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的過程。

  膽囊息肉包括腫瘤性病變,如腺瘤和腺癌等;其它尚有異位組織,如膽囊壁異位胰腺。還有增生性病變,如膽囊膽固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性息肉、膽囊腺肌瘤等;炎性病變,如炎性息肉、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等。其餘的息肉樣病變為非膽囊癌相關息肉。

  分類

  膽囊息肉可以分為兩大類:非膽固醇樣息肉病變***良性***和膽固醇息肉。

  非膽固醇樣息肉病變***良性***

  腺肌瘤,此型約佔息肉樣病變的1/5其中包括:腺瘤樣增生,炎性息肉,及少見的脂肪瘤、纖維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和肝胰組織異位等。

  膽固醇息肉

  大量吸收膽固醇的組織細胞,此種病變實為膽固醇代謝異常,膽囊黏膜固有層的堆積,外覆正常膽囊黏膜上皮,向膽囊腔內突出,鏡下可見:大者可呈桑葚狀、葡萄狀,大多有蒂,大小不等,或呈遍地蘑菇狀懸掛於膽囊壁,此型約佔膽囊息肉病變的1/2以上,均為良性病變。

  膽囊息肉的治療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治療原則是,疑為惡性或有明顯臨床症狀者,均應手術治療。故一般對息肉樣病變大於1cm,特別是單發、寬蒂者;短期內增大迅速者;伴有膽囊結石或有明顯臨床症狀者;影像學檢查疑為惡變或惡性病變者,主張行手術治療,確定膽囊癌則按膽囊癌手術處理。良性者可定期隨診觀察,使病情發展再作處理決定。

  微創保膽治療膽囊息肉

  微創保膽治療膽囊息肉是目前治療膽囊息肉最好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目前被膽囊息肉患者高度認可的一種治療方法。

  1、不損傷內臟:微創技術在手術中,腹腔注入CO2,使腹部均勻性膨脹形成氣腹,腹腔空間距離拉大,肝臟上移,在電視螢幕上能清晰顯示各內臟器官,連細小毛細血管都顯示很清楚,有利於醫生耐心仔細地做手術,不損傷內臟。

  2、效果好、恢復快:一般在術後6~8小時可下床活動,最快1.5小時即可下床活動,術後第一天就可進流食汁。經適當輸液、抗炎治療兩天,術後3~4天即可出院。

  3、取息肉乾淨徹底:微創技術比傳統開腹手術視野更大,手術的基本過程是解剖膽囊三角區結構,離斷並夾閉膽囊管、膽囊動脈。如果膽囊體積過大,可將膽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開膽囊,吸引器洗出膽汁,或夾出結石,膽囊塌陷後即能將其取出體外。

  4、創傷小、不留疤:通常開腹手術後,腹壁往往留下一條蜈蚣一樣的切口疤痕,有損美觀,在功能上,如彎腰用力等,也可能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有疤痕疙瘩或痛性疤痕的後遺症。運用微創技術僅在腹部穿0.5cm的小孔,不必縫合即可癒合,所以根本不存在顯眼的切口傷疤,有些病人手術三個月後,腹壁上甚至找不到任何痕跡。

  膽囊息肉成因

  1、飲食不規律,不吃早晨少吃早晨,如果不吃早餐,則晚上分泌的膽汁沒有被充分利用,存留於膽囊內,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即可刺激膽囊形成膽囊息肉或使原來的息肉增大、增多。

  2、經常飲酒及進食油膩食物,高膽固醇食物, 動物內臟,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使膽汁的分泌、排出過程紊亂,從而刺激膽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來的息肉增長、變大,甚至增加膽囊息肉的癌變係數。若膽汁中膽固醇增高,易於形成膽固醇結石。

  3、社會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壓力較大, 工作緊張,經常出現煩燥易怒, 情緒抑鬱, 體育活動較小,熬夜、生活不規律

  4、平時經常愛吃纖維素含量高,多渣的食物。經常對腸胃產生刺激,同樣容易患膽囊息肉。

  若是發現症狀應儘早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診,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希望大家有個健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