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腳氣脫皮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有腳氣腳脫皮的朋友,或者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同時腳氣腳脫皮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擾,那麼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腳氣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紅色毛癬菌或絮狀表皮癬菌,在皮屑內可形成關節孢子,在自然環境中能長期生存,並有傳染性。

  二發病機制

  足癬發病率高也和足部解剖特點有關,包括足跖部汗腺豐富,出汗多,無皮脂腺,面板表面偏鹼性,有利於真菌生長,而角質層較厚為真菌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此外,紅色毛癬菌或絮狀表皮癬菌,在皮屑內可形成關節孢子,在自然環境中能長期生存,並有傳染性,使足部感染機會增多。

  腳氣是由面板癬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歡潮溼溫熱的環境,當面板一直保持在潮溼的狀況,表皮尤其是腳掌最容易孳生真菌,當真菌大量繁植併入侵皮層,便誘發腳氣。

  腳掌潮溼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腳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沒有確實把腳掌特別是趾縫擦乾;穿著包得緊緊的鞋子如高筒運動鞋;穿著吸汗力差或透氣不好的襪子;身處炎熱或潮溼的環境。

  面板癬菌常通過汙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中醫

  腳氣,病名。即《肘後備急方》卷三。古風緩風、壅疾,又稱腳弱。因外感溼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溼生熱,流注腿腳而致病。其證先見腿腳麻木,痠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或發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治宜宣壅逐溼為主,或兼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等法。《醫學正傳.腳氣》:“故為治者,宜通用蒼朮、白朮之類以治其溼,知母、黃柏、條芩之類以去其熱,當歸、芍藥、生地黃之類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之類以行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溼,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類引藥下行及消腫去溼。”

  常用方劑如雞鳴散、濟生檳榔湯、防己飲等。《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等方書中,有大豆、烏豆、赤豆治腳氣的記載,可用作輔助療法。腳氣有幹腳氣、溼腳氣之分。溼腳氣中又有寒溼腳氣、溼痰腳氣、溼熱腳氣、溼毒腳氣等。此外,還有風毒腳氣、瘴毒腳氣、腳氣衝心、腳氣入腹、腳氣迫肺等多種型別。又有按六經分類者。詳見各條。

  脫皮治療的方法:

  脫皮的治療要改根據脫皮的部位及脫皮的發病原因從根本上來對症治療。在水皰階段應以收斂、止癢為主,可用中藥膚康潔塗液外搽,也可用10%明礬溶液浸泡,脫皮階段以外用藥保護新生長的表皮,可以膚康潔軟膏外塗。

  1、脣部脫皮:隨身攜帶優質的潤脣膏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含有維他命E等滋潤成分的潤脣膏最為理想,能隨時滋潤脣部以防止雙脣乾燥脫皮通常可以選擇睡覺前,在雙脣上塗抹含有金盞草及甘菊精華成分的潤脣膏,這兩種成分能舒緩乾裂的雙脣。

  2、剝落脫皮:只要避免接觸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化學用品,2-3周後可自愈。也可配合口服藥治療:用中藥蒼參、黃柏、蒼朮各30克浸泡,塗抹於手掌,同時服用維生素C。

  3、乾燥性皮炎:應減少洗手次數,避免用鹼性的香皂、洗手液,洗衣服時儘量戴手套。

  4、手癬:因為手癬可傳染,所以需要到醫院早診早治,堅持塗抹醫生開具的專用藥膏。

  此外,當出現脫皮時煩躁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當脫皮有些瘙癢時,可適當應用鎮靜劑或抗組織胺類藥物來穩定情緒。

  脫皮的預防:

  1、如果你經常做家務,應減少洗手次數,避免用鹼性的香皂、洗手液,洗衣服時儘量戴手套。尤其是接觸各種洗滌用品時要及時戴上橡膠手套;

  2、一個星期做一次抗菌消炎的面膜。除了給面板補水,身體也一樣,記得進補,還有春天人比較容易睏乏,注意適當休息。洗練時候水不要太熱,最好先用溫水洗後再用冷水洗,以促進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