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發燒

  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熱。那麼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燒有症狀:

  1.發燒即體溫高於正常值:

  正常人體溫在一個狹小範圍內有所波動,如口溫波動在36.0~37℃之間,以凌晨0~4時最低,下午5~7時最高,差異在正負1℃左右。口腔溫度在37.3℃以上,直腸內溫度在37.6℃以上,腋窩溫度在37.2以上即稱為發熱。

  2.發熱程度分級:

  1低熱:37。5℃-38℃

  2中等熱:38。1℃-39℃

  3高熱:39。1℃-40℃

  4超高熱:40℃以上

  發燒的治療方法: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溼毛巾敷額,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塊外裹乾毛巾敷頭、頸,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則效果更好。

  2將75%酒精兌水一倍稀釋,用小毛巾蘸溼擦抹頭、頸、腋窩、胸背和四肢。若小兒四肢冷或擦抹後面板起雞皮,應改用稍低於面板溫度的溫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紅轉暖。

  3在作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服退熱藥,有高熱抽筋病史的同時加服鎮靜藥。當家離醫院遠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熱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醫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緊急處理。

  2.降溫方法

  1傳統物理降溫法

  將患兒置放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用冷溫毛巾或冷水袋,敷頭額、雙腋及腹股溝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於頭部或放置於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於四肢、軀幹兩側及背部擦浴。擦浴時如患兒出現面板蒼白或全身皮膚髮涼應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鹽水30~32℃灌腸,對疑為中毒型菌莉者更為適宜,既可降溫,又便於取糞便標本送檢;

  2藥物降溫法

  對未成熟兒,小嬰兒與體弱兒一般不用解熱劑降溫;0~23個月齡的孩子可服用幼兒百服嚀退熱口服滴劑,2~12歲孩子可服用兒童百服嚀退熱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時服一次。這種退熱藥的優點是口服後吸收較快,30分鐘生效,沒有傳統解熱鎮痛藥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少對白細胞、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對乙醯氨基酚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是兒科臨床最常用的退熱劑,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2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退熱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4~6小時一次。

  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兒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5~10毫克,每6~8小時一次。

  3鍼灸降溫法

  3.對症治療

  1高熱時,水分丟失增多,食慾減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對於出現煩躁不安、反覆驚厥或一般降溫措施效果不明顯者,可酌情選用氯丙嗪與異丙嗪。

  4.針對病因治療方法

  對於由感染引起的高熱,應根據病情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對區域性感染病灶要及時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也需根據不同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