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怎麼治療好

  胃炎怎麼辦?生活中不少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到導致患上了胃炎,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病痛。治療胃炎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治療胃炎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家庭按摩治療胃炎

  按穴法:病人取仰臥位。家屬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緊貼面板,按壓中脘、氣海、天樞穴以及足三裡穴。每天按壓約半分鐘,要逐漸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脹、沉麻為宜。

  摩額法:病人取仰臥位。家屬用兩手拇指掌面置於額正中,自內向外反覆輕快摩動約2分鐘。然後兩手掌根相對合力,分別置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一寸凹陷處太陽穴和額部,反覆運摩約2分鐘。

  提拿法:病人取仰臥位。家屬兩手拇指和其餘四指置於病人腹下跌,對應鉗形用力,一拿一放,要求連貫柔和,勁力適度,一般以拿提時病人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服的強度為宜,反覆提拿5-7次。

  按穴法:病人取仰臥位。家屬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緊貼面板,按壓中脘、氣海、天樞穴以及足三裡穴。每天按壓約半分鐘,要逐漸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脹、沉麻為宜。

  捏脊法:病人取俯臥位,裸露脊背,放鬆肌肉。其家屬兩手自然屈曲成虛拳狀,拇指伸張在拳眼上,食指和中指橫抵在病人尾骨上,雙手交替沿督脈循行線向病人頸部方向推進,隨推隨捏,推至第7頸椎為止,如此反覆3遍。在推捏中,每推捏三下就向後上方提一下,若聽到“得啦”的清脆響聲,證明提捏得法。該法有助於調節骯髒功能。

  足部按摩:在雙腳大腳趾下方第一骨頭下方的凹陷處。請注意左腳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內,右腳按摩方向是由內往外。

  胃炎的辨證食譜推薦

  1、食積停滯

  ***1***陰陽蘿蔔條:白蘿蔔、胡蘿蔔各250g,洗淨切條,沸水中焯透撈出,在鹽水中浸泡1小時,撈出瀝水。佛手20 g、陳皮20g,煎2次取湯,倒入蘿蔔條煨軟入味,加調料放入盤中,鍋中湯汁加生薏苡仁粉勾芡,澆在蘿蔔條上,淋香油食用。

  ***2***大麥芽茶飲:大麥芽50 g、神曲30g,洗淨煎水代茶飲。

  ***3***萊菔大米粥:萊菔子30 g,炒後研末,加入大米200 g,熬粥食用。

  ***4***蓮花白濃湯:蓮花白500g,洗淨撕小塊,放鍋內煮沸待熟,入砂仁20 g,開鍋即可喝湯。

  2、脾胃虛弱

  ***1***百合白菜粥:捲心菜100 g洗淨切絲,百合50g洗淨,加糯米、薏苡仁各100g,洗淨煮粥,先入百合,再入捲心菜,熬爛後加調味食用。

  ***2***清蒸茶鯽魚:鯽魚1條洗淨,芡實、綠茶各20g,放入魚肚中,放在盤中加調料清蒸,熟透食用。

  ***3***赤小豆燉牛肉:牛肉250g,洗淨切塊,赤小豆200g、花生仁150 g、芡實100 g、大蒜100g,洗淨加調料跟牛肉同燉至爛熟食用。

  ***4***蜜汁土豆泥:土豆250g,去皮洗淨煮爛,拌入蜂蜜適量食用。

  ***5***健脾八寶湯:芡實、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白扁豆、枸杞子、赤小豆各10g,洗淨煮湯,熟後喝湯食用。

  ***6***胃炎患者的自我按摩可用指標。指標是用拇指腹在穴位上做按揉的方法。有效穴位可以選用上脘、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合谷、內關、手三裡、足三裡。每個穴位指標5~1 0分鐘,有酸脹麻感後揉壓,每日1~2次。也可用手掌按於臍中,另一手掌壓於此手掌背上,順時針打圈按揉30次,再逆時針打圈按揉30次,每日 1~2次。

  中醫治療胃炎偏方

  潞黨蔘白朮治胃炎

  【功能主治】健脾化溼,清熱活血。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多並症。

  【偏方組成】潞黨蔘10克,炒白朮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陳皮6克,砂仁6克,木香6克,旋覆花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徐長卿10克,神曲10克,莪術10克,乳香6克,佛手15克,冬瓜皮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連服3周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施某,女,45 歲,農民。上腹部隱痛、悶脹、噯氣時輕時重5年,經反覆治療效不顯,近1周來,疼痛加重而就診。經診:脈澀,苔薄芪,舌淡紅,邊有齒印及瘀點,上腹隱隱作痛,食後尤甚,並伴飽脹、噯氣,胃脘有壓痛。胃鏡示瀰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紅白相間和部分斑狀改變,線胃片示胃下緣在髂嵴間線下1.5cm,B超查膽壁稍粗欠光。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多並症。先後服此方21劑,諸症消除,並以積實每日20克泡茶頻服1個月以善後。1年後經胃鏡及x線複查,均未見明顯異常,胃疼未發。

  龍膽草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斂陰生津。主治幽門彎曲菌相關性胃炎。

  【偏方組成】龍膽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烏梅、甘草各6~10克,全當歸、杭白芍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31例,治療3月後,治癒***胃鏡複查有改善,活檢標本示幽門彎曲菌陰性,臨床症狀基本緩解***22例,好轉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6%。

  柴胡枳實治胃炎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行氣消積。主治萎縮性胃炎。

  【偏方組成】柴胡、枳實、炙甘草、厚朴各10克,白芍、烏梅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治療1例萎縮性胃炎患者,其3年中西藥治療不能緩解。後服此方5劑,諸症減輕。前方加丹蔘、紅花各15克,服藥後症狀悉減。前方繼服3個月鞏固療效。半年後複查胃鏡為輕度淺表性胃炎。

  馬齒莧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腸炎。

  【偏方組成】馬齒莧30克,黃岑15克,蒲公英20克,藿香、川連各10克,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加水煎3次後合併藥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劑。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急性胃腸炎患者87例,均獲治癒。其中,服藥2~3劑痊癒者32例;4~5劑痊癒者28例;6~7劑痊癒者20例;8~10劑痊癒者7例。

  五味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萎縮性胃炎。

  【偏方組成】五味子適量。

  【用法用量】研末沖服,每次3克,每日3次。20天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王某,女,35歲。經胃鏡檢查,確診為萎縮性胃炎。經服嗎叮林、胃復安,仍感胃脘脹滿不適。遂給予五味子3克研末沖服,每日3次。服藥10余天後,症狀明顯減輕;繼服20余天,症狀消失。為鞏固療效再服用1個療程。胃鏡檢查,病變顯著減輕。

  車前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偏方組成】炒車前子適量。

  【用法用量】研末裝瓶,每頓飯前服4.5克。

  【宜忌】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例驗證】用上藥治療急性胃炎患者35例,其中痊癒21例,顯效2例,有效2例;慢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痊癒14例,顯效18例,有效13例,潰瘍病患者33例,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1例。

  百合潞黨蔘治胃炎

  【功能主治】理氣和血,益胃滋萎。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

  【偏方組成】潞黨蔘30克,炒白朮10克,白雲苓10克,百合30克,懷山藥30克,肉蓯蓉10克,陳皮6克,砂仁6克,佛手10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蒲公英10克,川楝子6克,丹蔘10克,莪術10克,神曲10克,焙雞內金6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

  【加減】痛甚者,加五靈脂10克;脘腹脹甚,加萊菔子15克;噯氣頻頻者,加旋覆花10克;腹瀉者,暫減肉蓯蓉。

  【病例驗證】王某,男,69 歲,農民。上腹疼痛伴食後脘腹阻脹,反覆發作10餘年,經中西藥久治無效。半年前經胃鏡及活組織螵理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淋巴組織增生。服快胃片、溫胃舒、養胃舒、三九胃泰及胃必治等,脘痛及食後脹滿、暖氣始終不減。診脈細澀,苔少而微剝,舌質黯紅、消瘦、乏力,大便時溏時結。從萎縮性胃炎以益胃滋萎湯治之。先後共服本方82劑,複查胃鏡,粘膜組織改變減輕,病變範圍縮小,苔舌已接近正常,臨床症狀消失,再以原方制丸連服3個月以鞏固療效。隨訪2 年,病例復發。

  竹茹蘆根治胃炎

  【功能主治】輕清涼潤,理氣止痛。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潰瘍偏熱者。其特徵是:胃脘輕痛,咽乾口苦,舌紅,苔黃,胃無大熱,服清胃散太過者。

  【偏方組成】竹茹12克,蘆根30克,公英15克,枳殼10克,石斛10克,麥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飯前溫服。每週服5劑。

  【加減】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藥***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加兒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幹者,加全瓜蔞20~30克;嘔吐者,加生薑10克。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69例,隨訪1年,其中痊癒43例,好轉2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4.2%。

  佩蘭延胡索治胃炎

  【功能主治】芳香解鬱,行氣止痛。適用於慢性胃炎、胃痛、胃神經官能症。

  【偏方組成】佩蘭10克,普洱茶5克,延胡索10克,素馨花12克,厚朴5克,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先將水物用冷水浸泡20分鐘後煮煎。首煎沸後文火煎30分鐘,二煎沸後文火20分鐘,合得藥液300毫升左右為宜。每天服1劑,分2次空腹溫服。7~10天為1療程。

  【加減】如痛甚者,可加白芍15克、廣木香6克;並脅肋脹痛者,加炒麥芽15克、鬱金12克;吐酸噯氣者,加淡魚骨15克、佛手花10克;納食不馨者,加炒谷芽巧克、雞內金10克。

  【病例驗證】張某,女,41 歲,工人。兩年多來每逢飯後均感胃痛,上腹中部有灼熱感,食慾不振,噯氣,吐酸或食後飽脹難耐。每因情緒波動程病情加劇。兩個月前曾住院治療,經B型超聲波和纖維胃鏡等檢查,肝、膽、脾、胃等臟器均未發現異常器質性病變,遂診斷為胃神經官能症。經服中西藥治療1個多月,症狀無明顯改善程出院轉門診治療。來診時,胃脘脹痛,噯氣頻頻,胸悶太息,時有乾嘔,胃納呆滯,口乾不欲多飲,睡眠欠佳,大便量少,舌質偏紅,苔白厚膩微黃,脈弦細。中醫辨證為肝胃不和,溼阻中焦。用此方連服4個療程程愈,隨訪2年,未見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