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有人放屁無色無味,而有的人放屁奇臭無比,甚至到了讓飛行中的飛機返航的程度?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屁的產生

  放屁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生理現象。據腸內細菌分類科學家說:“在大腸內,特別是大腸到直腸這一段,居住著大約100種、100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使食物容易分解。在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物質,也會產生氣體,這些氣體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就成了屁。放屁就是把那些雜汙之氣排除體外,對健康大有裨益。”屁是衡量胃腸功能好壞的依據之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不同性狀的屁分別反映了身體怎樣的健康狀況。

  放屁什麼原因?

  其一是由於飲食的關係。若人體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如豆製品、花生等,或一些通便的食物,就會在代謝中產生過多的氣體,引起放屁多的現象。特別是豆類食物,因為人體缺乏必要的酶來充分消化豆類中的多糖,因此就會釋放出這個“大規模的殺傷武器”。如果沒有吃這些食物,而出現放屁過多的現象,則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如胃炎、腸炎等。

  其二就是口腔做吞嚥動作時所嚥下去的氣體。尤其是一些吃飯時愛說話的人,就會在吞嚥食物的過程中比少說或不說話的人嚥下去更多的氣體,所以古人云“食不言”,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無屁可放

  無屁即肛門停止了排氣,且有自覺症狀和體徵,如有膠痛、腹脹、嘔吐、便祕、腸鳴音亢進或消失、氣過水聲或聞及金屬音等情況,即可能為腸梗阻,高位腸梗阻,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可有肛門排氣或排便。

  腹部手術後,如果數天內病人不放屁,則說明病人的腸蠕動尚未很好恢復,病人還不能進食,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若能頻頻放屁,就表明胃腸功能已恢復正常,提示病人可以進食了。

  經常放屁是怎麼回事

  每個人腸道內的氣體數量是有差異的。即使同一個人也不是恆定不變的。當肛門排氣量大大地超過平時,即為多屁。多屁可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消化不良疾病,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部疾病,肝、膽、胰疾病,等等。另外,多屁也可能是攝入過多的澱粉類與蛋白質類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蛋類等***,或進食時狼吞虎嚥,以及習慣性吞嚥動作過多,經常吞嚥口水,而攝入較多的空氣所造成。這些均不屬病態,無需治療。

  放屁太臭當心腸炎和腸癌

  一般的屁是不會特別臭的。而屁之所以會臭,其中所含的硫化氫就是“罪魁禍首”。若不是進食大蒜、洋蔥、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或攝入過多的肉食而引起的,放出奇臭無比的屁時,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可能是一些腸道炎症或者胃腸功能障礙而引起的,另外,放屁太臭也是腸癌的一大症狀。因此,專家提醒:放屁太臭時就更要小心自己的身體。

  在眾人面前放***最不雅。***有兩種情況,一是大便稀溏,放出來的屁屎臭味很濃,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從這一點來看,“屁是屎頭”是有道理的。二是屁的臭味特別濃,如同臭雞蛋一樣臭不可聞。這是由於進食過多蛋白質類食物,使腸道發生了食物滯留。滯留的蛋白質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後,產生了胺類,胺就具有這種惡臭味。解決的辦法是減少食量,特別是減少含蛋白質類食物的量。

  總不放屁說明腸代謝減慢

  有些人會說:“我不放屁總好了吧。”其實不放屁未必是好事,正常放屁的人還要比不放屁的人健康。尤其是人們大魚大肉吃多了,運動量卻少了,整天久坐都會引起便祕、腹脹、腹痛等病症,從而減少放屁或者乾脆就不放屁了。此外,老年人也是不放屁的一大族群。年齡的遞增使得他們的新陳代謝愈漸緩慢,而相對來說,腸蠕動也會更慢。因此,建議大家要儘可能地多吃蔬菜水果,加強運動鍛鍊,都可幫助身體排毒。

  如果長時間不放屁,說明問題嚴重。新生兒不放屁,要檢查是否為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大人沒有屁放,腹部發脹如鼓,說明腹部脹氣,這就要考慮肛門直腸是否有毛病,如炎症、腫瘤、便祕、痔瘡等,必要時需肛門插管排氣。患有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無屁,是因為屁被腸子堵住。

  如果無屁放出並伴有劇烈的腸絞痛者,必須緊急到醫院求治,作為急診進行搶救處理。此外,胃穿孔、闌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發硬,觸之劇痛,也可無屁。

  忍著不放能造成慢性中毒

  很多人在公眾場合為了不失體面,寧願憋紅了臉也絕不鬆那一口“氣”。在此提醒大家,長期憋屁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有毒氣體不能以最簡單的方式釋放,不但增加了身體的負擔,而且還很容易造成機體慢性中毒。像一些清理汙水管道或者陰溝的人常會有暈倒的現象,原因就是汙水中含有的大量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而導致的中毒。另外,沒有放出的屁會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中,這也是導致人體衰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