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有哪些症狀如何調理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週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或伴隨月經週期出現的症狀為特徵的疾病。下面小編整理了月經不調的症狀及調理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月經不調的症狀

  1、月經提前。月經提前指平時月經週期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週期縮短,短於21天,而且連續出現2個週期以上,但月經量正常。

  2、月經推遲。平時月經規律,月經錯後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來月經,並連續出現兩個月經週期以上,但月經量正常。

  3、經期延長。月經週期正常,經量正常,但經期延長,經期超過7天以上,甚至2周方淨。

  4、月經量多。經期每日的失血量多於80ml,或月經量較自己以往明顯增多,稱為月經量多。

  5、月經量少。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

  6、月經中期出血。又稱經間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兩次規律正常的月經週期中間出現的出血。

  7、痛經。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

  8、閉經。閉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閉經是指年齡大於14歲,第二性徵未發育;或者年齡大於16歲,第二性徵已發育,月經還未來潮。繼發性閉經是指正常月經週期建立後,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經週期停止3個週期以上。

  9、經前綜合徵。女性在月經週期的後期表現出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適症狀,如煩躁易怒、失眠、頭痛、乳房脹痛等,嚴重者可影響女性的正常生活。

  月經不調的調理方法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女性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痠、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鬱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

  2、注意衛生,預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衛生清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過勞。經血量多者忌食紅糖。

  3、防止過度節食,戒菸限酒,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多食用瘦肉、穀類、深綠葉蔬菜及含鈣豐富的食物,不宜過食生冷,保持心情舒暢,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

  4、注意內褲要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效能良好,要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要放在陽光下晒乾。

  5、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血熱者經期前宜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食蔥蒜韭姜等刺激運火之物。氣血虛者平時必須增加營養,如牛奶、雞蛋、豆漿、豬肝、菠菜、豬肉、雞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6、長期月經不調要注意飲食調理,如多喝黑木耳紅棗茶、濃茶紅糖飲、山楂紅糖飲等。如果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遵醫囑及早針對性的治療。

  月經不調吃什麼好

  1、主食及豆類可選擇小麥、小米、玉米、紫糯米等及豆製品。

  2、肉、蛋、奶類可選擇豬肉、豬皮、牛肉、羊肉、動物內臟、兔肉、雞肉、魚類、蛋類、奶及奶製品等。

  3、蔬菜類可選擇油菜、小白菜、捲心菜、菠菜、莧菜、芹菜、藕、芥菜、青蒜、菜花、柿子椒、西紅柿、胡蘿蔔、香菇、鮮蘑等。

  4、水果類可選擇蘋果、梨、香蕉、橘子、山楂、甘蔗、桃、李、杏、石榴、柿子、楊梅等,但需要注意月經期間不宜過量進食生冷瓜果

  月經不調吃什麼藥

  1、中藥:月經不調的女性可服用中藥治療。丁香、紫珠、坤草、雞血藤、千金拔、麥冬、阿膠、烏蛇、赤白芍各、紅花、桃仁、紫雲英、仙靈脾、肉蓯蓉、敗醬草、菟絲子、路路通、生薏仁、紅藤等傳統中藥配合使用可以達到通經活絡、祛瘀活血,清利溼熱,補氣養血的作用。但選用何種藥物、如何搭配和服藥量等則需諮詢醫生意見,切不可私自配服,以免服藥不當出現意外。

  2、中成藥

  ***1***加味逍遙丸:舒肝清熱、健胃養血。用於兩肋脹痛,倦怠食少,月經提前。注意,忌食生冷油膩,切忌氣惱勞碌。

  ***2***烏雞白鳳丸:用於氣血兩虧引起: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少腹冷痛,體弱乏力,腰痠腿軟。

  ***3***花紅片:用於溼熱下注,帶下黃稠,月經不調,痛經等症;附件炎見上述證候者。

  ***4***七制香附丸:開鬱順氣,調經養血。主治月經錯後,胸肋脹痛,白帶量多。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

  ***5***康婦炎膠囊:清熱解毒,化瘀行滯,除溼止帶。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及盆腔炎等婦科炎症。

  月經不調食譜推薦

  1、益母草炒薺菜

  材料:鮮益母草3克,鮮薺菜30克,菜油適量。

  做法:將鮮益母草、鮮薺菜洗淨切斷。把鐵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燒熱,放入鮮益母草、鮮薺菜炒熟即可食用。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調經的作用;薺菜含薺菜酸,能縮短出血、凝血時間,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對血淤型月經過多特別有效。

  2、歸地燒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乾薑10克,醬油、鹽、白糖、黃酒各少許。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放入砂鍋中,再放入當歸、生地和乾薑及醬油、鹽、白糖、黃酒、清水,燒至肉爛即可。

  功效:溫中補虛,益氣補血;適用於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3、烏雞湯

  材料:烏雞1只,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鹽少許。

  做法:將烏雞洗淨,去髒雜,把當歸、黃芪、茯苓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入砂鍋內煮熟,去藥渣,加入鹽食肉喝湯,分23次服完。月經前每天l劑,連服35次。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經色稀淡,頭暈眼花,心悸,面色萎黃,小腹墜痛,舌質淡紅,脈細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