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1.藥物治療

  依據關節炎的種類、症狀的特點、伴發疾病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儘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溼病藥物如下:

  ***1***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青黴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進軟骨的合成、抑制關節軟骨的分解,同時還具有抗炎作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中富含的硫酸根本身也是合成軟骨基質的必需成分之一。此類藥物能夠緩解疼痛症狀,改善關節功能,長期服用***2年以上***還能夠遲滯關節結構的破壞。硫酸氨基葡萄糖起效較慢,但藥物安全性佳,適合作為基礎治療用藥長期服用。

  ***3***慢作用抗風溼藥多用於類風溼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4***細胞毒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5***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6***抗生素等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溼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急性風溼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溼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積極有效的抗結核或抗真菌藥物治療。

  ***7***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藥物治療包括大劑量非甾體抗炎藥或者秋水仙鹼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的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洩類的苯溴馬隆。

  2.外科療法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等。

  3.骨髓移植

  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確實有顯著的療效。通過恢復免疫系統功能來促使患者痊癒的自身骨髓移植法,治療兒童風溼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4.免疫及生物治療

  此類治療是針對關節炎發病及導致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如針對細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療、血漿置換、免疫淨化、免疫重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等,主要應用於其他治療無效、迅速進展及難治性重症關節炎患者,主要為類風溼關節炎。

  5.其他治療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物理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藥物離子匯入、低頻脈衝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鍼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康復、職業訓練以功能鍛鍊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為重點,有條件的醫院,應在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鍊。保持樂觀的情緒,消除抑鬱狀態,以積極的態度與疾病做鬥爭,對關節炎的治療意義重大。

  關節炎的最佳治療方法

  關節炎治療之中醫方法

  1 中醫治療關節炎是現在使用較多,人們比較信賴的方法之一。主要是以推拿、按摩,鍼灸,中藥,外敷等方法為主。

  2 推拿按摩

  推拿和按摩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全身血液迴圈,疏導血管,推拿和按摩治療手法主要是按、捻、揉、搖等。上肢以雙側手指、掌指、腕關節為重點,下肢以雙側足趾、踝關節為重點。

  3 鍼灸

  鍼灸治療對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治療中,根據不同的部位要選取相應的穴位。

  如肩關節痛,取肩前、三角肌;肘關節痛,取曲池、尺澤、手三裡;腕關節痛,取陽池、外關、合谷;髖關節痛,取秩邊、環跳、殷門;膝關節痛,取陽陵泉、犢鼻、伏兔、足三裡;踝關節痛,取丘墟、崑崙、解溪、太溪、承山。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稜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並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採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4 外敷治療

  外敷治療是中醫治療關節炎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將藥物敷在關節部位來治療關節炎。外敷療法也是是中醫目前使用較為廣泛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外敷藥內部的中草藥成分,達到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的目的。

  目前外敷藥物治療中比較理想的用藥是馥芝堂的“關節炎祛風康貼”。

  關節炎祛風康貼,充分利用藥本身內部的川穹、防風、紅花、元胡、當歸、防己、牛膝、血竭、冰片、穿山甲、肉桂、樟腦、制草烏等多種中草藥的醫療成分,利用歸經原理,使外敷效果得到極大提升。

  一般一貼可用1到2天,30貼一療程!

  家庭治療與護理方法

  1 減輕體重

  如果你的體重超過許多,則減輕體重將大幅地緩解脊椎、膝蓋、臀部、腳踝及腳等處的壓迫感及疼痛。體重愈重,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愈大。

  2 減輕心理負擔

  關節痛時,愈緊張則愈痛,心理態度對減輕關節疼痛至關重要。勿急躁、學習放鬆心情,會對減輕疼痛有很大的幫助。

  3 泡瀑

  泡在約34℃左右的水溫中,你會感覺到溫暖與安全,完全放鬆,壓迫隨之減少,疼痛也就獲得緩解了。

  4 在水中運動

  游泳是極佳的療法。在水中可以大幅地減低疼痛,而且在水中比在陸地上還容易伸展、移動。你可以在深及胸部的水裡走路、彎腰及劃手。動作簡單,但效果不錯。

  5 冰敷

  使用冰敷可以緩解關節因過度使用而產生的不適。用一袋冰塊敷15—20分鐘,再拿開10-15分鐘,如此重複數小時。

  6 熱敷

  當關節出現熱腫及敏感***觸碰易痛***時,熱敷是最佳的解決之道。冰敷會加重疼痛。

  營養與飲食治療

  應避免的食物

  維生素D會引起關節痛。避免牛奶、紅肉、糖製品、柳橙類水果、青椒、茄子、番茄、馬鈴薯、辣椒、菸草、鹽。採取低脂肪的飲食。

  補充纖維察

  某些纖維素如燕麥麩或米糠,應該每天攝取

  有益食品

  對關節炎有益的食物包括蛋、洋蔥、大蒜或蘆筍***它們所含的硫有助於除去金屬***、組胺酸***氨基酸的一種,也有助於除去金屬***、綠葉蔬菜***含維生素K***、新鮮蔬菜、非酸性的新鮮水果、全麥等穀物、燕麥片、糙米、魚。最好喝蒸餾水。

  心茄科植物

  茄科植物如青椒、茄子、番茄、白馬鈴薯等含有一種毒素稱Sotanine,有些人,尤其是關節炎病人,對此特別敏感。它會干擾肌肉的酵素,而且可能造成疼痛與不適。

  勿服用鐵質補充品

  它被懷疑與關節的痛、腫及毀壞有關。勿服用含鐵質的綜合維生素。粗煉糖蜜、綠花椰菜、甘藍菜芽、白花椰菜、魚;皇帝豆及豌豆中所含的天然鐵質比較好。

  注意事項

  在日常還要讓自己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對關節炎的治療很有幫助。有很多關節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單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在日常要克服悲觀心理,最好是放平心態,積極的加強治療。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