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健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這樣導致垃圾食品的增多,所以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養生。那麼要呢?接下來小編帶您去了解一下!

  春天如何養生保健:

  1、衣——立春過後還得“捂”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雖然立春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主任胡斌說,由冬季轉入初春,氣溫變化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可能難以適應,會使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由於冬季穿了幾個月的羽絨服,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立春時節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在早春時節,還應提前瞭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

  2、食——立春之後要養肝

  專家說,立春養肝,宜多吃辛溫發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蔥、姜、韭菜、蝦仁等有利陽氣生髮的食物來調味;還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潤食品,如大棗、百合、梨、桂圓、銀耳、蘿蔔等。與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過於辛辣的以及油炸食物等都要少吃。

  春季人易上火,經常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情況,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吃些敗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後,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由此,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塔菜、芥藍、西蘭花等新鮮蔬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功效;胡蘿蔔、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擁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侵襲。

  3、住——開窗通風早睡早起

  初春的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春季多種疾病發生,預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經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上午8點左右,一般氣溫較低,空氣質量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

  中醫養生:

  甩手治失眠

  每天練5分鐘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顎。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後。1次5—10分鐘,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

  養生保健

  做“鬥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鬥翎”練習,可改善血液迴圈,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儘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鬆,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鐘,亦可適當延長。

  揉腹治消化不良

  對於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

  揉腹

  ,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一般按摩後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強腎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鬆鬆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後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

  站起時意念則集中於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鐘,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