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立冬吃什麼好

  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女人立冬時節該如何養生?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當養腎

  中醫認為腎含真陰和真陽,五臟之陰非腎陰不能滋,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養。腎陰為生長髮育的基本物質,腎陽則是活動的基本動力;腎陰是腎陽的物質基礎,腎陽是腎陰的功能表現。人生於天地之間,稟受陰陽之氣,體內陰陽變化與自然界陰陽變化緊密相隨。冬在五臟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因而冬季養腎必須慎防房事,保護住精血。正如《黃帝內經》中說的那樣:“冬不藏經,春必病瘟。”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立冬時節勞動了一年的人們要利用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中醫認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極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人體將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腎”最傷不起

  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這對身體造成了兩個傷害,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另外,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乾口燥,頭暈耳鳴疾病也隨之而生。所以說冬天對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養“水”就是養腎

  腎在五行中屬“水”,明代醫家張景嶽指出:“以冬寒之氣養腎”。也就是說冬天氣候由涼轉寒,於是人體要讓腎氣變得旺盛來適應這一變化,不論是新陳代謝速度降低,還是精神萎靡都是因為消耗腎氣,使腎水偏虛,因此冬季對腎的養護都要圍繞一個“水”字,以滋養腎水為保健原則。

  下面是幾道適合冬季進補的湯

  白蘿蔔燉小排

  原料:白蘿蔔半根400克,豬小排500克,蔥、姜、料酒、鹽各少許。

  做法:將豬小排洗淨,在清水中浸泡半個小時,泡去血水;將豬小排放在砂鍋中倒入適量的水,加入蔥、姜和料酒,蓋上蓋子,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加入切好的白蘿蔔塊,蓋上蓋子再次燒開後轉小火,燉1個半小時;出鍋前加鹽調味,撒點蔥花出鍋即可。

  提示:白蘿蔔營養豐富,且有滋補潤心、通氣活血之功效,小兒傷風感冒、咳嗽多痰,吃此菜後,可立見功效。蘿蔔中所含的鈣有98%在蘿蔔皮內,所以,蘿蔔最好帶皮吃。

  鯽魚豆腐湯

  原料:鯽魚1條,豆腐1大塊,姜3片,蔥3段,油、鹽、胡椒、料酒、雞精各適量。

  做法:鯽魚開膛去內臟,洗淨,擦乾,用鹽和料酒稍醃待用;豆腐切成1釐米厚的塊,砂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將鯽魚放入,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加入蔥、姜,倒入開水,加蓋,燒開後轉小火***如果想要湯色雪白,就用大火煲10分鐘***,煲40分鐘後加入豆腐,再煮5分鐘左右,加鹽、胡椒、雞精調味即可食用。

  提示:在冬季,鯽魚肉肥籽多,味道尤其鮮美,民間有“冬鯽夏鯰”之說,所以,冬季是吃鯽魚的好季節。

  香菇燉雞

  原料:整雞1只,香菇5朵,紅棗5個,枸杞10粒,薑片2片,鹽少許。

  做法:將雞收拾乾淨;鍋中注入足量的清水,砂鍋中倒入冷水放入整雞,大火煮滾後撈去浮沫,放入薑片、泡過的紅棗、枸杞、香菇煮2個小時,喝前撒些鹽調味即可。

  提示:這道湯可以補氣血、養顏,提高免疫力。

  99營養師溫馨提醒女性喝一些滋補養生湯能滋補身體,改善氣血,可以配用使用紅棗、枸杞、黃芪、當歸、蓮子、花生等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