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企業是什麼

  外包是最近剛剛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參與這種經濟活動的企業被人們叫做外包企業。外包企業就是人力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把非核心的加工部分外包給人力資源比較富餘的地區。

  開啟“外包”之門

  一體化的全球經濟浪潮和精細化的專業分工方式已經使專案外包事實上成為了公司現代化的明顯生態。美國現代營銷學創始人之一的科特勒撰文指出:“2005年大多數公司的活動和需求中,有60%以上通過外包實現,少數公司甚至100%要靠外包,這使得它們實際上只擁有少數資產,但卻贏得驚人的回報率。”

  專案外包

  其核心理念是“做你做得最好的,其餘的讓別人去做”,簡單地來說,就是把 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環節交給其他企業來做,企業本身則專注於最具核心競爭力的那部分業務。在最初的時候,這樣做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和時間。這種重要的企業發展戰略和管理模式,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很多領域。

  不過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專案外包已經不再是企業縮減開支需求的副產品,而是一個機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原來的 勞動密集型轉變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可以說,全球化的的經濟催促國際專案外包市場迅速擴張,由單個專案逐步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市場,形成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較優組合。

  根據美國專案外包研究機構最近所做的一項調查,採用專案外包方式的美國企業總裁認為,無論是經濟繁榮時期還是衰退時期,專案外包方式都已成為關係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經營管理手段。據預測,今年美國公司把企業商業流程包給國外公司的開支金額將增長40%。

  不過,全球專案外包的“壟斷”局面將被打破。國際專案外包全球年會主席、美國專案外包研究會主席及執行總裁卡伯特預測,在未來兩年中,專案外包開支在歐洲將增長最快,其專案外包開支佔全球總開支的比例將增至27%,而美國所佔的份額將降至60%,亞洲則將保持10%左右的份額。

  中國企業的機會與能力

  資料表明,2004年全球外包市場達到6.3萬億美元,並且,此後將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10年將形成約20萬億美元的大市場。Gartner的研究報告表明,印度是國際大公司傳送外包專案的最大受益者。據統計,2004年,印度僅在軟體方面,就從外包中獲益79億美元。據預測到2008年, 軟體外包將為印度人提供220萬個就業機會,吸引50億美元的投資。與印度相比,中國企業所得到的外包收入就捉襟見肘。以建築行業為例,中國近百家大型企業每年在國際專案承包中,僅佔12億美元,聯合國每年近400億外包專案中,中國建築業很少有人問津。而據賽迪顧問公司的調查顯示,2004年中國IT外包市場僅3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印度的一個零頭。

  失去的也許不會再來,但留給中國企業的機會仍十分豐厚。據統計,《財富》500強企業中已有近400多家將其生產網路擴充套件到中國,其中多為電腦、電子產品、電信裝置、石油化工等製造商,國內企業在外包領域的機會隨之增加。“中國將成為一個新興的主要國際專案外包市場,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會把其生產、製造甚至設計、研發轉移到中國”。國際專案外包全球年會主席麥克·卡伯特如是說。不僅如此,由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加上奧運、資訊化、西部大開發等工程的建設,與之相關的專案外包使中國本身就很有可能成為世界較大的專案外包基地之一,因而麥克·卡伯特認為,中國有足夠的能力,既能承接外包業務,又能提供外包業務。

  4參與國際專案編輯

  專家普遍認為,儘可能多地參與國際專案外包,國內企業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同時培養中國的本土人才。這樣可以促進產業水平的總體提升,有利於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 競爭。以金蝶為例,在成為國際軟體巨頭E5Sys-tems公司的中國 軟體外包商後,金蝶在E5的協助下,將在3年內在深圳建成一個3000人規模的“軟體工廠”,主要負責北美市場的軟體外包業務。無獨有偶,著名經濟學家鍾朋榮在考察了江蘇、廣東的企業後,認為這兩地的企業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建立在 業務外包基礎上的 產業鏈和企業群落的形成是一個重要原因。他進而把東南沿海企業發展的特點概括為“ 小狗經濟”模式。所謂“ 小狗經濟”,就是指一個企業的模式等於核心競爭力加外包。“無數小狗聚在一起能咬死一隻老虎,這是中國的優勢。”鍾朋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