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大學生創業需要一個良好、有效、完善的創業環境,這需要大學生創業者、高校、社會、政府等充分發揮各自的角色,密切合作、共同改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榆中縣就業局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全民創業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精神,今年以來,榆中縣就業服務局採取多種措施,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大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適應新形勢下就業市場的需求。為有針對性地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局通過制定《擴大就業工程實施方案》,建立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強化職業介紹等服務,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目前已新建見習基地2個,職業介紹成功高校畢業生103人。

  積極打造系列服務活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為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我局著力打造“高校服務一路行”系列活動,重點在和平鎮和夏官營鎮兩個高校聚集區,開展了校園專場招聘會、就業指導進校園和政策宣傳進校園等活動。今年上半年,舉辦各類招聘會2場,提供就業崗位2000餘個。同時大力開展就業援助,切實幫助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截至7月底共安置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到公益性崗位就業92人,發放崗位補貼155.66萬元。

  落實優惠扶持政策,支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為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我們以創業培訓和小額貸款發放為抓手,不斷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1-7月份,全縣共為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42名高校畢業生開展了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6萬元,成功扶持10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帶動就業37人。

  :三大學生創業專案獲扶持每人獲5萬元創業資金

  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明確兩個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審議通過,各地各部門的助推舉措也在不斷出臺—這的確是年輕人創業的最好時代。

  大學生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年度工作重點,並在制訂計劃採取措施大力推動。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先後留意過武漢、成都、西安等高校雲集的城市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應當說,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一條道路上,各地均在不斷鬆綁制度限制、加碼政策利好。

  但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上尚有兩大疑問。一些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還是比較模糊,有的學生甚至發出了“不知從何著手”的感嘆。這裡需要回答的是:什麼是創新創業?譬如,有不少學生將送外賣、發傳單、在宿舍幫人理髮等兼職與創新創業劃為等號。我們鼓勵學生自食其力,但這些只能算層次不高的重複勞動。若認知有偏差,創新創業只會淪為畢業生就業難的藉口。另一方面,創新創業的風險性不言而喻。目力所及,受年紀、閱歷、資本積累等限制,大學生的抗壓性、抗風險能力稍顯不足。這牽涉到另一個問題:萬一失敗了,他們該怎麼辦?這是涉及到如何提升成功率、保護學生利益。

  現在看來,未來要做的應是政府、高校與民間如何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初始階段提供更多的智力服務,進一步廓清創新創業的內涵:在形成“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社會共識之外,還應有合理的託底機制,減少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後顧之憂。

  具體來說,就是要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方向,打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最後一公里”,讓每一個主體都能在創新創業中找到位置、發展前景,讓每一個失敗者都有可以退守的港灣。這首先需要各級政府落實中央精神與政策,打破體制堅冰,讓創新創業的實惠最終能被參與者享受。其次,各個地方與高校,要結合自身的特色或專業,挖掘創新創業的新增長點,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具體而微的支援。再者,讓每個參與創新創業的大學生都有進退的空間,當然,這需要更為精細的政策考量。

  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它不會只是“一陣風”。創新創業有其自身規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個地方與高校在推動創新創業時,不能指望立竿見影,應有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