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怎麼飼養管理

  根據母豬的生長、繁育規律,可分為後備母豬、妊娠母豬、臨產母豬、哺乳母豬和空懷母豬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母豬的生長繁殖及價值。因此,抓好母豬各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是提高母豬繁殖效能的關鍵。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母豬各階段的飼養管理技術吧。

  後備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後備母豬是指2月齡至初配前留作種用的母豬。此階段飼養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長髮育,又要保持適當膘情,過肥、過瘦都會導致發情期異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品種選擇:後備母豬一般以長白、大約克為主要母本,且具有優良品種特徵,要求體型好,體格健全、勻稱,背線平直,肢體健壯整齊,外生殖器官發育良好,乳頭排列整齊、均勻,有效乳頭6對以上。

  密度適宜:在農村,一般實行母豬、產子及其泌乳單圈同舍飼養,每頭母豬應保持圈舍面積12平方米~15平方米。若母豬按階段分舍飼養,則後備母豬一般以4頭~6頭為一欄,每頭所佔面積為2平方米左右。密度過高會影響後備母豬生長髮育,出現咬尾惡癖。

  限量飼餵:後備母豬從60千克體重開始,用後備母豬料並實行限量飼餵,確保蛋白質、va、vd、ve平衡供給,一般日喂量為1.5千克~1.8千克。80千克體重時,日喂量達1.6千克~2千克。有條件的飼養場戶還可增加優質青綠飼料。

  充足飲水:飲水量一般是採食乾粉料量的3倍~5倍,飲水不足會限制採食量,降低後備母豬生產效能。一般除在豬欄***舍***安裝距地面高度0.6釐米~0.75釐米,向下夾角45°的自動飲水器外,還應在料槽中加入清潔飲水,保證供給。

  調教管理:後備母豬入舍後應加強調教管理,除調教其定位採食、排糞外,還應在掃欄、喂料時經常撫摸母豬,達到豬與人的親善關係,便於日後管理。

  驅蟲防疫:後備母豬在7月齡時,皮下注射阿維菌素,每千克0.3毫克,驅除體內寄生蟲,全身噴霧2%敵百蟲,驅除體外寄生蟲一次。隔7天~10天依次注射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偽狂犬基因缺失苗及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一次。

  適時配種:後備母豬滿8月齡、體重達100千克左右時,且出現2個~3個情期後方可配種。於每天早飼前及下午喂料後進行情期觀察,當出現陰門裂縫有微皺,黏膜顏色由鮮紅變漆紅,黏液扯絲不斷或按壓母豬腰部,出現兩耳直豎、呆立不動時,即是配種最佳時機,應連續配種兩次且間隔8小時~12小時。

  建立檔案:對每頭後備母豬進行耳號、防疫、用藥、發情及配種情況詳細登記,便於指導生產。

  妊娠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妊娠母豬飼養管理核心是保證體內胚胎正常發育,防止流產和死胎髮生,保持母豬有中等體況。

  妊娠判斷:母豬配種後,經21天未表現發情,可初步判斷為妊娠,若再經21天仍未發情,可以確定為妊娠。在生產實踐中,可根據母豬行為判斷,如母豬貪睡、不願活動、採食增加、毛色光亮、夾尾行走且緩慢小心、腹部兩列乳頭分開呈兩條直線即為妊娠,此時應根據配種日期,按照“月加4、日減6”的方法推算確定分娩日期,便於做好妊娠管理。

  科學飼餵:母豬妊娠期合成營養物質能力高,體重增加快,但胚胎死亡率在妊娠前期最高。因此科學飼餵妊娠母豬,既是多產優質子豬,提高初生重的需要,又是確保母豬生長,維持正常膘情的需要。配種至妊娠30天,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時期,必須注意妊娠母豬飼養,否則會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要求妊娠期飼餵妊娠母豬料,適當減少能量物質供給,使蛋白質達14%~15%,確保飼料質量和營養平衡,每頭每天喂配合飼料1.5千克~2千克,對體況差的可適當增加0.5千克喂量。30 天~80天是胎兒發育較慢時期,每頭每天喂妊娠母豬料1.8千克~2.5千克,使蛋白質達到13%~15%,並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提供佔日糧 10%~20%的優質草料和青綠飼料。80天~110天是胎兒加速發育時期,如果不加強妊娠母豬後期營養,可使部分胎兒因得不到充足營養而停止發育,此期應改用哺乳母豬料,使蛋白質達16%~17%,每頭每天喂料3千克~3.5千克,促進母豬乳腺發育,增加泌乳期產奶量。

  控制密度:妊娠期母豬最好實行單圈飼養,確保其採食均勻,便於控制母豬體況。在欄養情況下,每頭母豬保證3平方米~3.5平方米空間,過高的飼養密度會造成擁擠,易導致妊娠母豬機械性流產。

  環境良好:保持豬舍和豬體清潔衛生,注意防暑降溫,通風良好。妊娠母豬最適宜生長、繁育的環境溫度為16℃~22℃,溼度65%~75%。溫度高於30℃以上時,如不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易引起母豬及胎兒的死亡,低於6℃時會造成妊娠母豬生長停滯。

  精心管理:妊娠母豬飼養期間,嚴禁驚嚇、驅趕、鞭打,注意免疫方式,防止因擁擠、滑倒引起流產,如有流產預兆及時注射黃體酮。

  臨產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臨產母豬是養豬生產中最為繁忙的階段,其飼養管理好壞,直接影響新生子豬的成活率和母豬下一個週期的發情。

  逐漸減料:母豬分娩前一週,要根據膘情和乳房發育情況決定是否減料,膘情好、乳房發育膨大的母豬應逐漸減少日糧喂量,防止產後乳汁過多,引起乳房炎。對於瘦弱的母豬,應推遲減料,並加喂豆漿、魚湯等含蛋白質多的催乳飼料,防止產後少乳或缺乳。一般在產前兩天少喂料,平均每天每頭0.5千克,產前當天不喂料,但飲水充足供應。

  臨產觀察:主要是觀察三個方面,一看尾根兩側凹陷、陰門紅腫,可在3天~5天內產子;二看乳房膨大有光澤,兩側乳頭八字外張,如最後邊乳頭擠出黃色濃稠乳汁,則3小時~6小時可能分娩;三看行為表現,母豬起臥頻繁、行動不安、呼吸加快、頻頻排尿、陰部流出黏液時,即快產子。

  接產技術:當母豬四肢伸直、尾巴上翹、頭後仰、努責,產出子豬時,立即用乾淨毛巾掏淨新生子豬口鼻黏液,擰斷臍帶,擦乾身體,在保育箱預熱後及早吃初乳,然後對子豬進行剪齒、斷尾處理。對難產母豬按每100千克2毫升劑量注射催產素。待全部產完子豬後,檢查胎衣,清點數量。

  產後管理:母豬分娩結束後,保持產房安靜,半小時後給母豬飲用新鮮溫熱麩皮湯補充體液,解除疲勞,並隨時注意呼吸、體溫、排洩和乳房狀況。

  哺乳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哺乳母豬飼養管理不但與其泌乳量、斷奶子豬成活率和斷奶體重有著密切關係,而且還會影響斷奶後母豬的正常發情、配種。

  正確給料:母豬哺育照料子豬,活動量大,消耗較大精力,增加了母豬每天的維持需要量。但由於產後器官正處於恢復時期,消化機能弱,不宜給料太多。產後第一天不喂料,第二天少喂料,平均每頭0.5千克,經過3天~5天逐漸增加至正常喂料,最多不超過6千克,且日喂4次為宜,並適當增加飲水及青綠、多汁飼料供給,提高母豬哺乳期泌乳量。在子豬斷奶前7天,應逐漸減少母豬精料和多汁飼料喂量,斷奶當天不喂料,促進幹乳。

  保護乳房:母豬乳房、乳腺的發育與子豬吸吮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頭胎母豬,一定要使所有乳頭都能均勻利用。圍欄應平坦,產床應平整,防止剮傷剮掉乳頭。每天堅持用0.1%高錳酸鉀清洗乳房、乳頭1次~2次,防止乳房炎,影響母豬泌乳。

  預防疾病:母豬在哺乳初期,嚴禁沖洗圈舍,但應確保豬舍乾淨衛生。隔2天~3天用1∶3000百毒殺或0.5%過氧乙酸帶豬消毒一次。產後一次注射青黴素320萬單位、鏈黴素100萬單位,每天2次,連續使用3天,預防子宮炎和乳房炎。產後給母豬肌注10毫升亞硒酸鈉和ve,提高母豬抗病力。對泌乳不足和無乳症的母豬,在日糧中增加優質蛋白質飼料和青綠多汁飼料,並注射催乳靈。產後10天應依次注射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偽狂犬基因缺失苗、口蹄疫苗,預防疫病發生。

  空懷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帶子母豬斷奶到再次配種這段時間為空懷期,一般經7天~10天,母豬就會發情。良好的飼養管理,可促進空懷母豬如期發情排卵,提高受胎率。

  預防應激:子豬斷奶一般採用“趕母留子”的一次斷奶法,極易導致母豬斷奶應激,發生乳房炎、高燒等疾病。因此在斷奶前後,應根據母豬膘情,進行適當限飼,每日兩餐,定量飼餵1.6千克~2千克,並將哺乳料換成生長豬料,經2天~3天就會幹乳。

  短期優飼:母豬經過哺乳期後,體況相對較瘦,會影響發情和排卵,應在斷奶後3天~4天進行短期優飼,可增加蛋白質飼料供給,新增va、vd、ve,使母豬恢復膘情,及早發情,促進多排卵,並適時配種。

  乏情處理:對斷奶超過10天仍不發情的母豬,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採取每天2次30分鐘與公豬相處誘導,與發情母豬合群並圈,加強乏情母豬運動,短期限飼、飢餓療法或注射5毫升pg600激素處理法。對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母豬,可先進行炎症處理,促進發情。如果超過20天仍不發情時,應考慮淘汰母豬。

  驅蟲消毒:給空懷期母豬口服左旋咪唑,每千克10毫克,驅除體內寄生蟲,用2%敵百蟲全身噴霧,驅除體外寄生蟲,並對豬舍進行全面清掃、沖洗、消毒。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