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艱辛與辛酸文章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自己該創業還是上班?

  你適合打工還是創業?

  ——一位有十年創業經驗的創業者分享的創業體會

  作為一個創業10年以上,最近卻在考慮上班的同學,感覺自己有點發言權,先佔個位。

  創業絕對不是逃避現狀的出路

  首先,創業與上班殊途同歸,強調的都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和體現後獲得的回報。但是上班和創業對人的要求還是有區別的,表現如下:

  創業要求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和自控能力。

  當你的積蓄已經無法支撐下月工資的時候;當你拼命到尿血業務卻沒有絲毫進展;當你辛苦工作的時候員工卻在偷懶;你確信你能抗的住?

  創業意味著自己當老闆,意味著沒有人要求你去工作。

  在這種狀態下,個人的自控能力就尤其重要了。如何在想看電影的時候剋制住自己去工作;如何在需要陪孩子玩的時候還要想著下一步工作怎麼辦;如何在疲憊期還能保持旺盛的鬥志,你能做到嗎?

  創業還需要很強的領袖氣質。

  是不是能夠將事業的藍圖規劃的巨集偉且可行;是不是能夠擁有一幫吃糠咽菜還能同甘共苦的兄弟;是否能發掘每個人的長處並加以發揮;是否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一句話就給小夥伴們無窮力量。

  創業還要求你是個多面手,什麼CEO、CTO、CIO、COO、BD、PR,要有思想準備自己一肩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扮得了霸道總裁當得起開心大娘;抓得起業務搞得了思想。親,感覺如何?

  有的小夥伴又會說,我們有合夥人啊,我們有共同的理想與追求,我們三觀一致,決心一起奮鬥一輩子。

  潑盆冷水,恰恰好多創業公司都是死在了共同創業上了。可以一起吃糠咽菜卻不能共享富貴,沒死在戰壕裡卻死在了溫暖的床上,你以為你是喬老爺?開掉合夥人都不帶眨眼的?

  在這點上一定要提醒各位準備合夥創業的小夥伴,在開始做之前先把所有有關商業的事情說清楚,擬合同、簽字、按手印,不要怕沒面子、壞感情,會避免很多很多以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至於有些小夥伴因為上班受約束太多、辦公室政治、各種不自由、領導瞎指揮等理由選擇創業,我只能送你一句“呵呵”了。

  創業比上班艱辛得多,創業絕不是替代上班的好選擇。

  創業強調的是直麵人生,絕不是逃避現狀的出路!

  重三已出,請認真思考。

  認清自己是選擇人生道路的關鍵,沒有之一!

  在創業之前分析清楚,做到冷靜的頭腦+激情的行動,比單純滿腔熱血,自我說服,閉門造車要有效率得多,成功的機會也會大得多。

  關於創業的書籍、培訓、政策非常多,在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自我,所謂“不忘初心”強調的是保持自我對事物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跟風上道。

  一旦決定了,請堅持,事真不可為,請及時止損。這兩點看似矛盾,其實也是出於自我對事物的判斷。如果問心無愧,已經感覺努力到了極致結果卻並不美好,請一定停下來好好反思,不要留戀,不要不捨。創業只是體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只知道矇眼拉磨的驢兒永遠改變不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成功人士最喜歡跟別人講要努力,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他們所擁有的資源、人脈、平臺、時機對於他們的成功才是更重要的。努力就成了唯一可以跨平臺、跨人群,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

  對於成功與失敗的判斷標準隨之也變得簡單而粗暴,成功了就是努力了,失敗了就是你不夠努力。如果創業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那還哪有什麼失敗可言?

  :窮人致富要創業,窮人創業也有窮方法

  窮人致富只能種樹?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迴圈。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只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裡這塊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窮人堆裡混。身居底層,便很難高瞻遠矚,於是窮人總是錯過機會,一生都在仰望別人,為別人的事業添磚加瓦。

  窮人的無奈,只有窮人自己能夠體會,缺錢就沒有事業的基礎,缺錢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錢影響心態,缺錢更進不了上層圈子……總之,缺錢的後果不僅是影響到生計,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計,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影響到人的整個前途。所以,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認為,窮人也要創業,窮人創業也有窮方法。

  把一件事做透

  有一個寓言“猴子掰包穀”,說的是猴子在包穀地裡收穫,剛掰下一個,覺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裡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到手,覺得還有更好,又扔掉手裡的,去掰那個“更好”,不知不覺走到玉米地的盡頭,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張張隨便掰一個,回去一看,恰恰是個賴子包穀。也只好將就了。

  我們都會笑那個猴子太傻,可是換了你,又會怎樣?

  猴子犯傻是有客觀原因的。首先,包穀有層層疊疊的殼包著,裡面的內容究竟如何,並不那麼容易判斷。其次,太多的包穀擺在面前,形成了誘惑和干擾。只有一個包穀時,你會剝開來細細觀察;兩個包穀,你會放在一起比較;滿眼的包穀,你就分不清誰是誰了。高矮胖瘦相差無幾,一律地搖曳生姿,掰了這個就要放棄那個,你到底要誰?

  人往往覺得已經到手的不是最好的,凡是有機遇路過,都想一把抓住,創造一個奇蹟。

  其實真正的機遇是很少的,人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兩次。

  我們都熟悉一條組織原則——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實際上,生活中很多的“多數”意義並不大,反而是“少數”在決定著事物的性質。一個將軍的某一個念頭,可能左右一場戰爭的勝敗,從這種意義來看,很多人的血是白流的。十隻股票中,你只要買對了兩隻,這兩隻所賺的錢,也許比其他八隻都多。一個公司,佔總人數20%的那部分員工,卻創造了超過80%的利潤。同樣,只要有20%的員工和你搗亂,你這個公司基本上就稀里嘩啦了。

  窮人創業,往往並不是沒有遇到過賺錢的機遇,也曾經有過潛力很大的專案,那真是一段愉快的日子,幹什麼都順,前途無限光明。然而當那一陣高峰過後,日子又漸漸平淡了,許多人便開始煩躁,一心想創造新的輝煌。於是大量的精力用於開拓,原來賺錢的事反而顧不上了,時間一長,自然廢棄。

  千辛萬苦開了頭,卻不能堅持下去,一輩子都在追尋,一輩子都在選擇,等到發現已經快走到人生盡頭,才像那掰包穀的猴子,隨便對付一個了事。

  一個好專案的珍貴,是要在事過很久以後,回頭再看,才能發現的。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正如你買了十隻股票,也許80%的利潤來源於其中的兩隻,如果你不緊緊把握住它們,狠賺一把,那另外八隻的虧損就可能把利潤全部吃掉。

  人生就是這樣不公平,那兩隻賺錢的股票也許並沒有消耗你多少時間,另外八隻賠錢的買賣,卻讓你殫精竭慮。所以把一件事情做透,是成功人生的捷徑,千萬不要以為機會遍地都是,人一輩子大量的活動其實都只是鋪墊,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只有幾次,當你手上抓住一個機遇時,再難也不要鬆手,也許完成這一件事,就奠定了一生的價值。

  重要的不是決定要做什麼,而是決定不做什麼。不做什麼是為了等待那要做的什麼,一旦決定要做,就一定把它做透。

  :俞敏洪:創業是把一條家狗變成一隻狼的過程

  創業必須付出行動,光靠看書不會起到太大作用。在創業這條路上實踐比理論要更加重要,當然有理論指導更好。

  創業就像游泳,你得讓自己跳下水裡,有一點要注意,不會游泳就跳到深不見底的大海,如果沒人救你鐵定被淹死。你可以從能踩到底的游泳池開始,慢慢學會游泳,再到小河,池塘,緊接著到長江中間,再到大海。創業也是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如果有像我這樣的***投資***人幫你,你可以大膽一點。

  創業有兩個要素

  第一必須從對自己安全的地方開始。

  創業不是上來就鋪開做大的事情,而是從小事做起把它做成大事;但如果你創業起點不一樣,那可以大膽一點,拿出你的商業計劃,商業模型,告訴我們***投資人***說你能成為游泳健將,說服我們了,我們就可以給你安排游泳池,甚至是大海,對你進行保護,最後來遊,這就是我們投資人的角色。我們把自己當教練看,但首先你要跳到水裡游泳,這是第一個要素。

  第二件事情我自己一直認為創業一旦開始,是很難有回頭路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覺得創業是把一條家狗變成一隻狼的過程,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你一直處於安全範圍之內,而創業像把你從游泳池扔到大海,如果你在大海遊習慣了,你一定不會再選擇游泳池,就像你現在讓我再次選擇,我仍會選擇辭職創業一樣。因為我從北大辭職創業以後,才發現校園外面是一個更大的海,是可以為更大的夢想而奮鬥的世界。馬雲做阿里巴巴是他做的第五個公司,前面四家沒有做成功,他回去當老師了?沒有,他已經做野了。

  你一旦習慣狼的生活以後,要想回到家犬的狀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我也鼓勵這種狀態,因為人的生命就是一種擴張,人的生命就是一種興奮,人的生命就是一種在未知道路上的探索,遭遇一個個人生中的意外之喜,這種意外之喜伴隨著很多艱難困苦等等。

  按照美國心理學最終結論,如果一個人在奮進的道路上遇到艱難困苦絕望等等事情,能夠培養出自己堅毅能力,當養成這種心智之後,一旦你下海以後,狂野之後你這個心智是不得不養成的。我總結人生幾個挫折,給我帶來的都是好處,我高考前兩年失敗大專沒考上,所以你可以發現有的時候相反的東西是另外一個你的生存道路新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