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創業網上開店事蹟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為網店創業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雖然網店創業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網店的生存現狀卻千差萬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1:李嘉倫和孫振勇開網店賣山西特產臘牛羊肉收穫希望

  西安市的孫毓光是同盛生老孫家的第二代傳人,這半個月來,他都比往常早起了半個小時開門迎客。因為隨著五一節的臨近和旅遊旺季的到來,店裡的生意更加火爆起來了。而這生意不僅包括店面上的臘牛羊肉銷售,還包括了網路上的淘寶臘牛羊肉銷售。

  陝西特產淘寶店店主李嘉倫:“就是專門訂這個同盛生的臘牛羊肉,一次性就是八十袋一百袋這樣訂。”

  李嘉倫,80後淘寶網店賣家,經營著一家叫做陝西特產的淘寶網店,主要銷售陝西特色美食。每天,李嘉倫都要從老孫家進貨。如今,李嘉倫的網店已經開了第8個年頭,擁有四個皇冠的信譽度。也就是說,已經有四萬多個買家在他的網店裡購買了陝西特產。在李嘉倫的網店裡,不但有臘牛羊肉,還有油茶、泡饃、紅棗、薄皮核桃等陝西特產。食客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西安臘牛羊肉的美味。

  陝西特產淘寶店店主李嘉倫:“我們店的招牌就是不出家門,吃遍陝西,只要是我們陝西的美食,或者說是回民街的美食,都能在網上能買到。”

  然而,把臘牛羊肉搬到網路上去賣的主意,起初卻經歷了一番波折。同盛生老孫家臘牛羊肉店,創辦於1934年,經營至今,已經有80年的歷史了。在西安市的像回民街有很多像老孫家這樣的百年老店一樣,店鋪不大,古香古色,食客絡繹不絕。同盛生老孫家臘牛羊肉,創辦於1934從上世紀開始,由孫老先生創辦,經營至今,已經有80年的歷史了。如今,祖上的生意傳到了孫子輩也就是孫毓光的兒子,第三代長孫孫振勇的的手裡,可他卻遇到了發展中的新問題。

  孫振勇:“旅遊旺季的時候,有一些外地的遊客,突然有一次,有幾個山東的朋友***遊客***就問,臘牛羊肉可以帶回老家不。”

  品質是流動的口碑,在回民街賣臘牛羊肉的老店都重複著這樣一個模式:多年來,他們的煮的牛羊肉都是現做現賣,這樣不僅可以保持肉質酥軟鮮美,更能彰顯出百年老店的品質所在。當時,幾個山東遊客的問題想法並沒有刺激到像老孫家這種老字號的生意,肉質和口感可以說就是這塊招牌的精髓,所以近百年來,家裡的生意一直都是現做現賣,賺錢多少都在其次,但一定要保持肉的新鮮和味道的正宗。所以一開始,從小在爺爺和父親的傳統經營理念下薰陶成長的孫振勇,也就沒把這幾個山東遊客的話當回事兒。

  孫振勇:當時我也沒想著這是一回事兒,沒想到過節的那段時間,帶臘牛肉寄回老家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就想到了淘寶店。

  在以往,人們一般不會通過郵局來寄肉類等食品,因為較長時間、較長距離的運輸會使肉品發生黴變。但如今快遞業的物流速度越來越迅捷,使得快遞肉品成為了可能。打聽能不能從網上異地購買的遊客越來越多,孫振勇有點動心,如果能在網上開個店,不但能把生意擴大,而且還會節約成本,但是他的想法卻遭到了父輩的反對。

  孫毓光孫爸爸:“不能再開***店***了,再開***店***這個生意就不好做了。比方說,我們家有血緣的,做生意就憑著良心,東西要做就做好,要放到別人,這牌子就做砸了。”

  老字號的發展,面對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就是傳統和現代的融合,如何堅守傳統的品質質量第一,又不抱殘守缺。孫振勇發現,煮熟的牛羊肉抽真空後可以儲存五天左右的時間,。這一發現讓他很興奮,但現代快遞業發達的今天,因為臘牛羊肉從被撈出鍋到到達外地達食客的餐桌上嘴邊,只有兩三天時間就,就足夠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挑戰著孫振勇和孫爸爸的經營理念。

  孫振勇:“就是希望外地朋友不出家門的情況下,也可以吃到咱陝西正宗的臘牛羊肉。當時我就想到抽真空,但是我有些顧慮,臘牛羊肉先抽真空,保質期時間基本上是五天時間。”

  抽真空後平均五天左右的保質時間,到底能不能支援網上的銷售,孫振勇心裡也沒有底兒,祖上傳下來的生意,不能毀在自己手上。

  孫振勇:“剛好我有一個朋友,發小,就是做淘寶的,我倆聊了一下這方面的情況,通過了解他這個淘寶店寄這個東西也比較方便,基本上可能就是通過快遞,下午發貨第二天早上就及時能到貨。”

  2009年,孫振勇和朋友和李嘉倫一朋友合計之後,倆人決定把自家的臘牛羊肉也放到李嘉倫朋友的淘寶店裡先去賣著試試看。

  陝西特產淘寶店店主李嘉倫:“一開始也沒抱多大希望,就想著能賣個三袋五袋的的樣子,結果就是有在他店裡面買了覺得很好吃的,然後回老家了就網上買,結果這個買五袋那個買十袋,像有北京的西安民族飯莊,還有咸陽的西安民族飯莊,他們都是長期在我們這兒大量訂貨,就是專門訂這個同盛生的臘牛羊肉,一次性就是八十袋一百袋這樣訂。

  沒想到,這一試讓孫振勇的臘牛羊肉不僅走出了陝西,而且走向了全國。如今,每天李嘉倫都要從孫振勇家進貨,食客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西安臘牛羊肉的美味。品質是流動的口碑。如今在李嘉倫的網店裡同盛生品牌在網上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不但有臘牛羊肉,還有方便油茶、泡饃、紅棗、薄皮核桃等陝西特產。各種小吃,而網店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幾乎成了陝西傳統美食的大雜燴。

  陝西特產淘寶店店主李嘉倫:“我們店的招牌就是不出家門,吃遍陝西,就是讓大家在家裡面就能吃到我們當地的陝西美食,一般就是在我們店裡面,只要是我們陝西的美食,或者說是回民街的美食,都能在網上能買到。”

  如今,李嘉倫在淘寶網上的陝西特產店已經是四個皇冠了,也就是說有四萬多個買家在他的網店裡購買了陝西的特色美食。李嘉倫說,網上銷售省時省力,而且降低了成本,目前,李嘉倫和孫振勇正在商量著,準備籌劃一起在天貓商城再開辦一家同盛生老孫家陝西特產的旗艦店,讓陝西特產在網路上賣得更火。

  殘疾姐妹開網店:信譽度是在無數次的磨合中生成的

  李嘉倫和孫振勇兩位80後在網上把陝西特產臘牛羊肉賣得風生水起,而另一對開網店的90後姐妹五一前也迎來了她們的出貨高峰期。而這對姐妹,還是一對殘障人士,她們開網店,又有那些酸甜苦辣,誠實的勞動,又給她們帶來了什麼呢?

  淘寶開網店,苦辣酸甜。在一般人看來,開網店很是輕鬆,坐在那裡敲敲鍵盤,點點滑鼠,貨就賣出去了,只等著拿錢就成。然而,很多淘寶店主心中的酸甜苦辣是外人不能想象的,在常有網上店主們有一句名言:賣家自我調侃,“買家虐我千百遍,我待買家如初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下,一對兒殘疾姐妹開網店的苦樂辛酸和樂趣事。

  五一前夕,記者見到這對開網店的姐妹倆時,她們正忙著處理一單出了點差錯的訂單。

  妹妹毛毛:“那個人的那單貨問快遞了?”

  姐姐蛋蛋:“問了,他***買家剛才***說發到博樂***市***也行,發到博樂的87團也行。”

  爸爸:“那他一開始咋不留言呢,現在留言快遞都送到了。”

  毛毛:“快遞都給他送到博樂了他才說呢。”

  爸爸:“哦,那你說那咱們不能控制快遞。”

  毛毛:“當時給他發的時候還核對地址了,他說對著呢,就按照這個發。”

  這對正在因為顧客填寫錯誤發貨資訊而糾結爭執的小姐妹,姐姐叫蛋蛋,今年24歲;妹妹叫毛毛,今年21歲。2008年3月,身有重度殘疾的姐妹倆,為了不給父母增添太多的負擔,就決定開設網店自己養活自己。沒想到這一開就是六年。

  姐姐蛋蛋:“一般都是碰到顧客有問題的話,我的宗旨都是,對顧客說軟話,不怕你打的字的多少,多說話,讓他先撫平他心裡那個氣憤,然後再給他解決問題。”

  蛋蛋和毛毛姐妹倆都患有先天性脊肌萎縮症,姐姐蛋蛋胸部以下全部癱瘓,沒有知覺,妹妹毛毛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可以自己扶著牆慢慢走動。由於患病,姐妹倆的手指都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自如活動,所以,經營網店對於兩姐妹來說,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姐姐蛋蛋:“尤其是遇到自己一生病,店裡的事情又特別多,很繁瑣,就不想幹,就覺得可累,覺得掙錢好累啊,沒有像原來那麼小的時候,覺得掙錢是一件美的事情,可以自己掙錢自己花,現在掙了錢也捨不得花,因為掙錢太難了。”

  由於行動不便,店裡的進貨、發貨和拍攝貨物圖片,都是由爸爸來一手完成,媽媽則負責照顧姐妹倆的日常起居,雖說日子過得很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是苦中作樂,其樂融融。如今,她們店鋪的信譽度已經是一個皇冠了,對於這樣的信譽誠信度,包括貨物描述相符度、服務態度和發貨速度這三項店鋪動態評分都比同行業高出將近40%。而姐妹倆卻開玩笑說,現在的成績,可都是她們倆一次次吵架,一次次磨合吵出來的。

  姐姐蛋蛋:“她***妹妹***是性子比較直的。不是她的責任她永遠不會低頭的。”

  生活中,姐姐蛋蛋性格溫柔,善於溝通,在線上,哪怕不是自己作為賣家的問題,她也是左一個親,右一個親叫著,讓買家心裡熱乎乎的,使得買家的好評品率達到了90%以上。線上下,她把自己的寶貝打理得井井有條,空閒的時候,她還要開導直性子的妹妹。蛋蛋認為,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和氣生財,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筆生意,善待每一位買家,哪怕不是自己的錯誤,也要先給對方道歉安撫情緒。但毛毛快人快語,生來就是個直性子。

  妹妹毛毛:“不是我的錯就不是我的錯,你不能把錯誤全部賴到我身上。”

  姐姐蛋蛋:“就是***教她***做換位思考吧,讓她覺得她是一個顧客的話,如果她買的東西不喜歡,要退貨,但是賣家愛搭不理的,那是不是她自己也很生氣。”

  記者:“能見效嗎這招?”

  蛋蛋:“能見效一兩天吧。”

  目前,蛋蛋的小店是一個皇冠藍冠的信譽度,已經有一萬五千多名淘寶買家和他們進行了網上交易。蛋蛋和毛毛姐妹倆說,她們今年的目標是爭取年底達到兩個藍皇冠的信譽度,也就是有兩萬名顧客進到她們的網店消費。

  從同盛生幾代經營者傳承下來的注重質量和線上線下全面開花到蛋蛋的換位思考,用心服務,其實不論是傳統的實體店面還是新時代的網路上的電子商務,對於每一位勞動者、經營者來說,變化的是經營的模式,不變的是誠信的理念這些生意的理念是不變的。我們相信,只要用心勞作,就能收穫希望和幸福,就能創造美好生活。

  2:王力:農場小夥開網店 第一年帶十多萬元回家過年

>

  2008年左右,第一批淘寶商家入駐犀牛角村,創造了不少“泥腿子”眼中的財富神話。湖北人王力***化名***就是其中一員,第一年就“砍下”近20萬元的利潤,轟動家鄉。此後三年,靠第一批淘金者的提攜,源源不斷的淘寶者湧入犀牛角村。

  六年前王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闖進犀牛角村時,村裡尚有大量空房待租,一套約120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只要500元不到,而如今已漲到近2000元。那時村裡住著最多的是物流行業的貨車司機和搬運,做淘寶生意的少之又少。

  王力來自湖北漢川中洲農場,2007年大學畢業後,幾名老鄉一起到福建從事媒體工作,工作不太如意,幾人暫別,各奔東西,王力選擇當“北漂”。2008年前後,一名老鄉告訴他,自己在廣州做淘寶,收入可觀。“我當時根本就不知道淘寶是什麼東西,也不相信網上開店能賺到錢。”

  不過出於對老鄉的信任,也因為在北京生活的不順利,王力決定來廣州“考察”幾天。一週後,他決定“幹”。

  一間沒有電梯的9樓出租屋,月租350元,是王力所能負擔的最好的房子。之所以租住在犀牛角村,王力認為,原因很簡單:一是勸他來的老鄉住在這,二是房租便宜,三是離沙河批發市場近。

  一臺電腦,牽上網線,是他全部的賺錢工具。客服、看版、打貨、搬運、打包等待,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早上9點起床,有時沒刷牙沒洗臉就迫不及待開啟電腦,看看昨晚到今早有沒有新訂單。上午11點,坐村頭的201路公交車去沙河市場,那時的201路還只到市場外圍,是犀牛角村的“淘寶者”越來越多後,201路才改成開進市場裡面。

  一天的第一餐“就是混”,路邊隨便買點吃的,拿進市場裡,邊吃邊看貨,一開始為了挑選到價效比高的衣服,整個市場幾千檔口要來來回回走許多遍,為的可能就是省一兩塊錢。下午2點左右扛著貨回村,一包五六十斤重,王力一次要扛兩三包上九樓,貨多時要往返幾趟。

  隨後就是打包、發貨,光是發貨用的布口袋就要縫幾十件,縫得王力眼睛發花。發完貨後,下午四五點的客流量高峰到了,需坐在電腦前應付客戶各種各樣的問題。直到深夜1點,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王力總算可以下樓,吃一天中唯一的一頓正餐,這時的嘴巴是最忙的,除了吃飯,還要和同行交流,“剛開始做,誰都沒底,互相交流和打氣。”

  第一年帶十多萬元回家過年

  無論幹得有多累,王力從不讓同村人告訴他家人。王力的媽媽說,事後很久她才知道,有一次王力通宵打包,白天還要去市場打貨,當拖著貨走出市場時,突然一下子癱睡在地上,把同行的人嚇了一大跳。“他們就很著急地喊我,王力王力你怎麼了,其實我是實在走不動了”,王力笑著回憶,那段時間體力活幹得不少,如今腰還會時不時疼痛。

  “但是那個時候有動力,賣什麼都能賺。”王力說,淘寶的草創時期,缺少商家競爭,寶貝很容易售出,淘寶也樂於分流量給熱賣貨款,“聽著有人拍下寶貝的提示音,整個人感覺很爽。”

  淘寶商家早年基本靠“爆款”吃飯,即在網上能夠賣出三五萬件的東西,一般被稱為“爆款”。“爆款”的一大特點是不穩定,同一個網店,今天賣出幾千件,明天可能只賣十多件,“因為越火的商品,淘寶越是願意推”,王力說,但買家一般只看寶貝,而不看寶貝所屬的店鋪,這就造成某件商品成了“爆款”,但店鋪裡其它的寶貝鮮有人問津。

  王力就是炒“爆款”的老手,“韓國的李孝利等等明星穿的,都是我在網上炒起來的。”王力說,他會觀察熱播電視劇裡女主角的服裝,然後要求廠家特製類似款式,加上適當的宣傳,“肯定能紅”。

  隨著“爆款”越來越多,不用淘寶賣家特別訂製,那些批發市場的供貨商自然會想辦法去模仿明星穿過的服裝,比如近來最火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女主角千頌伊的服飾,都自有供應商推薦給淘寶賣家。

  那時,像王力這樣每天有千元以上利潤的商家不在少數,他們回憶,只要是做淘寶的,肯吃苦,都可能賺錢,只不過賺多賺少而已。王力算是賺得較多的,做淘寶後的第一年過年,他帶著十七八萬回家,給媽媽買金項鍊,給爸爸買幾千塊錢一件的衣服,父母有些驚訝,不明白兒子開著一個“小小的網店”何以能賺這麼多錢。

  王力的媽媽心疼兒子的辛苦錢,勸他不要大手大腳,王力說,“我花得高興,要是還在做媒體打工,一年哪能有這麼多錢。”

  那年過年,在犀牛角村做淘寶生意的中洲農場人,有的開著車回去,有的帶著十多萬回去。“我們農村的習俗,在外打工辛苦一年,過年回家就是花錢,做淘寶的人過一場年要花好幾萬。”這在只有約兩萬人的中洲農場引起不小的轟動。

  “農場只要會敲鍵盤的都來了”

  2009 年開年,王力帶著十多名老鄉回到了犀牛角村。王力等一批人在農場形成的示範效應,加上本就需要人手,讓一大批中洲農場的年輕人決定出來闖蕩。王力考慮,自己一個人拼了命幹,一年頂多賺20萬,但生意卻明顯還有進一步的空間,有錢大家一起賺,於是他帶著身邊的親戚朋友來為自己打工。

  “我的表弟、表妹、堂哥,這個親戚那個朋友,全部是由我帶出來的。”王力現在的辦公室是村裡的一間出租屋,請了幾十個員工,爸爸負責打貨,媽媽負責財務,“我們又有點事做,一家人又能在一起。”王力的媽媽對現狀很滿足。

  生意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同鄉的人也“開枝散葉”般來到犀牛角村,王力等第一批“淘金者”每人帶十多個老鄉來,這些人有的“出師”後就單幹,每人又帶來一批人,一個帶十個,十個帶一百個,一名中洲人說,農場只要是會敲鍵盤的,幾乎全來了。

  當時最常見的“組合”是,一家三口在犀牛角村租間小房,一人負責電腦前銷售,一人負責去市場打貨,一人負責買菜做飯等雜務。靠著這種家庭作坊式的生意,許多人賺到了“要是打工的話想都不敢想”的錢。

  如今,王力的網店每天能銷售一千多件衣服,收入依舊可觀,他在武漢買了兩套房,在廣州擁有兩輛車。29歲的王力已經結婚生子,生意早已走上正軌,不用他操太多心,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在武漢的妻兒視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