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金的使用

  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湧現出了許多新興的金融業務,信貸資產轉讓業務便是其中一種,各種型別的金融機構包括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在內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來拓展該項業務。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貸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歷來是能否保持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面對紛繁複雜的經濟活動和新的經濟態勢,研究和探索信貸資金使用效率問題仍具有不可輕視的意義。

  90年代中期以來的信貸資金使用情況可用下表列示。該表反映出,1994年後信貸資金使用效率明顯下降,每增加1元GDP所需投入的信貸資金越來越多。如以1998~2002年5年計,貸款增加額合計為67374億元,名義GDP增加額為27936億元,也就是說每增加2.41元貸款額才能增加1元GDP。針對此種情況,周駿教授曾大聲疾呼,認為“經濟中堆集這麼大量的貨幣與貨幣資本,這是一種隱患。我們應該仔細研究貸款效率低下和貨幣流通速度不斷下降的原因,尋求正確的對策,而不應一味要求銀行擴大貸款和貨幣供應”。

  信貸資金使用效率下降的原因

  資金執行軌道有了較大變化,而銀行不能堅持督促國企建立自補流動資金制度。按照1983年改革流動資金管理體制的規定,由人民銀行統一管理流動資金,而並非由人民銀行一家供應流動資金,國營企業應該建立自有流動資金的補充制度。工業企業國撥資金***即國家原撥給企業的定額內流動資金***和企業自補流動資金之和應不低於70%。企業擁有較多的自有資金,不僅有利於利潤的增加,還有助於抵禦危機的衝擊。從實際執行結果來看,起初幾年有些省份尚能執行,但隨著國企本身經濟效益的下滑,企業留利大幅度減少,再加上多數國企熱衷於搞固定資產投資而不願補充自有流動資金,國企自有流動資金的比率越來越小。以情況較好的上海來說,到1995年時,上海地方工業企業自有資金所佔比重已由過去的50%~60%下降到10%上下。我國國企自有資金比重下降後,完全靠負債經營,財務狀況普遍不佳,拖欠銀行貸款的狀況也就一年比一年嚴重。

  1994年匯率制度改革後,基礎貨幣投放較多,央行貨幣供給調控能力下降。1994年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獲得很大成功,進出口貿易順差擴大,央行因收購外匯而投放的基礎貨幣也大幅度增加,不得不用收縮再貸款的辦法來對衝。在央行資產總額中,金融機構貸款在基礎貨幣投放中所佔比重,由1991年的79%下降為1996年的57%,而外匯佔款在基礎貨幣投放中所佔比重,則由1994年的23.8%上升到2002年的49.7%。外匯儲備充沛,有利於我國國際經濟地位的增強和人民幣的穩定,但運用存放在國外資金獲得的收益,只能形成國民生產總值而不能構成國內生產總值,這也是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一個原因。

  90年代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未曾消化,社會成本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良好局面不可能出現。1993~1995年三年出現過兩位數的通貨膨脹,1996年“軟著陸”後,不久就轉入通貨緊縮。當通貨緊縮現象出現後,大家面對這一陌生事物,一時缺乏有效措施,而通貨膨脹時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沒有消除,因此,經濟效益未能獲得顯著改善。相反,生產和流通費用增加頗大,社會成本居高不下。近十年工業成本固然連年上升,農業成本平均每年增加10%,而農產品價格卻仍持續低迷,全社會經濟效益處於低迷狀態,銀行信貸資金使用效率也就不可能好轉。

  中長期貸款餘額猛增,影響信貸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1993年年末,中長期貸款餘額5197億元,為全部貸款額的15.2%。以後絕對額不斷擴大,所佔比重亦逐年增大。1999年後增加尤快,當年餘額為27931億元,2001年為39238億元,2002年更增至48462億元,在全部貸款額中所佔比重上升至34.5%。這種增長態勢仍在繼續,到2003年第一季度,餘額達到52032億元,恰好為1993年的10.01倍。中長期貸款多屬專案貸款,在形成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效應方面,比一般短期貸款弱,短期內難以形成價值和增加社會財富,不能很快有收益回報,信貸資金所能推動的經濟量也就大受影響。

  社會信用度下降,不良貸款增加,七次連續降息未能刺激企業提高效率,反而失去了迫使企業力爭上游的壓力。社會信用度下降幾乎是普通現象,企業借款逾期不還,信貸資金佔用多,週轉慢,產成品佔用資金數額尤為驚人,企業虧損佔用貸款的比例也居高不下,國企吃“資金大鍋飯”的思想並未徹底消除。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雖可使企業減少利息支出的負擔,但利率水平降低後企業缺乏在競爭中取勝的壓力,信貸資金良性迴圈的局面難以形成。

  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的建議

  必須在思想上認清提高資金效益的重要性,承認信貸資金有其自身獨特的運動規律。馬克思在《僱傭勞動與資本》中說過,“資本也是一種社會生產關係”,又說“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於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它體現在一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的特殊的社會性質”。從資本是流動的資金這一角度理解,我們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信貸資金,也要辯證地看待和對待,這樣才能正確地掌握它、使用它,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資金問題涉及到經濟生活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現階段我國經濟執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信貸資金的投入,資金效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既要積極支援經濟的發展,又要堅決維護貨幣的穩定。為此,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信貸資金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獲得應有的經濟效果,也只有在不斷的迴圈和週轉中,才能履行資金增值社會價值,增加社會財富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