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經營與管理包括由哪些問題

  超市的經營與管理包括哪些問題,小編與你在下文中進行探討。

  一、投資超市的主要條件 作為一種新型業態,雖然超市將會有很大的發展,但在進入這一業態之前,我們必須瞭解它的人門條件,否則處於盲目狀態下的投資只能造成規劃的不合理和網點佈局的重複建設,浪費投資;同時急功近利經營定位不準,也會造成企業缺乏競爭力,使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

  1.從發達國家超市的發展經驗看,當人均GDP2000美元時,人們對食品需求的重點由品質轉至便利;3000美元時,開始出現超市;6000一7000美元時,超市進人快速發展期。

  2.從價格上看,超市商品的價格一般要比超級市場高20%左右,便利商店一般不採用降價促銷手段,毛利率較高。按一般消費規律看,只有當年家庭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時,消費傾向開始向個性化和便利化方向發展,人們才有可能願意多花20%的錢來購買這種便利。近年來,我市的年人均收人超過了1000美元,超市已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3.從店址位置上看,商圈內必須要有理想的目標顧客。一般超市商圈半徑為500米,在方圓500米的範圍內至少應有2500一3000個商圈人口。

  4.從營業時間上看,超市要有24小時營業的能力且幾乎全年無休。

  5.從提供的服務速度上看,能夠使顧客在便利商店的逗留時間平均只佔3一5分鐘左右。

  二、超市選址策略 超市一般要選擇有人流的地方,及能提供便利性購物和服務的地方。由於在流動性的顧客中最能體現出超市目標顧客的購買方式-及時性、急需性和便利性,因此超市在選址時,必須將顧客流量放在第一位。從目前的具體情況看,在超市選址時,可考慮新建居民小區的周邊,但一定要開設在人流多的地方,即要有一定流量的流動性顧客群支援。這是因為超市的商圈小,而交叉性布點的情況比較普遍,在穩定性顧客被瓜分之後,倘若沒有一定流動顧客群的支援,超市就很難實現理想的銷售額。

  超市的立地條件:

  1.商圈內有足夠的生活人口。一般情況下,商圈內應保證有3000人以上的生活人口存在***徒步5~7分鐘之內***,這樣才有利於發揮超市的便利功能。

  2.靠近聚集人的場所。能聚集人的場所主要是指政府機構、影劇院、醫院、學校、遊覽地等。它們可以為商店帶來大量的客流。

  3.緊挨車站。這裡的車站主要指地鐵車站,或者是多部公交車彙集、客流量大的公共汽車車站。緊挨車站可以為超市帶來較多的流動顧客。

  4.設在車站“迴歸動線”內。所謂“迴歸動線”是指上車與下車的客流必須經過超市門口的移動路線。

  5.車流的動線多。車流的動線指車輛行走時的移動路線。如商店所在的位置車流的動線很多,超市的流動顧客就多。

  6.附近有寫字樓。有寫字樓就會有客流。一般平均一個寫字樓內的人員可以帶來6個人的流量。 7.附近有單身宿舍或單身公寓。單身宿舍或單身公寓裡的居住者對便利的追求特別明顯。

  8.月房租要在一天的銷售額之內。房租太高將阻礙超市的規模擴張。

  9.競爭者較少。商圈內應儘量沒有競爭者,因為有了競爭對手將使商店的顧客分流,從而影響經濟效益。

  10.店鋪的形狀規則。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商場比較適合超市的經營,便利商店的營業面積一般為100平方米,便利商店的經營品種一般為2000~3 000種,而且多為小包裝商品。

  三、超市的經營定位 ***一***經營特點

  1.便利性。超市能否滿足顧客即刻需求,這是超市最基本的經營定位。由於超市的目標顧客主要是上班族、丁克族、單身族、青少年、部分家庭主婦、大學生、白領職員或工人,這些人大多是快速選取想買的東西,買後即走。

  2.緊急性。當客人突然來訪,家裡的食物、飲料、冰塊不夠,或是平常使用的調料、衛生用紙用完卻又忘記購買,須立即補充的。

  3.非常溫性。夏天需要冰鎮飲料,能立即消暑解渴;冬天需要熱騰騰的食物,如湯類、菜、咖啡、牛奶等,可立即加熱,立即食用。

  4.少容量性。除少數平常須大量消費的商品,消費者會因價格原因而偏向去超市大量購買外,容量少、選擇多樣,或用完丟棄,不必儲存的商品都屬於少容量性商品。

  5.消遣性。當無聊、寂寞時,想吃點零食等嗜好性食物,看些不動腦筋的雜誌、書報,或滿足買點東西、找人談談等願望的消遣性商品。

  ***二***商品定位 超市的商品結構,大致可分為食品、非食品和服務三大類,主要從顧客的便利性與商店本身的有利性出發,經營消費量多,購買頻率高,品牌知名度高,銷售方法簡單,品質一致,附加價值高,競爭性高,毛利率高,季節性強及能按商圈內主要顧客群的需要來進行商品組合的商品。

  這裡需要掌握商品組合的“廣度”與“深度”。所謂“廣度”是指關聯購買的方便性。超市的商品廣度不可能像大型超市那樣包羅永珍,設計超市的商品廣度主要是能滿足顧客順便購買相關聯的商品,如麵包與果醬、黃油,咖啡與糖,牛奶等。深度是某一類***例如飲料類***的品項數很多,而其他類***例如食用油類***的品項數較少,則稱為飲料類的“深度”較強,從而能使顧客形成該超市飲料類品項齊全的印象。

  1.食品類商品的結構定位。超市一般不出售生鮮畜產品和水產品,但食品至少佔全店銷售品項的50%以上。在對食品類商品結構的定位時應特別關注“速食品”和“飲料品”兩大類。常溫性加工食品超市很難與超級市場相競爭,但非常溫性的速食品和飲料品,不僅能適應便利性需求,而且也是毛利率高、週轉快的商品,超市可作為重點開發。選擇誠信可靠的供貨商,並應考慮其物流配送能力;此外,由於汽水、果汁、礦泉水、茶、咖啡、健康飲料等,是超市不可缺少的主力商品,除少數知名品牌的銷售能夠保持長久不衰外,對其他品牌的商品要定期檢視,銷路不暢的應立即去舊換新。

  2.非食品類商品結構的定位。非食品類商品的銷售金額佔超市總營業額的比重雖然不高,但品項多,構成了超市商品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這類商品的保質期較長,一般經營者容易忽視對其數量的控制,或積壓,或缺貨。正確的做法是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非食品類商品中的必備商品要確保其供應數量,不能出現缺貨現象,否則將不利於培養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

  3.服務性商品的結構定位。服務性商品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在導人服務性商品時,要以“便利性”與“有利性”相結合為標準,進行市場調研,評估需求的大小。像代收廣告、快遞信件、沖洗相片;影印、電話傳真、自動提款;資訊提供、家庭生活諮詢等都是可以開發的專案。

  4.不同商圈商品結構的定位。便利商店在不同商圈的商品結構也應體現特色。如建在社群的超市與設在市中心的超市,其經營商品的結構就應有所不同。

  四、超市的發展戰略 近年來我市超市雖然店鋪環境有了較大改觀,經營品種也大大增加,但便利商品仍然缺乏,大多數超市,其經營的商品和服務的方式與超級市場相差無幾,在試圖與超市相抗衡中,忽視了便利商店的自身特色。儘管它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如果其組織、經營與管理不善,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不能“滿足立即需求”這一經營定位,並從商品、時間、空間上去滿足特定消費者在特定情況下的特殊需求,就不能有良好的生存發展空間。

  1.注重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指在超市的組織中建構一個量化與質化的知識系統,讓組織中的資訊與知識,通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創新等過程,不斷地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形成永不間斷的積累。知識管理就是將人力資源的不同方面及資訊科技、市場分析乃至企業的經營戰略協調統一起來,共同為企業的發展服務,從而產生整體大於區域性之和的經營效果。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有收集、篩選、整理和分析資訊,跟蹤最新的科技動態,企業外部環境的調研,企業經營戰略的研討與制定。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贏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壯大的機會。 知識管理強調企業形象、企業品牌、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超市的競爭能力不僅取決於裝置、資金的投人,而更主要來自對無形資產的有效開發和管理。知識管理的主要職能就是為智慧資本創造良好環境,並大力加以培育,即充分承認人在知識經濟中的獨特作用,將“人”作為資源來開發,並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贏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壯大的機會。

  2.大力發展超市的特許經營 超市是最適合採用特許經營的零售業態,其優勢在於能合理配置資源,資訊溝通迅速準確,融資方便及能取得規模效益。 合理配置資源 特許經營可以實現包括資本資源、人力資源和知識資源的資源合理配置。從資本資源看,在特許經營系統中,特許者無需通過資本投人來建立店鋪,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需要做的僅僅是根據特許經營協議中有關條款的規定,為受許者提供各種技術支援和服務,特許權授可以被反覆利用,利用一次便可以擴大一次規模。同時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實現低成本、低風險的快速擴張。 特許經營可以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在特許經營中,由於加盟者本身就是加盟企業的所有者、管理者,因此他們的切身利益與加盟企業的經營業績緊密相關。為此,必定會以極高的熱情、極強的責任心經營好加盟企業。而特許者可以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整個特許經營系統的發展戰略、營銷計劃、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上,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特許經營可以實現知識資源的有效配置。管理模式、品牌、專利、商標、市場營銷經驗均屬知識資源的範疇。只要加人一個適於自己發展的特許經營系統,便可以達到借梯登樓、借雞下蛋的目的。既可以充分享用特許者的品牌優勢,按其統一的經營模式經營,又可以共享知識資源,減少獨自投資辦企業的風險。

  資訊溝通迅速準確 現代企業誰擁有充分可靠的資訊,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特許連鎖企業的網點廣泛,深人消費第一線,企業可以利用龐大的資訊網路和先進的微機管理系統,快速準確地收集、加工、處理資訊,為企業全面瞭解市場,作出正確的決策,提高在競爭中取勝的機率。 融資優勢 企業獨立經營中最為棘手的莫過於資金的籌集。企業很可能因資金不足而喪失良機,或因資金週轉不靈難以求得銀行的貸款而陷於困境。特許經營,由於企業規模大,信譽好,比一般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總部對於財力弱的加盟企業,可以通過與融資機關協商,採取連帶擔保方式,使加盟店獲得擔保。 規模效益 如果能用特許經營方式把眾多的小店鋪組織起來,便能使小店鋪變為“小巨人”,既能充分發揮小店鋪分佈面廣、貼近居民生活的優勢,又能降低各種費用開支,形成規模效益。

  首先,各加盟店鋪必須到總部指定的供應商那裡進貨,可以獲得較多的折扣和優惠條件。其次,直接進貨,減少了中間環節,與供應商穩定的關係又大大節省了談判的費用;特許經營實行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降低了管理費用;各加盟企業享受總公司開發的高附加值的商品,減少了技術開發費用。總之,特許連鎖經營可以以低廉的價格及規模經濟的優勢,形成強大的市場購買力,從而獲取壟斷地位。 眾所周知,選址是關係到零售門店成功關鍵的關鍵因素之一。曾經有句名言叫做“連鎖超市成功的關鍵有3個條件,那就是選址,選址,還是選址!” 由此可見,選址在連鎖商業的日常經營中的地位是多麼的舉足輕重。因為選址是門店的重要工作,所以選址工作受到每個超市管理者的關注和重視。

  好又多公司計劃在四川省南充市城區修建一到兩個大型超市,為了更好的實現最大化的收益,該集團委託本小組協助他們實現超市的最佳選址。好又多公司希望我們的選址位置需要滿足以下兩點:

  1.給顧客提供充足的便利,便利程度主要指顧客到達超市的路途長短以及要儘可能的選在交通比較發達的幹道旁。

  2.顧客在按照便利原則***路徑最短原則***選擇超市時到達所選超市的客流量要儘量的大,因為到達超市的客流量直接影響到超市的贏利。

  基本假設 ***1*** 準備新建的超市可以容納所有到來的顧客,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2*** 超市選擇的最佳地址只受路徑長短的影響,與其他因素無關。

  ***3*** 各個區居民平均分佈於各區。

  ***4*** 居民出行方式都選擇公交汽車,而公交汽車站點設立在各個主幹道的交叉處;居民在主幹道交接點處換乘汽車的時間忽略不計。

  ***5***所建立的任意兩個超市沒有任何區別,其選址也只受總路徑長度的影響,與其他任何因素無關,人們只選擇距離自己位置最近的超市進行購物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