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貸緊縮

  所謂信貸緊縮,是指經營貸款的金融機構提高貸款標準,以高於市場利率水平的條件發放貸款,甚至不願發放貸款,從而導致信貸增長下降,使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信貸緊縮的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信貸緊縮的內容

  一般來說,信貸緊縮是指經營貸款的金融機構提高貸款標準,以高於市場利率水平的條件發放貸款,甚至不願發放貸款,從而導致信貸增長下降,信貸資金難以滿足社會再生產的合理需求的現象。

  信貸緊縮條件下,企業通過銀行系統獲得的資金趨於下降,尤其是中小企業受到的信貸約束影響更大。這是因為中小企業的信用級別低,而且缺乏銀行之外的其他融資渠道。信貸緊縮一旦形成,實體經濟部門的資金缺乏可能會使經濟活動迴圈發生"中斷",尤其是持續的信貸緊縮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

  信貸緊縮是一種總體現象,而不是個別現象。單個企業或專案融資條件的提高,並不一定意味著經濟迴圈活動中出現信貸緊縮。只有總體信貸增長出現下降,表明銀行普遍地提高提供貸款條件,才是通常意義的信貸緊縮。

  信貸緊縮的問題

  原因

  為什麼不良貸款是信貸緊縮形成的直接原因呢?如果金融機構現存的或潛在的不良貸款比例處於正常區間,金融機構便沒有必要把信貸供給壓縮到正常市場水平和投資專案收益率對應的水平之下。然而,信貸緊縮一旦形成,原有的信貸可獲性和利率之間的關係被打破,金融機構的信貸標準相應地提高了,致使一些處於邊際貸款的企業難以獲得貸款,其正常的經營被中斷,便可能出現虧損,產生新的不良貸款,一些業已形成較高比例不良貸款的企業難以通過新增貸款進行技術革新,提高產品質量,致使不良貸款比例上升。這樣,信貸緊縮成為產生新的不良貸款的原因。

  執行貨幣從緊的信貸政策

  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提出了2008年執行貨幣從緊的信貸政策,包括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擴大國債、提高貸款門檻、加大發行央行票據、擴張股市直接融資等,都會給銀行資金帶來很大壓力,按照當前銀行75%的存貸比率、14.5%的準備金率、還有4%左右的庫存現金和備付金的規定,預計銀行2008年信貸規模會大幅萎縮,這將給中小企業造成直接衝擊。

  在貨幣緊縮政策的指導下,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將更加謹慎,也會優中選優,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企業集團、大型企業、重點專案是各商業銀行優先放款的目標,向這些優質企業發放貸款不僅風險性小,流動性強,而且綜合回報率高,可以給銀行帶來貸款以外的諸多利益。可中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還無法與之相比,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中小企業要想從銀行得到貸款扶持將會更加困難。

  信貸緊縮的成因

  2003年6月以來,央行陸續出臺了一些收緊信貸的措施,包括121號檔案的出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浮息制度、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限制或禁止向五大過熱行業投放信貸資金等貨幣政策。其中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貨幣政策最嚴厲的工具之一,央行連續動用這一貨幣政策工具,旨在遏制貸款過快增長的勢頭,是信貸緊縮的明顯訊號。隨著各項政策的陸續出臺,各地貸款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2004年以來增速逐月下降,巨集觀調控效果逐漸顯現。從四川省實際來看,2004年以來,各月貸款均同比少增,貸款增速逐月減緩。9月末,貸款增速已相當於2002年初經濟啟動時的水平,7月份當月貸款增量甚至還出現了淨下降,表明信貸緊縮時代已經到來。

  首先,信貸緊縮起源於2002年下半年以來的信貸過快增長。據統計,2003年7月末,四川省貸款增速已達19.08%,為近年來貸款同期最高增速,且至9月末貸款增量已超過2002年全年。信貸快速增長一方面是得益於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為了稀釋不良資產從而降低不良率而採取貸款擴張的辦法。其次,信貸緊縮政策也與地方政府對投資的推動使得投資高速增長相關。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工作政績,盲目上專案、鋪攤子,大肆興建各類開發區等,導致投資超高速增長,特別是鋼鐵、水泥等行業投資增勢迅猛。2003年7月末,四川省投資增速高達41.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7.5個百分點。第三,信貸緊縮政策也源於物價持續上漲的壓力。四川省2003年物價月環比漲幅持續擴大,2004年第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已達到4.6%,較上半年又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8%,創下了1997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本輪物價的持續上漲,一方面由於糧食供求緊張,推動糧食價格的快速上漲,從而引起食品等價格指數的全面上漲;另一方面,原油、煤炭等基礎性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此外,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推動也導致物價水平上漲。由於土地價格的上漲,帶動了整個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揚。加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以及居民有效需求的迅速釋放,加速了房價的上漲勢頭。

  信貸緊縮是一種總體現象,而不是個別現象。本輪信貸緊縮,不僅僅是信貸的過度膨脹之後的政策,而且是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了結構性失衡的產物。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巨集觀調控措施,旨在抑制經濟出現過熱。收縮信貸的政策抑制了信貸快速增長的勢頭,具有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