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圖表分析

  外匯儲備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2000年-2010年***

  外匯儲備歷年資料分析

  外匯儲備的影響

  1、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閒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削弱了巨集觀調控的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佔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佔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巨集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巨集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有形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8、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9、迫使國內生產企業倒閉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10、產生鉅額的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11、蒸發本國貨幣的積蓄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12、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準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準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準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