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平小吃店面裝修圖片

  小吃的內涵隨時代進展而不斷豐富和演變,這容易造成小吃內涵和概念的認識模糊,影響小吃餐飲業的經營和發展。以下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展示

  

1

  

2

  

3

  

4

  

5

  小吃的主要發展歷史

  宋代,在吳氏的《中饋錄》中出現了“甜食”一詞,指甜點心。元代在無名氏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出 “從食”一詞,指餅類小食。同時該書卷十二庚的“飲食類”中詳細記述了溼麵食品14種、乾麵食品12種、從食品12種、煎酥乳酪品5種、造諸粉品***粉制食品***3種。

  由此可見,吃點心的習慣在當時已十分普及。到了明清兩代,烹飪技術有了很大發展,這時的點心製作已更加完善。在清人顧仲的《養小錄》中記載:餌之屬***粉食類***16種,果之屬***果實類***24種,粥類24 種,粉之屬***用粉加工的食品***2種。李石亭的《醒園錄》中記述了清代特有的點心,其中的“蒸西洋糕法”和“蒸雞蛋糕法”,是採用西方的蛋糕製作技術。該書中的用“滿洲餑餑法”製作的點心,也代表了清代特有的點心。在汪日楨的《湖雅》中列舉了約20種點心。

  小吃,《現代漢語詞典》裡的解釋有三種,這裡所指的是“飲食業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華飛酸辣粉、茶油等食品的統稱”。北京人又叫小吃為“碰頭食”,大概指的是有別於主食的“冷盤”。小吃的型別可謂五花八門,遍及糧食、果蔬、肉蛋奶各類,酸甜辣各味俱全,熱吃、涼吃吃法不一,遠遠超出了詞典中關於“小吃”所下的定義範疇。

  經過若干年的發展,特色小吃成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走出了地方特色。然而小吃發展到後期,已經有了另外一種涵意。雖然一樣是講究採用當地新鮮的食材,但是製作方法繁複、做工講究,比講究填飽肚子的主餐更為繁瑣,是已經是一種在各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