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的難點在於什麼

  創業的難度在哪裡,每個創業者對此都有各自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資金、專案、能力是創業難點

  日前舉行的一場大型創業諮詢活動上,上海市開業指導中心對1285名正在創業和有意創業的人士進行了一次訪談式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滬上創業群體以中青年為主,學歷層次以高中為主,“知識型創業”並非>主流;微小型創業專案倍受青睞;資金、專案、能力仍是創業中的“攔路虎”。

  資金、專案、能力是創業難點

  中青年是創業主體

  隨著自主創業意識的深入,創業由最初的“失業後的被動選擇”逐步轉化為“主動性創業”,並逐步向年輕群體延伸,更多年輕人在打工之外選擇了當小老闆。“4050”人員受資金實力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知識層次相對較低等因素制約,創業能力稍嫌不足。再加上政府部門相繼推出“萬人就業專案”等就業援助措施,隨著就業機會的增加,“4050”人員的創業願望有所降低。

  “知識型創業”非主流

  研究生在內的大學生創業曾一度掀起熱潮。經過幾年的實踐後發現,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實踐能力較弱,創業成功率較低,目前已處於理性迴歸階段。絕大多數大學生還是選擇“先就業後創業”的方式,在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後再創業。而風險基金等投資機構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方面也更加理性和謹慎,這也是“知識型創業”比例較低的原因之一。

  七成人兩年內想創業

  調查資料顯示,在打算兩年內自主創業的72%人中,中等學歷者***高中、中專、職校***約佔76%,高於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者。

  為鼓勵創業,近年來國家和各地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就上海來說,目前開業貸款7萬元以下可免擔保;浦東新區近期出臺了人力資本可做註冊資本政策。這些政策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加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市場充滿商機,這些都是創業者的信心來源。

  微小型專案最受青睞

  創業者在投入上表現出相對謹慎的態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創業群體資金實力有限,“小本經營”居多,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創業者的創業觀念日趨理性。“從小到大、一步步來”的觀念正深入人心,不少創業者特別是初次創業者都認識到,高投入並非一定能帶來高收益,而且意味著高風險。因此,投入較小部分資金“試水\",先站穩腳跟後再逐步做大做強,成為大多數創業者的選擇。

  資金不足是最大瓶頸

  資金、場地、專案、能力一直是創業者面臨的困難。此次調查中,“資金不足”首度成為自主創業的最大瓶頸;其次是經營場地和專案。

  目前,針對創業者最為頭疼的難題,上海市和各區縣政府相關部門都在積極尋求突破。如16個區縣已初步物色54塊房產用於建設創業園區,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針對創業者能力不足、創業經驗缺乏的問題,勞動部門專門開設了創業培訓、實訓,還有專家志願團隨時作為創業者的“智囊團”。

  大學生創業選擇專案是最大難點

  創業熱潮在高校湧動,但大學生創業從哪裡起步?昨日,武漢工商學院介紹:該校學生記者對4所高校的300名在校生或畢業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67人有過創業經歷或創業想法;他們之中,近八成認為選擇創業專案“十分艱難、迷茫”。“我上大學後就想創業,直到大四才找到好專案。”武漢工商學院2010屆畢業生朱鍾琦回憶,2009年,團省委聯合通訊公司實施“勵志營業廳創業專案”,以無息貸款形式扶持大學生創業。上大四的他和同學通過競標申請到該專案,投資少、校園客戶群體穩定,創業開端較順利。如今,他已擁有1家公司和5家校園營業廳。

  一個月前,武漢輕工大學大三學生李雲傑與人合夥,在校園周邊開了一家水果店,然而競爭激烈,水果也易爛,目前還在虧損。“自己沒有經驗,很難選擇創業專案,看不清市場行情,也不知道適合做什麼,很迷茫。”他希望有人指點迷津。

  湖北中醫藥大學大二男生王凱鵬一直有創業想法,家人願意資助,卻找不到好專案。朋友建議合夥開奶茶店、餐館、網店等,他都覺得不合適,遲遲不敢邁開創業第一步。

  近幾年,為鼓勵大學生創業,政府部門出臺許多優惠政策,甚至允許學生休學創業。但大學生經驗和閱歷不足,往往在選擇專案上缺乏判斷力。武漢工商學院團委書記吳豔認為,應多方共同努力,為學生推薦一些市場前景明朗、適合學生創業或加盟的專案,並跟蹤指導,“扶上馬,送一程”。學校除提供場地、創業指導和服務外,還可邀請企業家、創業成功的大學生來校傳授經驗。學生本人也要積極向他人取經,多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多做市場調查,尋找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