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家案例

  大家都知道,創業不易,不僅需要資金,需要技術,更需要有一個好產品或者好服務。然而,草根的創業往往是白手起家,甚至憑著一碗稀飯作本錢,就能創出一番事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雷建明:退伍兵6000元白手起家創業賺千萬

  14年前,退伍軍人雷建明為了結束和妻子兩地分居的生活,毅然走出了家鄉大別山,來到武漢創業。憑著東拼西湊的6000元本錢,他一頭扎進了傢俱銷售行業,從一家地下商場的20平米場地起步,到如今經營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從零打碎敲的小本經營,到品牌代理;從白手起家,到家財千萬。一路走來,雷建明最感謝的,是對他不棄不離的妻子。

  準爸爸為愛而創業

  1991年冬天,雷建明覆員退伍,先後在省委黨校、武漢展覽館做保安工作。1995年底,他回到老家羅田縣電大政教處工作,並如願迎娶了心愛的姑娘陳玲利。

  婚後,雷建明介紹妻子到武漢某傢俱城做營銷員,夫妻倆開始了4年的兩地分居生活。

  2000年暑假,陳玲利懷孕了。雷建明興奮之餘,猛然想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孩子出生後,難道讓妻子獨自操勞帶孩子嗎?別的小朋友每天都有爸爸媽媽的共同陪伴,難道我只能一個月陪一兩次孩子嗎?

  最終,雷建明下決心自己創業。可做什麼專案呢?彼時,他心裡並沒有底。賣了4年傢俱的陳玲利提議,“做生不如做熟,我們就做傢俱生意吧,利潤也可觀。”

  就這樣,雷建明夫妻踏上了創業之路。當時,他們所有積蓄僅2000元錢,又向親戚朋友借了4000元錢,就是所有的創業本金了。他們找到開業不久的漢口火車站地下傢俱城,租下20平方米的場地,然後到武昌和平傢俱大世界進了一批桌椅板凳床。令他們驚喜的是,短短几天,這些傢俱就銷售一空了。

  夫妻倆信心大增,起早貪黑,幹得格外起勁。一個月下來,竟淨賺了6000多元,這是雷建明在羅田上班近一年的工資。

  賣場的生意越來越好。雷建明一個人包攬了採購、搬運、送貨、安裝的活兒,妻子挺著大肚子在賣場招呼顧客,小兩口雖然累,但心裡卻是甜的。

  很快,他們購置了專門的運貨車,並在女兒出生之前,在漢口買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18萬“學費”買回的經驗

  2003年,雷建明遭遇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次挫折。

  當時,廣東一家廠商向雷建明推薦“套房傢俱”,經過初步考察,他感覺,“套房傢俱”在武漢應該有市場,於是和對方簽訂了專賣協議。

  回武漢後,雷建明一面裝修門面,一面迅速尋找下游特定客戶,簽下了幾單合同。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但“意外”出現了,約定的交貨日期臨近,廠家卻遲遲沒有發貨。雷建明急了,他連夜趕往廣東,卻發現廠家囿於生產規模,根本不可能按時發貨。而和雷建明建立聯絡的人,只是廠家的一個小股東,沒有話語權。在關鍵時刻,那個小股東竟玩起了失蹤。

  這一次波折,光專賣店裝修,雷建明就損失了近18萬元。這也讓他“買”到了寶貴的經驗:找合作伙伴,一定要找有實力、講信譽的企業。

  2004年,雷建明抓住了事業騰飛的機遇。經過認真考察和判斷,他拿下了成都港府太子傢俱在武漢地區的獨家代理權。選對了合作伙伴,他的事業就此踏進“快車道”,如今,他的“港府太子傢俱經營部”分佈在武漢三鎮的6個賣場,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在漢口北,他自建了佔地面積逾3000平方米的大型倉庫和附屬建築。銷售觸角,遍及武漢和周邊地區。

  誠信煉就銷售“絕活”

  從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到成功企業家,雷建明仍不改樸素本質,衣著不講名牌,只求整潔得體,待人接物真誠熱情。對待事業,他仍是事必躬親,六個賣場,他每週幾乎每天一個賣場地輪流巡視值班,和基層銷售人員一起,親自接待客戶。

  雷建明笑言,他有一個“絕活”:凡是第一個跨進他賣場的客戶,經他接待,基本不會再去其他賣場。而在他店裡購買過傢俱的客戶,下次多半還會來找他,並且會帶來其他的客戶。其中訣竅是什麼呢?雷建明說其實很普通[來源:”

  上個星期六,記者去漢口北一個賣場採訪雷建明。只見男女老少十幾個人正圍著他,他耐心地對他們一一講解:兩米四的背景牆前為什麼最多隻能擺個兩米二的電視櫃?餐桌和餐椅該如何搭配?記者一打聽,那群顧客是從紅安過來為新房買全套傢俱,而推薦他們來的,正是雷建明的一個老客戶。

  已近午飯時刻,雷建明又一一地指點客人,在哪裡可以吃到既衛生又可口的飯菜。而他和店員卻忙得顧不上喝一口水。僅在午飯前後的兩三個小時,雷建明就和店員一起接待了三撥客人,每一撥客人都在他店裡買了三萬元以上的貨品。

  傍晚,店子打烊後,雷建明又專程到倉庫去檢視第二天要發的貨準備好沒有,叮囑倉管人員,一定要儘早發貨,在與客戶約定的時間之前,送貨到指定位置。答應客戶的事,一定不能打折扣。

  採訪最後,記者問雷建明,創業多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麼?雷建明想了一想,說:“做生意,能吃苦是基礎;誠信,是根本;此外,就我個人來說,有個好老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夫妻同心,家和業興。事實上,家庭和事業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妻子除了是我的貼心人,同時也是我的最佳合夥人。”

  案例2:美味特色天香糕 草根創業新財路

  天香糕***又叫菊花糕***,本是古城西安宮廷御用的特色食點。它採用五穀糧食加入果醬製作而成,綠色天然,營養健康,味道豐富。可以做出草莓、香蕉、藍莓、紅豆、綠豆、玉米、香芋等20多種口味。剛出爐的天香糕,帶著嫋嫋煙霧,香飄至鼻,口感香甜爽滑,吃起來清香陣陣。清淡而不寡味,爽甜而不油膩。冷熱皆食,飯後享用天香糕,還能健胃消食,簡直堪稱小吃極品!

  由於天香糕準確定位於學生市場,再加上西安海濤小吃的張海濤老師在推出前對產品進行了精緻的改良,所以天香糕博古納今,既歷史悠久又新意十足。因此,迅速風行全國,著實引領了一大批草根創業者成功緻富。

  陝西漢中的孫蕊,既是最年輕的草根創業者,又是藉助天香糕成功緻富的典型。孫蕊今年才22歲,畢業於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由於是專科畢業,再加之所學並非專長,所以一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的困惑。從農村走出來的孫蕊,不甘心大專畢業後仍回老家種地、結婚。她心想,天無絕人之路,找不到工作,我就創業!於是,孫蕊便通過網路上的致富資訊,篩查適合自己的創業專案。孫蕊一沒技術、二沒本錢,一度看好幾個專案,但都因投資過大或風險過高,所以遲遲不敢貿然行動。

  聰明的孫蕊靈機一動,我何不去各大網站的論壇轉轉,看看投資者呼聲最高、信譽最好的專案是什麼?這樣,一來降低了投資風險性,二來成功的機率也會更高。論壇的帖子鋪天蓋地,對專案的評述也褒貶不一,但西安海濤小吃培訓中心推出的眾多小吃專案,卻個個都有好評。同時這些小吃專案的投資均不超過千元,每日的利潤卻相當豐厚。

  學員的眼睛是雪亮的。孫蕊決定親赴西安海濤小吃培訓中心。張老師為人的熱情與誠懇,讓孫蕊頗為感動,再加之天香糕的特色和美味,當即便征服了這位遠道而來的加盟者。況且天香糕一個成本不到0.1-0.15元錢,零售0.50元/個,很多人一天可以賣400多個,一天平均能賺160元,一個月高達5000多元。

  如今,孫蕊已經學成技術,回到了陝西漢中。她攤位的選址在一家小區的市場門口,周邊僻臨學校和公園。早上六點,勤勞肯吃苦的孫蕊便早早擺好了攤位。她說:“趁早上出來晨練的老人多,這是賣天香糕最好的時段,再加之孩子們上學必經孫蕊的攤位,所以六籠屜的天香糕不到中午就可以賣完。趁著下午的時間回家稍事休息,再蒸個五六籠屜,好出晚間的夜市。從早忙到晚,雖說辛苦一些,但每天兩三百元的進賬,還是讓孫蕊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案例3:羅代友:草根創業者30萬玩轉羅家坡生鮮O2O

  草根出身的羅代友,歷經十年打工生涯,許下一個“20萬元的承諾”後,闖入生鮮020,建立“羅家坡”網上商城,30家線下實體店蓄勢待發。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甚至沒有野心,卻聲稱要做“不燒錢的電商”,他到底打算怎麼玩?

  十年打工路成金牌銷售

  從08年開始創業,羅代友的生活並沒有按照計劃一天天地好起來。他走上創業這條路,並非是為了所謂的“追逐理想,實現價值”,只是按照生活的慣性驅使,沒有想著“抗逆”。

  羅代友出生於重慶市榮昌縣一個名叫羅家坡的村鎮。因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後他就從父母肩上接下家庭的大梁。1998年,17歲的羅代友到廣東珠海,在一個染整廠成為了一名普通工人。他在機器轟鳴的車間,每天要站立十幾個小時,第一個月只拿到230元的工資。

  “在南方打工幾年,開開眼界,賺點錢後再回家做個小生意”,當時,親朋好友多以此“路線”來指點羅代友。

  為了賺到“生意本錢”,羅代友打算從事“好找錢”的銷售工作。但是,邁出第一步並不容易。他離開染整廠後做了保安。為了補習銷售知識,他報了函授課程學習市場營銷。課程結束,他便辭去了保安工作應聘銷售。

  低學歷、無經驗,羅代友剛開始的求職並不順利。為了積累經驗,他不得不從事一份沒有底薪的純淨水銷售工作。純淨水公司在七樓,那段時間恰好電梯故障,他和一幫同事每天要將大桶純淨水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扛下七樓。從純淨水到鈑金裝置再到建材,在銷售行業一干就是十年。最困難的時候,羅代友每天只吃兩包五毛錢的方便麵,可他卻從不願意放棄學習的機會。剛開始的那幾年,他學習產品知識、補習銷售技巧,學習記錄每個月都要寫滿兩三本筆記本。

  2006年底,羅代友已經成為了廣東圈內知名的“金牌銷售”,此時他卻選擇回到了重慶。他沒有忘記最初的計劃——該回去做生意了。

  開店失敗另謀專案

  從廣東回來以後,羅代友憑藉十年來在廣東積攢下的資金,開了家電子元器件銷售店。本來想著能靠廣東那邊的關係以低成本價格進貨,到重慶轉手賺差價。可是開業後,生意並不景氣。經過調查,羅代友發現了原因:原來重慶的市場不像他想象的那樣,大型國企購買電子元器件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而大型私企則在沿海地區設有自己的採購,拿貨價並不比他的高。

  大企業的生意一旦失去,就喪失了發展擴大的機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羅代友正在糾結眼前的生意要不要繼續時,一位好朋友找到了他。

  羅代友的朋友在政府機關上班,早在2011年的時候,就曾經找過羅代友,希望一起做個專案。可當時羅代友正忙著電子元器件的生意,只是和朋友經常交流,並沒有下決心去做。而現在,生意受挫,換一門生意,也不失為一個機會。

  然而,朋友總是過多顧忌,每次商議總是無疾而終。從2013年3月到7月,那位朋友總是無法下定決心。

  “再猶豫下去,我們就沒有機會了,必須馬上做出決定。如果你覺得有風險,我可以給你保證:如果三年之內專案做得不好,你的投資資金可以全部還你。”

  許下這份承諾,羅代友並不是一時衝動。

  2013年7月,羅代友與朋友合資註冊了羅家坡科技有限公司,羅代友出資10萬元,朋友出資20萬元。到底是什麼商業專案能讓一向謹慎的羅代友許下對賭承諾?

  生鮮“三玩”

  羅代友的“新生意”是“生鮮電商”,他要做一個洋氣的菜販子。

  生鮮020是電商領域一直想解決但仍未解決的難題。保鮮、冷鏈物流、庫存,每一個環節對於創業者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羅代友沒有電商經驗,卻敢啃這塊硬骨頭,是因為“他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

  羅代友認為,國內電商目前存在“三宗罪”——

  一宗罪:今天不賺錢是為了明天賺更多的錢;二宗罪:規模等於效率;三宗罪:流量就是一切。

  他認為,電商必須找到可續的發展規劃和盈利路徑,從片面追求規模、不計成本擴張的思維中跳出來,重視企業自身造血能力的打造,實現在企業銷售、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等諸多方面協調發展。

  羅代友的生鮮生意到底怎麼玩?

  舉個例子:一位上班族,由於天天早起晚歸,根本沒有時間去超市、菜市場買菜,怎麼辦?網上買菜。

  當天下午四點之前,從手機微信或者電腦網頁登入“羅家坡”網站,在上面瀏覽、搜尋第二天想吃的菜品,然後電子下單、付款。而羅家坡總部則會在下午六點彙總完所有清單,然後向各個地區的蔬菜基地傳送訂單[來源:

  羅家坡的生鮮020有三個“玩法”:

  第一玩:減法經濟學

  創業初期,不宜揹著過多的包袱上路。羅代友做生鮮並沒有要將所有品類一網打盡,只是從蔬菜開始。而對於覆蓋地區的選擇,他也不是一上來就要快速擴充套件,而是選擇了區域聚焦,農村包圍城市,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啃。比起肉品、水產,蔬菜更容易保鮮,而且每個地區都有蔬菜種植基地,這便為區域擴張提供了便利。

  第二玩:社群商業

  020的關鍵在於線上線下如何打通。羅家坡在線上自建網上商城和手機移動商城,而線下則選擇走進社群與便利店進行合作。

  在每個社群便利店門前掛上一塊“阿里菜菜生鮮連鎖”的招牌,網上購菜的使用者回到社群順便取菜,便捷性大大提升。每完成一單,羅家坡就會給超市一筆提成,一年下來平均能為社群每家超市增加數萬元收入。

  第三玩:大平臺

  生鮮020只是個切入點,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利用網上買菜粘合用戶後,羅代友希望打通整個線上與線下的生活圈。以後,使用者不僅能在網上買菜,還能在網上訂餐、洗衣、理髮等,完成對社群經濟的線上整合。

  從羅家坡創立的第一天起,羅代友可謂步步為營。與社群便利店合作掛牌連鎖,不僅是為打通渠道考慮,還為了利用社群人流形成品牌的廣告效應,省下一筆不小的廣告費。每個地區的羅家坡分站,羅代友並不採取直轄,而是走加盟模式,利用加盟商的本地資源與優勢撬動市場。

  羅代友說自己沒有野心,但並不意味著不謀發展。他只是想著先把視野所及的幾百米走好,然後再考慮下一個幾百米。他或許不是一個激情四溢的野心家,但卻是一個踏實穩健的實幹家。他笑言:“如果非要找一個野心,我希望羅家坡電商做起來後,能回到我的老家羅家坡。將那裡打造成一個像華西村一樣的地方,實現圍繞生態農業的生產、製造、一體化的示範點,讓羅家坡成為‘天下第一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