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勵志故事

  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瞭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一些你看過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有的人創業是辦廠,有的人創業是開店,但還有創業的人既不辦廠也不開店,而是搞養殖專業。這裡要給讀者介紹的就是一位靠養殖發家的創業者,而且還是一位80後的創業者。

  這位被喻為“泥鰍王”的創業者便是姜林虎,江蘇常州武進區人。姜林虎的家庭是一養殖專業戶,他父親養了幾十年的珍珠,所以從小姜林虎就對養殖很感興趣,並且也積累了一定的養殖經驗。2004年7月,姜林虎高中畢業後,他父親給他聯絡了一所專本連讀的大學,雖然要讀5年時間,但畢竟能得到一個本科文憑。姜父滿以為兒子會高興地去讀大學,因為讀了大學就可以跳出“農門”了。不料,姜林虎根本不願意讀大學。在他看來,花一筆錢去讀5年書,還不如用5年時間自己來創業,不僅不用花錢,還可以賺錢,養殖之餘自己同樣可以學習知識。

  姜父見兒子執意不願意讀大學,一心要搞養殖,也沒辦法,只好由他了。姜家養了400多畝河蚌,收益還算很不錯。剛畢業的姜林虎一時沒有找到什麼事做,就跟著父親學著養珍珠。姜父以為兒子是要幫助他一起養珍珠,覺得這也是件好事情,畢竟自己也需要個好幫手。不料,後來姜父的願望落空了。2006年時,姜林虎偶爾從網上意外獲悉養泥鰍是一個非常好的致富途徑,於是向父親提出要到外面去考察一下泥鰍的養殖和市場情況。姜父得知兒子對養泥鰍很感興趣,便同意了兒子的要求,並派了一個有水產養殖經驗的楊師傅跟著兒子。

  由於常州當地沒有什麼養泥鰍的,更沒有形成一個泥鰍銷售市場,所以,楊師傅帶著姜林虎去了養泥鰍較多的安徽。在安徽,楊師傅帶著姜林虎轉了很多的水產市場。由於姜林虎年齡還不到20歲,看起來就象個不懂事的孩子,所以他在水產市場轉悠,別人都不太在意,加之姜林虎嘴甜,跟人一口一個叔叔、阿姨地叫著,裝著對泥鰍非常感興趣的樣子,問價錢,打探行市,尋找泥鰍苗的貨源,別人都毫不戒備地告訴他,甚至連電話號碼都給了他。

  安徽水產市場轉一圈下來,姜林虎對泥鰍養殖有了更深的瞭解。他自己算了一筆賬,一畝水塘可以投入泥鰍苗1000公斤,等收穫時至少可以長到20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22-25元價格計算,扣除成本,每畝水塘至少可賺10000元以上。養螃蟹、黃鱔每畝的利潤不過2000元,而養泥鰍卻是它們的好幾倍。姜林虎更看重的是泥鰍的銷售市場。因為泥鰍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豐富的維生素B1,且是其他魚蝦的3-4倍,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為“水中人蔘”,在我國的廣東、浙江、福建等許多地方都倍受消費者青睞,甚至在日本、韓國等地都十分俏銷。

  在外面考察了一番市場後,只是瞭解了銷售環節和引進泥鰍苗的途徑,對於如何養泥鰍姜林虎還是一知半解。為了學會養泥鰍的技術,姜林虎又跑到蘇北、江西、安徽等地拜師學藝。每到一地,他就四處打聽泥鰍養殖場。找到一個養殖場後,他都要使出各種招數求人家教他養泥鰍的方法和經驗。為了能夠學會泥鰍養殖,姜林虎甚至不惜給人當免費的小工,整天泡在養殖場。姜林虎一邊給人當苦力,一邊偷師學藝。經過一年多時間在各地的拜師學藝,姜林虎終於學會了如何養泥鰍。

  2007年7月,在父親的幫助下,姜林虎租用了10畝水塘,採購來泥鰍苗,並按照自己所學到的泥鰍養殖技術,開始試驗泥鰍養殖。沒想到只是短短的3個來月時間,姜林虎所養的泥鰍就長大了3倍多,用不了多久就可拿去賣錢了。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養殖的泥鰍很快就要出成果了,心裡感到很興奮。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姜林虎的泥鰍即將收穫的前夜,500餘斤的泥鰍一夜之間突然全都死掉了。看到這一情景,姜林虎又急又氣,好幾天都吃不下飯。為了搞清自己的泥鰍突然死亡的原因,姜林虎走訪了武進區農林局的專業人士,並向農業水產方面的專家請教。經過專家的指導,姜林虎終於找出了自己所養殖泥鰍死亡的原因。原來是由於水塘養殖的泥鰍密度較高,使水塘裡缺氧,導致水塘裡的蚌死亡。蚌死亡後蚌殼汙染了水質,才造成泥鰍死亡的。

  找到了泥鰍死亡的原因後,姜林虎信心更足了。姜林虎的父親見兒子確實想幹一番事業,有決心有信心,於是給予他大力支援。家裡給姜林虎投資了150萬元,挖了18口水塘,面積達80餘畝,全都用來養殖泥鰍。重新養殖泥鰍,姜林虎做得可認真了。他每天清晨5點多鐘就起來了,先到水塘邊仔細巡視一圈,然後回來自己配置專用的泥鰍飼料;給泥鰍喂完飼料,姜林虎還要給水塘清淤、消毒等。泥鰍養殖的每一件事,姜林虎都親自做,他生怕再出現意外。畢竟投入了150多萬,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的了。雖然姜林虎每天起早貪黑地幹,又苦又累,但是他感到很欣慰,因為泥鰍在他的精心飼養下,長得很快,一條能夠長到一兩重了。

  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姜林虎養殖泥鰍取得了成功,一年下來收穫的泥鰍高達15萬斤。按每斤10元計,他一年可賺150萬元。姜林虎養殖泥鰍不僅是產量高,而且銷路也很好,能賣到全國各地。為了把銷路拓得更寬,姜林虎就從網上查詢泥鰍批發銷售。他意外查到連雲港市有一家韓國公司在國內大量收購泥鰍出口到韓國。姜林虎想,如果找到這家公司,把泥鰍賣給他們,就可以讓自己的泥鰍出口了,而且還可養殖更大面積的泥鰍。姜林虎開車跑到400公里外的連雲港去找這家公司,由於他沒有任何關係,人家不瞭解他,所以第一次沒能進入公司去找負責的經理。但姜林虎沒有氣餒,他始終惦記著這件事。後來,在一朋友的引見下,姜林虎終於見得了這家韓國公司的曹經理。與曹經理詳細交談後,曹經理對姜林虎養殖泥鰍的情況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姜林虎也知道了韓國人非常喜歡吃泥鰍,並把泥鰍當成養身補品。韓國一年需要進口1.2萬噸的泥鰍。與曹經理告別時,姜林虎熱情邀請曹經理到常州去收購泥鰍。曹經理欣然答應了,稱只要泥鰍養得好,產量能夠達到5000公斤,他一定全部收購。這家韓國公司的曹經理沒有食言。他親自帶人一起來到了常州考察姜林虎的泥鰍養殖場。看到姜林虎所養的泥鰍又大又好時,曹經理全部收購了姜林虎的泥鰍。

  經過兩三年的泥鰍養殖,姜林虎已經完全掌握了泥鰍的養殖技術,而且還能夠做到把泥鰍養得又大又肥。確實,泥鰍的生命力極強,適應能力也很強,池塘、湖泊、河渠、水庫、稻田等地方均可養殖。這項養殖屬於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的致富專案,一畝地的純利潤能夠達到2萬元。姜林虎開始考慮到,如果把周邊村子的鄉村們都發動起來養泥鰍的話,那麼就需要開拓更大的銷售市場。

  姜林虎發動周邊的鄉親都來養殖泥鰍。對於願意養泥鰍的,姜林虎就把養殖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並把泥鰍苗賣給他,對於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都幫助一一解決。姜林虎自己則專門從事泥鰍的銷售網路建設。因為養殖泥鰍鄉親多了,泥鰍的產量會更高,這需要有一個龐大的營銷網路。姜林虎一面在網路上想辦法,利用現代最新的資訊科技進行泥鰍批發;另一方面,與全國各地經銷商聯絡,擴大經銷商隊伍,力爭把泥鰍賣至全國各地。武進區奔牛鎮政府見姜林虎主動帶領鄉親共同致富,便給予他更多的政策優惠和支援,鼓勵他帶領鄉親們養殖泥鰍共同致富。如今,姜林虎帶領當地的鄉親們把泥鰍養殖事業做得紅紅火火,成了當地致富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