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必養腎的具體內容***5***

  養生必養腎之太溪穴——補腎回陽、修復先天之本的要穴

  沈大夫觀點:

  ● 太溪穴處腎經的經氣最旺,具有明顯的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 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就必須啟用腎經。

  太溪,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輸穴就是本經經氣匯聚之地,是古代醫籍中記述的“回陽九穴” 之一,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原穴就是腎臟的原氣居住的地方,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裡。太溪穴合二為一,所以太溪穴處腎經的經氣最旺。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也就是說,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溪穴都能治。

  《會元鍼灸學》中有這樣的記載:“太溪者,山之谷通於溪,溪通於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其大志,故名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就是大的溪流,也就是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從這個釋名可以看出,此穴可以源源不斷滋養人體的腎臟之水,與腎臟的健康息息相關。

  所以說,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就必須啟用腎經。而要啟用腎經,就要從太溪穴著手,也就是從源頭開始,太溪穴就是腎經的源頭。通過按這個穴位,讓它再撞擊、通絡別的穴位,最後把整條腎經都打通,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最後,你就會發現整個身心在不知不覺中都改善了。

  太溪穴如此重要,它到底在什麼位置呢?太溪穴很好找,它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手指按揉有微微的脹痛感。

  有人經常足跟痛,這就是腎虛。您應多揉太溪穴,順著太溪穴把腎經的氣血引過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鮮血液就會把淤血衝散吸收,然後再迴圈帶走。為什麼會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裡不動了,造成區域性不通,不通則痛。你把好血引過去,把淤血衝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幫助衝散淤血。

  有人經常咽喉幹,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可以一邊按揉一邊做吞嚥動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如果家裡有高血壓、腎炎病人,也可以經常給他們按揉太溪穴,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且對尿蛋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手腳怕冷或發涼的人,可以在睡前按摩太溪穴,在每天反覆刺激之下,慢慢會感覺到暖和的。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上的大穴,而且還是全身的大補穴。眾所周知,足三裡穴是人體的第一長壽穴,它是胃經上的合穴,偏重於補後天,而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腎回陽、修復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養生必養腎之照海穴——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強腎降火妙穴

  沈大夫觀點:

  ● 經常用嗓子工作的人,在每次趕場演出前或熬夜演出後,如果感覺嗓子不舒服,都可以用手揉摁照海穴來進行預防和治療嗓子幹痛。

  ● 睡前揉幾分鐘照海穴,不僅可以滋陰降火、補腎益氣,而且還可以讓你舒舒服服地睡個好覺,經常失眠的人可以多利用它。

  照海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八脈要穴之一,它位於人體的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通陰蹺脈,具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能。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照,即照耀;海,大水之意。照海就是指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該穴不但能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還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配腎俞、關元、三陰交等穴位,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一次,一位從事演藝工作的朋友抱怨說,嗓子幹痛,都影響演出了。我瞭解了他的情況,就告訴他:“彆著急,我有辦法,保你嗓子很快就能好,而且不會耽誤工作。”他非常高興,讓我教給他,我說:“你坐在床上,把兩隻腳心對齊,在內踝下有一個小坑,用力往下摁,摁的時候藝嘴不能說話,等感覺到有津液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嚥下去,否則就不靈了。”後來他告訴我說我的方法非常管用,他一直在用這個方法保護嗓子。

  其實,不光是他,凡是經常用嗓子工作的人,在每次趕場演出前或熬夜演出後,如果感覺嗓子不舒服,都可以用手揉摁照海穴來進行預防和治療嗓子幹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偏方,就是每天用金環石斛10克泡水喝,長期堅持服用,可保嗓子無憂。照海穴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照海穴在奇經八脈中屬陰蹺,與足少陰腎經交會,既能補益又能清熱。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如果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就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因此,只要我們感到嗓子不舒發胸口發悶,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揉這個穴位,滋腎清熱,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一切上火症狀都會緩解。

  不過,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在按揉照海穴的時候,藝緊嘴巴,不能說話,如果感覺到嘴裡有唾液了,也一定要嚥到肚子裡去。因為,唾為腎之液,唾液也有滋補腎精的作用。腎精充足了,火自然下去了。

  按揉照海穴不僅能治療嗓子幹痛,還能治肩周炎。方法也很簡單:坐在床上,屈膝,腳底平踏在床面,自己用雙手拇指分別揉摁兩側內踝下的照海穴 ~ 分鐘,刺激量以自己產生酸脹的感覺為宜,每天堅持按揉1~ 3次。

  此外,如果你有失眠證,也可以藉助照海穴來緩解。睡前揉幾分鐘照海穴,不僅可以滋陰降火、補腎益氣,而且還可以讓你舒舒服服地睡個好覺,不信你就試試看。

  養生必養腎之俞府穴——調動腎經氣血的不二大穴

  沈大夫觀點:

  ● 有些人總是餓了也不想吃飯,或是總感覺倒不上氣來,經常按揉俞府穴能調動腎經的氣血,解決這些問題。

  ● 腳心發涼是氣血迴圈不暢造成的,堅持按摩俞府穴對於治療腳心發涼很有效。

  腎經是從腳走到頭的,從穴位上講,是起於湧泉穴,止於俞府穴。俞府穴位於上胸部,人體正面中線左右三指寬,鎖骨正下方。俞,輸也。府,體內臟腑也。俞府就是指腎經氣血由此迴歸體內。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餓了也不想吃飯,或是總感覺倒不上氣來,覺得老打嗝兒,就是老有逆氣上來。這些都是腎不納氣造成的,需要及時把氣血調上來。經常按揉此穴,就可以調動腎經的氣血到上邊來。

  一些中年女性還常有這樣的症狀:就是嗓子裡像有一個東西,像有痰,但吐又吐不出來,咽又咽不下去,照X 片又什麼都沒有,就是感覺有個梅子的核卡在嗓子裡,就是梅核氣。通過按俞府穴可以得到緩解,同時按摩太溪、復溜穴把整個氣血都運轉起來,效果更明顯。

  還有一些女性朋友常會感覺腳心發涼,我就曾經遇到過一位,剛剛20歲,卻兩腳心發涼多年。我想,腳心發涼必是氣血迴圈不暢造成的,於是我就讓她用力點按俞府穴,幾分鐘過後,患者馬上覺得腳心發熱,不涼了。到第二天腳心仍很熱。我讓酸持一段時間,從後來反饋的資訊來看,她腳心已經不再發涼了,說明已經痊癒了。可見,俞府穴對於治療腳心發涼是很有效的。

  此外,如果我們碰到有人氣喘突然發作的時候,也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 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