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別飼養泥鰍和河泥鰍的方法

  泥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價值很高,那麼怎樣區別飼養泥鰍和河泥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泥鰍和河泥鰍區別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泥鰍和河泥鰍區別方法

  一、人工苗種適應能力強。

  人工泥鰍苗種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設計的養殖場所成長,適應能力強;而野生泥鰍,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難以適應養殖場固定狹小的空間。

  二、人工苗種吃食快。

  人工苗種從孵化出來起,就開始吃人工培育的飼料,所以吃食快,易吸收;而野生苗種,吃慣了各種雜食,突然吃人工飼料,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當適應後,其實已經錯過了泥鰍生長的黃金時間。

  三、人工苗種不易生病。

  人工苗種與外界接觸少,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長,染上疾病的機率非常小,而野生苗種在野外生長,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也許某些泥鰍本來就攜帶有病原體,對日後人工飼養時,出現的大面積死亡埋下了隱患。

  四、人工苗種成活率高。

  人工養殖的泥鰍苗種的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而野生泥鰍苗種的養殖成活率一般在40%-60%,最高也不過80%。

  飼養泥鰍的方法

  養殖池規格為長15米、寬10米、深1.5米,最好是泥土地面,如果是水泥地面鋪好15釐米的泥土。養殖前對進水口、出水口進行簡單改進,將進水口移至池壁上方,並在進水口處接一直徑為6~7釐米的PVC塑料管,使進水管向養殖池中間延伸約40釐米,同時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裝網罩,防止泥鰍逃跑。

  放苗前,養殖池加水30釐米,將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漿後立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鰍種在下塘後就可攝食到一些天然餌料生物

  在較大容器中配製4%的食鹽水,將野生泥鰍苗倒入鹽水中浸泡4~5分鐘,傷病的泥鰍苗會劇烈蹦跳,體質差的泥鰍苗會發生昏迷、軟弱無力,淘汰這類個體,將在鹽水中正常活動的泥鰍苗進行放養

  池中放水草***水葫蘆等***,漂浮在水面,為泥鰍遮陽隱蔽,夏熱時節不僅可以吸收強紫外線對泥鰍的直接照射,還可調節水溫;水草根系發達,不僅給泥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還可淨化水質,改善飼養泥鰍池內的整個生態環境。水草覆蓋面積佔水面的 2 / 3 左右

  池塘養殖一般放養體長3~4釐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

  期間進行做好參察工作,每天觀察水的顏色,做好滅殺細菌和滅真菌,可用碘三氧或硫醚沙星配合食鹽水全池潑灑

  登上幾個月即可收穫,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飼養泥鰍的要點

  1.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範圍內,飼養在最適24—27℃的水溫範圍。

  2.雌雄泥鰍的鑑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3.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4.泥鰍的飼餵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5.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6. 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

  7. 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


猜你感興趣:

1.小泥鰍的養殖方法與飼養要點

2.最正確的泥鰍飼養方法

3.泥鰍魚養殖方法

4.泥鰍養殖成本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