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最有潛力的行業

  回顧歷史的長河,全球經濟的發展一直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推動。從發明蒸汽機、發電機、計算機,再到因特網的廣泛應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導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大調整,並不斷湧現出新的產業,促進社會進步。關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汽車行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汽車實際是一種交通工具,只不過是由內部發動機提供動力的交通工具,比如說轎車、SUV、客車、公共汽車、貨車等等。廣義上說,可以直接從事汽車本身以及汽車相關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流通、銷售、售後服務,還有一些金融服務,這些都稱之為汽車行業。

  從高校設定的本科專業來說,有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腦科學與技術 等工科類的專業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另外,還有一些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外語甚至是人力資源等輔助性和管理類的專業。至於高職高專專業,比本科更細化, 如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驗與維修技術、汽車整形技術等。

  機遇看點

  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資源部主任徐長明分析,目前美國汽車的產銷量是中國的1.7倍,按照現在的增速,中國有望在兩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 車生產大國。從產量來講,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汽車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中國幾年前超越德國排在世界第三,目前,與第二位的差距在迅速縮小,與第一位 大概還有兩年差距。

  當全球性經濟衰退的陰霾襲來的時候,汽車行業跟經濟鏈上其他所有的產業一樣難逃噩運。這種恐慌在歐美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汽車全球總裁蔡澈在戴姆勒-賓士新年招待會致詞時感嘆:“所有人都感到了疼痛。”

  相對於急劇惡化的歐美市場,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並未“疼痛”。雖然中國市場也應聲出現連續數月的環比下降,但保守估計900萬輛以上的消費需 求依舊讓全球看到了希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一家企業下調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目標,多家國外汽車巨頭反而大張旗鼓地增加在中國的投資,並反覆強調中國已 經成為他們經濟危機下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在北美汽車盛會--底特律車展上,中國汽車繼續成為重要的支撐力量。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製造”的標籤,已經成 為全球汽車行業的一顆定心丸。

  沒錯,危機=危險+機遇。不管外圍環境怎樣惡化,對於國內汽車行業來說,現在或許正是翻身上位的“可乘之機”。搜狐網站的網調顯示,近四成網友認為經濟危機正是國內汽車行業自主品牌壯大的好機遇。

  F1方程式賽車大賽的風靡、“車王”舒馬赫粉絲的瘋狂、駕照考試在大學校園的流行……所有跡象都見證中國汽車行業正迅速崛起。國務院制訂的《汽 車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綱》的基本脈絡和要點也都表明政府將採取措施使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到201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5%以 上,汽車產業出口值超過500億美元。

  篇二:航空航天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航空航天產業屬於戰略性先導產業。世界航空航天市場總額已高達數千億美元,並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我國近年來在該領域的投入明顯增加,一系列鼓勵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陸續出臺並實施。

  有的同學以為學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大概就可以造飛機了,可以設計航空器了,可以去開飛機了。其實不然。航空航天類專業有這麼幾個特點:第一,和 天文、地理、哲學等專業比較起來,它是嶄新的。因為從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上天到現在不到110年,航空航天學科在全世界發展也就幾十年的時間。雖然 它比較新,但和某些專業是比較接近的,像力學、機械、機械工程;第二,綜合性很強。該學科包括設計、動力、製造、人機環境甚至材料、控制等;第三,發展變 化比較快。大家都知道,像民用的空客284、空客380以及可以坐500多人的大民用客機,還有載人航天等軍用民用領域,都是這個專業一展身手的舞臺。無 論是在中國,還是放眼世界,航空航天行業都發展得如火如荼、日新月異。

  航空航天類專業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等,但航空航天事業並不侷限於這幾個專業,它 更包含像資訊、能源、製造等技術的綜合。同時,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航空航天高科技領域的成果已不僅僅應用於航天飛船上,也在逐漸向 電子、機械、汽車等領域滲透。也就是說,學習航空航天類專業的同學一樣能在其他領域大展才華。

  機遇看點

  未來十五年是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將努力貫徹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方針,以大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為目標,以 強化科技基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動力,以凝聚和培育創新型人才為保證,廣泛吸納和採用各有關領域的新技術、新 工藝、新材料,實現系統的整體優化,帶動科技和產業的跨越發展,初步建成創新型航空航天產業,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科技進步、和諧發展的需要。--國防 科工委原主任張雲川

  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進展巨大,由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關注這項偉大事業,有意投身航空航天的考生為數眾多。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在去年, 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相繼成立了航空航天學院。為什麼要成立?據上交大招辦負責人說,因為國家要上大飛機專案,這個大飛機專案有一個研發中心是設在 上海的,也就設在與該校新校區一個馬路之隔的紫竹工業園區。另外,大飛機的總裝線也設在上海,要求的人才非常多,高校也是為了配合這個而培養專業人才。

  篇三:電子資訊產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資訊科技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資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於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資訊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資訊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電子資訊產業的相關專業有電子資訊工程、通訊工程、資訊對抗技術、資訊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磁場與無線技術、整合電力設計與整合系統、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等專業。可以說,該行業涉及的專業很多,以工科專業為主。

  機遇看點

  未來三年,電子資訊產業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於0.7個百分點,三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0萬個,其中新增吸 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保持外貿出口穩定。新型電子資訊產品和相關服務培育成為消費熱點,資訊科技應用有效帶動傳統產業改造,資訊化與工業化進一步融合。

  篇四:輕工紡織食品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衣食住行,人生大事。古來皆然,天下盡知。

  人類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改造著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茹毛飲血、衣不蔽體的時代早就遠去,現代社會裡,衣服穿暖吃飽飯 也都只能算是最最初級的生活需求。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豐富,如何穿得更漂亮吃得更健康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輕工紡織食品類專業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 景下,逐漸走進了考生和家長們的視野。

  大家不要一看到“輕工”“紡織”“食品”字樣,就立刻聯想到在前些年的國家經濟體制改制過程中,那些前赴後繼破產倒閉的相關行業的舊式國企-- 它們衰敗的命運各有各的原因,與行業本身卻是扯不上關係的。情況正好相反,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穩步推進和經濟發展成果的不斷鞏固,輕紡食品行業的整體水 平和經營業績早就大大改善,從而也帶動了高校相關專業的重新崛起。

  看看輕工紡織食品這個家族麾下的成員吧:既有老牌的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設計、食品 質量與安全、商品檢驗,也有新興的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染整工藝、食品工藝教育、輕工生物技術……普通老百姓吃的、喝 的、穿的、用的都齊備了,還進一步研究著怎麼吃才營養怎麼穿才漂亮的課題,為數量日益增長的中產階層人士更好地享受高質量生活提供建議。傳統與時尚的元素 在這裡和諧共處,普羅大眾跟小資中產的日常需要也都能滿足,確實很豐富,很強大,也相當生活化。

  機遇看點

  2009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紡織業調整振興規劃,主要針對2009年至2011年這三年,提出了五大目標。其中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增長,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保持10%的增長率,出口保持8%的增長率。

  曾幾何時,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紡織行業是夕陽產業、落後產業,遠不如汽車電子等行業能起到支柱作用,有的地方還提出要限期淘汰紡織;一些銀行 對紡織業也不看好,認為是高風險行業,見了紡織就不敢貸款。事實上,紡織業為我國的GDP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居民消費佔GDP的49%。這49%裡,服 裝、衣著的消費佔城市居民人均支出的10.77%,農村的衣著消費佔農村居民人均支出的5.9%;全國的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為29%,紡織業的貿易順 差就佔到全國貿易順差的近60%。從2001年到2008年,全國貨物貿易順差83%是紡織創造的……可以說,紡織行業仍是國家支柱產業,儘管受到國際金 融、經濟危機衝擊的影響,同時也有國內巨集觀經濟緊縮政策的影響,但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將大大增強行業的信心。

  據統計,2007~2008年,全國新增食品類專業的高校49所,初步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的全方位的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兩年來,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一次就業率高於80%,少數院校可達到95%以上。據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在食品科研方面立項總計有9個項 目,108個課題,總投入經費達6億多元。同時,食品科技研究在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等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與理論方面取得了具有先進性和創新 性的科技成果,開發了以生物技術、奈米技術以及細胞分子水平為基礎的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和新產品,促使食品工業步入從數量增長向營養、健康和安 全的轉變,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篇五:有色金屬行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和鋼鐵、汽車、石化等產業相比,有色金屬產業是一個相對比較小的產業,似乎也沒那麼“親民”。多數人記憶中的有色金屬也許還就是多年前在課本上 苦苦記憶的一些生僻字,比如釹、鎳、銻、鎂、鈦、鉭……但是,有色金屬的重要性與戰略地位是不容忽視的。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在電力、交通、建築、機 械、電子資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國。高校裡與有色金屬行業聯絡最緊密的就是材料類專業了,如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稀土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另外,地礦類、機械類專業也和有色金屬產業密切相關。

  機遇看點

  “現階段,有色金屬產業在我國實現城鎮化、工業化、資訊化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改變,作為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關鍵支撐材料的地位沒有改變,產業 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因此,通過制定和實施《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採取綜合措施,穩定國內市場,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客觀上形成的‘倒逼’機 制,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動企業兼併重組,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抓住當前國際資源價格下跌的時機,引導企業‘走出去’,獲取境 外礦產資源,力爭在下一輪經濟週期贏得主動權。這對促進有色金屬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篇六:船舶工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在國民經濟122個產業部門中,船舶工業需要其中98個部門為其提供各種原材料和配套產品,關聯面超過80%,其中尤以機械、冶金、電子等行業最為密切。

  高校設定的本科專業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為行業主打專業,像輪機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機械類、儀器儀表類、電氣信 息類等專業也都與之密切相關。因為船舶行業是個技術密集型行業,不但需要高層次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還需要大量一線技術工人。所以,高職高專的學生***如 船舶檢驗、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也可以在此一展身手。

  機遇看點

  2008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首次超過日本,佔世界市場份額提高到29.5%,躍居世界第二名。據統計,每增加一個船廠勞動力大約可帶動上游產業多吸納2.26個勞動力。近五年來,我國船舶工業產值年均增速高達37%,明顯快於全國工業產值年均27%的增長速度。

  2008年全國造船完工量288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2.2%,佔世界市場份額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新接訂單和手持船 舶訂單分別為5818萬載重噸和20460萬載重噸,佔世界市場的37.7%和35.5%。也就是說,全世界三成船舶由中國製造。

  船舶工業在我國重工業中乃重中之“重”,到2015年,我國將以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出現於世,要達到這一巨集偉目標,我國船舶工業必須要有跨越式的發展,而要做到這一步關鍵是人才。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簽約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 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資訊產業有關單位就 業。此外,還可爭取留學資格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挪威、德國、日本等國深造。當然,也可以報考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進一步深造。從教育部的統計看,船舶與海 洋工程專業在2004~2007年的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但我們也看到一個現象:造船企業人才流動與流失的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高層次管理人才、設計技術人才和高階技術工人的流失更為嚴重。就大學畢業 生來說,收入不高是大學生不願從事船舶製造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部分全資國有造船企業的收入跟外資船企和其他行業相比有一定差距。另外,一些大學生認 為,船舶工業屬傳統制造業,工作條件相對艱苦,個人事業發展空間不大,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大學生對船舶工業的選擇。

  篇七:創意產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儘管創意產業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行業屬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它確是一股新生力量,特別在大中型城市,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創意產業又叫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創意經濟等,指以創新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等知識和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通過一系列創造活動,引起生產和 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主要包括研發設計、建築設計、文化藝術、諮詢策劃和時尚消費等幾大類,並涉及諸多行業。

  創意產業對人才需求包括與文化相關的創意設計,如網路媒體、時尚藝術、影視製作、環境藝術、動漫藝術等;與工業、建築相關的創意設計,如工業設 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等;與消費相關的創意設計,如時尚消費設計、服裝設計、廣告設計等;與傳統相關的創意設計,如工藝美術品製作等。由此,與之匹配的 高校專業有語言類、藝術類、新聞類、輕工紡織類、公共管理類等專業。

  機遇看點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在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說,在今年的政協會上,他再次建議提交關於文化創意發展的提案,把創意文化產業的投資 作為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的一個經濟增長點,希望得到更多的政策傾斜,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更大的吸引力。劉長樂預計,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更大的發展應該在 2009年,井噴在2010年。

  當今世界,創意產業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的直接現實。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明確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 造220億美元,並以5%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縱觀全球,發達國家的眾多創意產品、營銷、服務,吸引了 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席捲世界。

  據2009年4月13日社科院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創意產業發展規模正逐年擴大。2008年與2007年相比,創意產業佔GDP比重從 2.49%提高到2.52%,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去年,美國、英國、日本的創意文化產業分別佔GDP的25%、17%、16%。

  以動畫產業為例。有資料顯示,國內現有5600餘家動畫企業,並且每年以300餘家的速度增長,動畫人才的缺口高達百萬。目前,動畫教育行業頗 有欣欣向榮之勢--國內已有數百家專業動畫學院,更有數千所高校開辦了動畫相關科系,“從目前國內動畫教育行業的規模來看,甚至已經超過日本”,有專家表 示,國內動畫教育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解決產業鏈上的人才缺口難題才是國產動畫發展的關鍵。

  有專家認為,受金融危機影響,人們的生活壓力、心理壓力增大,更需要精神寄託、心靈慰藉,更需要宣洩情感、釋放壓力,今後各種輕鬆愉快、價格適 中的文化消費將更受歡迎,電影電視、娛樂演出、音像製品、網路遊戲等,只要內容適應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藝術上精益求精,消費需求都有可能上升。也就是 說,創意產業的潛力是無窮的,關鍵是怎麼適應時代的發展。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