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網際網路創業致富事蹟

  網路發展日新月異,豐富的網路資源不僅為年輕人網路創業提供了便捷和優勢,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年輕人的就業壓力。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分享關於的內容,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阿里巴巴正式登陸紐交所,和一般公司上市由高管敲鐘的慣例不同,本次敲響上市鐘聲的是8名阿里巴巴的客戶,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木瓜坪鄉張家溝村的農民淘寶賣家王志強就是這其中的一位。

  王志強,是山西呂梁的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漢子,出生的他現在剛剛23歲,卻憑藉農村特產做成了一個成功的淘寶商家。如今,王志強不僅打響了王小幫的品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還前往紐約為阿里巴巴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農民店主”王小幫

  農民店主王志強賣“山貨”已經有6個年頭了,但在網路上一直以“王小幫”的名字為人熟知。據說,熱心腸、為別人提供小小的幫助,是“小幫”這個名字的由來。

  “不適合在城裡混”返鄉創業

  王小幫曾經是一名“北漂”。開始,他做過農貿市場起早摸黑賣菜的小販,當過建築工地的小工,給中關村的白領送過盒飯,和城管打過游擊戰,跑過營銷。還在首都開過出租,遭遇過車匪***橫在脖子上的搶劫;吃過老闆拖欠工資、一夜起來不知去向的大虧。

  打工日子裡所遭遇的一切讓王小幫意識到,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打工者,想在城市站穩腳跟,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家鄉有房有地,上了年紀的雙親也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家。為了能照顧父母,王小幫決定回家。春節,他和媳婦捲起鋪蓋,回到了闊別6年之久的父母身邊。

  誤打誤撞網上開店

  因為在中關村“北漂”過,接觸到一些網路知識,回到家鄉時王小幫帶回了一臺電腦。這對於的山西呂梁市臨縣木瓜坪鄉張家溝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

  在北京打工時,王小幫耳濡目染了電子商務帶給人們的諸多便利,一本舊書《網上開店創業手冊》讓他接觸到了淘寶。回鄉之後,王小幫給自家接通了網路寬頻。11月,王小幫在網上註冊了一個淘寶店鋪,想把自己多年買的書,通過網際網路轉讓。開啟了淘寶店,而且居然接到了生意,電子商務的種子就這樣在他心裡生根發芽。

  奧運會期間,王小幫的網上農家店正式開業。把真實的農村展現給廣大顧客,是他店鋪的一大特色。王小幫拍攝了大量當地風土人情的圖片,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遭ps惡搞一夜躥紅

  2月,王小幫決定參加淘寶網“網路創業先鋒大獎賽”,登出了主題為《電腦、相機、鐵驢子、山貨,一根網線串起來,我就是網商》的帖子,講述了自己的打拼經歷和心路歷程。圖文並茂,文字質樸,王小幫的參賽作品被首頁登出。

  網路真的是太強大了!王小幫的憨厚相貌引起各路PS高手的注意,一系列“大肚哥王小幫”的網路形象立時在各大網站論壇迅速流傳。眾多網友蜂擁來到王小幫的店鋪,面對眾多顧客留言,王小幫有問必答,忙至深夜才顧得上填寫當天的發貨單。全然不知自己的照片已被“惡搞”,正迅速在網路上走紅。

  因為臨近年關,送老婆去縣城醫院待產的王小幫並不知情。他剛剛拿到開淘寶小店賺來的第一桶金,正好在人生重要關口派上用場。回到家中,開啟電腦就被旺旺不停響起的“叮咚”聲嚇了一跳,撲面而來的訂單彷彿在為家裡降生的小生命賀禮。

  雙喜臨門的王小幫樂開了花,也忙的四腳朝天。開網店讓他嚐到了網路銷售帶來的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讓他找到了更好的、完全可以養家餬口的新型的賺錢方式。他希望能把這個小店鋪做得更好,讓老婆和孩子生活得更加幸福。

  堅持只賣最土的山貨

  對於小店的定位,王小幫經過一番思索。因為村裡養殖戶增多,牲畜肥普及,而城裡的人更注重綠色、自然的品質。於是乎他想明白了,綠色、無公害、無汙染,就是最大賣點,最大特色。此外,一些本地特產,例如“黃豆錢錢飯”,也是在外打工的遊子舌尖上的惦念。

  紅棗、核桃、豆米麵之類的農家山貨就這樣被搬上了網店。地裡種的、樹上結的,自己家的不夠,村裡鄰居親戚家都有現成的。為了選好貨源,王小幫開始走村串戶打聽和實地考察,慢慢的,附近村子都被他跑了個遍。

  生意紅火了以後,縣城裡的快遞員告訴王小幫,他一個人的包裹數量要超過整個縣城了。不少人找上來想談代理,甚至打廣告,而王小幫心中一直堅持著做最“土”、最“純粹”的山貨。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做原產地溯源的工作。為了賣好薊縣蘋果,選種的時候要去看,施肥的時候也要去看。一年跑個5、6次都不止。為了選貨,王小幫幾乎跑遍了山西,甚至跑到臨省陝西。

  在網路世界收穫尊重

  當年號稱“一根網線串起來,我就是網商”的王小幫,不會想到出了老家張家溝,走在太原大街上會被人當成名人認出來。而現在,作為山西省出名的網商,王小幫已經順利地談成了牛肉品牌的網路代銷。

  出了網商圈子,在山西當地,王小幫能幫人在網上賣農產品的事情也出了名。鄉鎮農民合作社找上門來,王小幫則要求選好種子,施農家肥,讓他把關才肯代理賣貨。而對於自己家鄉的藜麥這種賺不到錢的產品,他卻熱衷苦苦尋找,為的就是把深埋於黃土的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

  因為堅持對家鄉特產貨源把關,要求必須是自己精挑細選過、施農家有機肥的,同時對買家反饋跟蹤到底,不斷開發買家需要的新產品,王小幫的農家店越做越大,轉眼已經成為五皇冠的金牌店鋪。而王小幫則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請了7個客服線上回答顧客的疑問,還有5個員工負責山貨的挑選和打包工作。

  現在,“王小幫”三個字,已註冊成為商標,成為網上農產品的代表者之一。

  每天還有很多人和王小幫一樣通過網際網路在追尋著自己的夢想,王小幫等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在網路創業和就業的道路上譜寫出了精彩的序曲,也用自己百折不撓的精神,鼓舞和幫扶著越來越多的人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二

  不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才有了網際網路思維,也不是隻有網際網路公司才有網際網路思維。真正的網際網路思維是對傳統企業價值鏈的重新審視,“西少爺”的創始人孟兵將自己的公司定位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一家公司。

  “西少爺”肉夾饃開在北京五道口,號稱開業當天銷售1200個肉夾饃;百度指數顯示“西少爺”肉夾饃一週時間關注度直線飆升1000%;每天下午店門口都會排起百人長隊;甚至有顧客專程從濟南坐高鐵來這裡排隊購買。無論營銷大佬還是創業草根都會被這個故事吸引:在很多傳統老字號逐漸消失的大背景之下,這個“肉夾饃”是怎樣走紅的呢?它的營銷祕訣是什麼?“肉夾饃”能否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發?答案是: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改造。

  比爾.蓋茨說:“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李彥巨集說:“以一個網際網路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就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用創業故事打造知名度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打造品牌也是一樣,最難的是如何開啟知名度。對於一個新品牌建立,“西少爺”肉夾饃的方法值得借鑑:從微信朋友圈瘋傳的創業故事《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開始。

  如何打造故事呢?最容易傳播的故事是什麼?第一,要有共鳴。如果讀者在故事裡能讀到自己,有一種角色體驗的感受,那麼這個故事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也很可能獲得大量轉發。《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是把四位創業者的經歷和感受糅合在一起寫出的創業故事。四位創業者是百度、騰訊等公司的員工,看似風光無限的大公司員工,其實都承受著巨大工作壓力,成為大公司外表光鮮的符號,卻有很多個人理想無法實現,每天和100萬人擠地鐵13號線,體驗那種落差感。很多看到故事的人感受到自己久違的夢想,引起共鳴,主動分享到朋友圈。還記得當年山大教授辭職去烤羊肉串的新聞嗎?老教授一年時間烤羊肉串比教書30年賺的都多,發誓下輩子再也不讀書,再也不當教授,直接去烤羊肉串,這件事情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百度前員工開肉夾饃店的訊息一傳出來,得到了百度公司員工的大力支援。17日晚上,百度跑步協會還組織了一次長跑,從百度大廈跑步8公里到五道口“西少爺”肉夾饃的店中,排隊買饃支援前員工創業。

  “百度前員工和使用者們的支援,其實也是對理想堅持不懈的人的彼此欣賞。這個時代很多人的理想被壓抑了,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想做些事情。”“西少爺”肉夾饃創業者孟兵說。

  一個好故事的另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衝突和戲劇性,IT公司的高階白領跟賣肉夾饃的競爭,新奇的人物角色和極富衝突的故事情節啟動了人們好奇的按鈕。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想看看這家店到底長的什麼樣子,這肉夾饃長得什麼樣子?

  利用好關係鏈營銷

  有了好故事,下一步怎麼辦呢?開始傳啊。用什麼傳?最快、最省的方式就是關係鏈,最簡單的工具就是微博或微信。

  每個人都生活在圈子與圈子交疊的網際網路時代,這些相互交疊的圈子構成了籠罩世界的一張大網。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圈子與圈子連線的節點。生活在這些圈子裡的人們都有個天性,就是樂於分享新聞,特別是和自己有關的八卦新聞。一傳十、十傳百,各種訊息就通過社會化媒體不斷地傳播著。

  西少爺肉夾饃為什麼開業第一天要送1200個肉夾饃,並且只送給網易、搜狐、谷歌、百度、騰訊、阿里員工呢?第一,容易獲得共鳴。所有的促銷都要有個門檻,否則就會讓人感覺是清倉處理,這是做零售的常識。而且這個門檻讓網易、搜狐等公司的員工感覺自己有身份“不是一般人都送的!”於是,就開始向符合條件的朋友轉發。第二,傳播路徑更加精準。由於創業者是IT圈子的,通過自己最親近的朋友進行轉發速度最快,傳播路徑最精準。第三,鼓勵轉發和評價:前邊說了,自己圈子裡的人,肉夾饃也還不錯,肯定要到朋友圈或者大眾點評點讚了,並且點還可以再免單,何樂而不為呢?

  別忘了,故事是產品品質的表達

  在所有關於“西少爺肉夾饃”的新聞報道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錯的“營銷話術”來凸顯肉夾饃的品質:“絕不能把打折的產品賣給顧客”“拋棄窮人思維”“不要怕花錢,只賣最好的”“不惜一切代價搞好產品”“有瑕疵或者被切壞的饃就會被淘汰”“用掉5000斤麵粉和2000斤肉料進行‘產品研發’”“配料用量精確到毫克,對肉夾饃的質量進行精確控制”“都說我們會做營銷,其實是產品品質好”。每一句話都在斬釘截鐵地講一件事情:肉夾饃的品質好。這些銷售話術可不是一般賣肉夾饃的人能總結出來的。為了真實感受這個肉夾饃的品質,我還特地去排隊品嚐了一下,但是味道好壞單憑個人喜好很難斷定,看看大眾點評吧。

  飢渴營銷,製造熱銷真相

  當然,產品好不好,不是靠“銷售話術”就能傳開的,人們只相信有圖有真相的事實。在開業第一天,“西少爺”們就開始打造熱銷景象。

  您用過滴滴打車吧?今年年初,嘀嘀打車經過77天斥資14億元補貼使用者,使用者數量從2200萬增加至1億。想一想滴滴打車用10塊錢買一個使用者的就瞭解西少爺的“網際網路思維”了。“西少爺”第一天早上送出1200個肉夾饃,能領這些肉夾饃的人必須是網易、搜狐、谷歌、百度、騰訊、阿里的員工,這個促銷條件決定了用1200個肉夾饃所換來使用者的質量,因為只有這些公司的白領才是在周邊工作的,才有重複消費的可能。第二,每個人只送一個,這就決定了用肉夾饃所換來使用者的數量,每個人只能免費領一個,1200個肉夾饃一定能買到1200個客戶。不僅僅買到1200個回頭客,在視窗顯著位置張貼著“每人限購2個”製造了唬人的熱銷場景,是不是超值呢?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