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假髮的創業之路

  國內假髮現狀:目前國內假髮行業參差不齊,個別企業存在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不到位,但國內還是有很多大的品牌的假髮品質很好,甚至於遠超國外同行。顧客在選購假髮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佩戴時的舒適感以及是否方便打理這樣才能選購到自己心儀的假髮。卻有一些看到商機創造價值。

  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都來自西安翻譯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特別是一個班級38名同學,全部參與,實現了團隊自主創業,且幹出了成績:有的將產品銷售到美國、巴西、俄羅斯,有的已經開起兩家實體店鋪和三家網店……在大學生創業的熱潮中,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在傳統觀念中,假髮是脫髮人士、頭髮稀少的人才用得著的,需求市場並不是特別大。而靳亞飛不這麼認為,他感覺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於是,他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將假髮賣到國外,在假髮上做“文章”,靳亞飛挖到了第一桶金,說自己的艱辛、聊未來的規劃,讓人很難想象,這樣的一個電子商務人士在上高中之前,竟然沒接觸過網際網路。

  首個創業專案以失敗告終

  不過,靳亞飛首個創業專案並不順利。“我的第一個專案叫‘易蔬菜’,屬於蔬菜的O2O形式,使用者在網上下單,我們從菜農那裡進貨,然後為使用者配送。”

  這一切源於靳亞飛的生活。2013年8月,我老家辣椒進入採摘季,但是出現了滯銷的情況,8毛錢一斤的辣椒眼看就要爛在地裡。同期,西安辣椒的批發價是2元 /斤,超市、菜場則賣到4元/斤。“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幫助菜農解決滯銷的菜品,同時又讓西安市民不用花幾倍價錢去購買蔬菜?於是,就有了”易蔬菜,這一年,靳亞飛還只是一名大一學生。

  他用這個專案參加了大學生創業競賽,結果並不理想。“事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為什麼會失敗?專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無論是資金還是配送貨等,並不是我們學生能夠完成的。”於是,靳亞飛收拾起失落心情,開始尋找新的商機。

  假髮賣到了美國俄羅斯

  2014年,國內電子商務的競爭用“白熱化”來形容似乎都不夠。靳亞飛要在這片“血海”中殺出一條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於是,他將目光轉向跨境電商——將“中國製造”賣到國外去。

  “藍海”,本是用來形容新興的跨境電商產業的詞。在多如牛毛的商品中,不乏“競爭小、利潤高”的,電商又將其稱為“藍海”產品。靳亞飛想到了老家許昌:那是全國最大的假髮生產地。於是,靳亞飛開始尋找假髮貨源,並最終將此作為自己的主打產品。

  三家網店,六個人來做,這是靳亞飛團隊目前的工作狀態。其中,兩個人負責商品的採購、進貨,一個人負責售前、售後服務,一個人受理訂單,剩下的一個人負責更新、釋出產品。“除了我和合夥人,剩下四個人都是我的學弟、學妹,我創業成功了,給他們提供就業的機會。”現在,他的產品已經賣到美國、俄羅斯和巴西。

  假髮帶來了十幾萬利潤

  靳亞飛告訴大家,所有電子商務平臺,都有淡季、旺季之分,消費者購物需求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雙11”等大型活動的刺激,往往能帶來可觀的收入。“現在,我每個月營業額大概有5000美金左右,下半年可能會多一些。一年十幾萬利潤。”

  “沒有做不成功的事情,只有不努力的人。”是靳亞飛的座右銘。他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先借助第三方平臺,發展團隊,積累經驗,“主要是多掙點錢。”靳亞飛笑著說。接著,重新選擇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終建立獨立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