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創業促進會

  近年來,共青團長葛市委積極響應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號召,立足長葛實際,深入實施青年創業行動,有力地支援和服務了地方經濟建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篇一

  注重教育,增強青年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教育是引導青年自主創業的首要環節。我們堅持把創業意識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營造氛圍,明確方向,形成共識。

  一是樹立創業觀念。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為契機,以“我與祖國共奮進,爭先進奉獻青春”為主題,在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宣講活動;通過舉辦青年創業動員會、青年創業大講堂,使廣大青年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團員青年中叫響“青春我做主,創業人生路”的口號,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自覺走自主創業之路。

  二是弘揚創業精神。廣泛開展了“共享成才―十大傑出青年進校園”、“青春?創業?崛起”青年創業論壇、“挑戰杯”青年創業計劃大賽、青年創業專案展示等活動,組織帶領更多的青年投身創業成才的巨集偉實踐。

  三是選樹創業典型。連續開展了“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優秀大學畢業生創業之星”等評選表彰活動,並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形成了青年自主創業的價值導向。

  搞好培訓,提高青年創業能力

  創業技能是青年實現自主創業的基礎。我們根據市場需求,遵循青年意願,堅持分類指導,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進行鍼對性培訓。

  一是建立培訓基地。整合資源,依託團校、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城鄉青年中心等單位,建立青年創業培訓基地,集中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全市團組織共建立培訓基地兩個,累計培訓青年6300餘人次。

  二是開展專項培訓。在農村,實施“新型青年農民培養計劃”,進行引導性培訓和專門技能培訓,著力提高農村青年創業能力;在城市,以實施“下崗失業青年創業培訓計劃”為重點,進行定向性和訂單性培訓,著力提高城市青年職業轉換能力和創業就業能力;在大中專院校,以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重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素質拓展訓練,著力提高畢業生的綜合創業素質。

  強化服務,促進青年創業成功

  結合團的工作,積極為青年創業融策、融智、融資,為有志青年實現創業夢想搭建平臺、搞好服務。

  一是提供政策支援。充分利用上級團組織支援青年創業資金這一優勢,與農行聯合開展“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專案”,推出支援青年初次創業的小額貸款以及青年企業家二次創業的中小企業貸款,幫助創業青年解決創業過程中的資金問題。

  二是開展創業指導。充分發揮青聯的資源優勢,組建長葛青年創業專家指導團,幫助青年設計創業規劃,實施創業輔導。成立“青年創業者聯誼會”,加強創業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幫助創業者更好的運用經營策略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做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三是拓展創業平臺。成立“長葛青年就業創業網”,建立農村青年興業專案庫,形成了彙集各類創業專案、創業資訊、創業人才、創業政策等長期共享的資訊資源平臺。舉辦“工崗快遞轉移就業促進計劃”專場招聘會,在用工單位和失業青年之間搭建平臺。

  完善機制,為青年創業提供保障

  完善的工作體系,是促進青年創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團市委成立了以書記任組長的青年創業行動領導小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青年創業行動的日常工作。團市委建立了工作執行、督導、考核制度,把各項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形成了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構築實踐陣地。以實施青年建功新農村行動為契機,聯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農村青年興業基地”;以河南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為依託,在企業設立青年創業實踐基地;以大學畢業生為主體,建立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目前,全市各級團組織共建立青年創業實踐基地五個,其中兩個被團省委命名為“中國青年創業實踐基地”。

  三是健全工作機制。圍繞青年就業創業所需所求,建立輿情彙集分析機制,明確工作方向;建立權益保護機制,依託“12355”青少年服務檯,為青年創業提供政策法律諮詢服務;建立協調聯絡機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在資金投入、組織培訓等方面支援青年創業;建立評價激勵機制,確保幫扶措施落到實處,不斷擴大工作成效。

  篇二

  一、開展對青年創業問題的全過程、定期性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一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體,吸納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建立“青年創業研究和資訊服務中心”,開展年度性、實證性、分群體的青年創業狀況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高質量的基礎支撐。二是系統梳理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扶持青年創業政策,就政策執行情況定期開展社會第三方評估,通過有效的評估反饋、修正和問責機制,促進創業政策的健全完善。

  二、建立青年創業服務平臺,為青年創業實踐提供多方位、易獲取的資訊支援

  著眼改善創業服務資源與創業青年需求的資訊不對稱,應用資訊化工具和智慧化系統,建設以提供集約有效的創業資訊資源服務為特徵的青年創業服務平臺,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以資訊化網路平臺為載體的青年創業專家系統,通過對青年創業個案進行資訊採集、傳遞、處理和評價,快速搭建符合創業青年實際的個性化服務鏈,為青年創業提供一門式、全天候、個性化服務。

  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方式,為創業青年提供多功能、高質量的各類服務

  一是為青年創業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資支撐,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等各類專項資金在前期資助、擔保、貼息的槓桿作用,撬動更多的民間金融投資和銀行貸款支援青年創業。二是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聯合金融機構開發傾向於創業青年的金融優惠政策,推出更貼近創業青年的融資業務。三是支援包括資訊諮詢、資信評估、專案評估、資產評估、財務顧問、產權交易等各類公辦或民辦中介機構的發展,為青年創業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支援服務。四是以各類創業園區為依託,為青年創業提供工商、稅收、信貸、專案評估審批等便捷的“一門式”服務。

  四、開展系統的創業教育,培養青年創業意識,提高青年創業能力

  一是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優秀創業者、創業專家等設計、推行一套側重於操作性、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創業意識、創業理論、操作方法、成功案例、創業政策法規等。同時,注重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確保創業教育培訓的質量。二是吸納或建立更多高質量的創業培訓機構,推動更多優秀的企業成為青年創業的實訓基地,為創業青年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階段培訓和實習。三是積極宣傳青年創業典型,營造全社會鼓勵創業、支援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五、建立青年創業政策協調機制,保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長期有效的執行

  近年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很多扶持創業的政策。為進一步促進資源的共享,建議政府建立一個高層次的協調機構,與有關部門、群眾組織、中介機構等形成有力、長效的政策協調機制,對創業扶持政策的制定、執行、反饋、修正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指導,切實體現政策對青年創業的助推作用。

  為更好地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相關引導性政策:

  ***一***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

  在國務院及各部委系列政策的指導下,各省都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如貴州省從2006年以來已先後建立了8個國家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示範基地,並對基地吸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的規模、見習結束後吸納學生就業的數量、比例等方面明確的要求。見習工作的開展,為即將離校就業高校畢業生搭建供需見面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提

  升就業能力、促進就業起到積極作用。但近年來,國家一直沒有出臺針對見習基地及先進見習單位的資金獎補等相關優惠政策,使這項工作缺乏必要的抓手,工作健康發展和延續的後勁嚴重不足。

  建議:中央和國務院進一步出臺相應的巨集觀性但操作性更強的政策,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把這項涉及民生的重大工作推向新的臺階。

  ***二***整合高校畢業生創業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關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系列檔案中,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扶持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畢業生自主創業***據報道,2010年高校畢業生中創業的超過10萬人***,但因政策涉及的部門和行業較多,扶持政策分散在部門檔案中,不便學生具體瞭解和享受政策,各地執行過程中也存在工作平臺參差不齊、政策不規範、操作程式複雜等問題。

  建議:

  ***1***中央和國務院統籌、整合有關部門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資源”,用一個檔案***或最少的檔案***統一各類政策,形成推進合力,更有效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2***借整合政策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扶持力度,如:加大高校畢業生享受創業優惠政策覆蓋面,將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基層就業***服務***專案在崗學生全部納入創業政策扶持物件範圍;加大稅費減免力度,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後3年***或5年***內首次創業,3年內全免其各類稅費,第4至5年***或更多年份***減免部分稅費;降低高校畢業生***含應屆畢生***創業小額貼息貸款申報門檻,並可多次申報;取消畢業生貸款的戶籍限制性管理政策。

  篇三

  ***一***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幫助青年增長知識,增廣見聞,提升技能,提高

  青年創業就業能力。

  ***二***為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法律政策諮詢和資訊服務。

  ***三***依法管理青年創業基金,積極向社會募集資金,為志向明確、創業思

  路成熟的青年創業者提供小額無息借款和貸款擔保。同時借鑑中國青

  年創業國際計劃***YBC***模式,扶持青年創業。

  ***四***聘請導師,為本會資助的青年創業者提供一對一的陪伴式輔導。

  ***五***倡導社會力量扶持青年創業就業。

  ***六***組織青年開展創業理論研討和經驗交流;組織會員與成功青年創業者

  開展友好交往;加強會員、青年創業者與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溝通

  聯絡;指導會員團體開展工作。 ***七***協助會員和青年創業者維護合法權益。

  ***八***協同有關部門評選、表彰、宣傳青年創業的先進典型。

  ***九***承辦政府和有關部門委託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