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之星的成功經歷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草根創業的經歷,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別人賣1000,他只賣100,卻做到了年銷20億

  黃昏,洛杉磯的一家星球健身連鎖店裡,霍華德像往常一樣,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器械運動,半小時後便徑直離開。

  “我一週去一次,每次最多呆半小時,因為我真的很忙”,霍華德是一家IT公司的程式設計師,雖然去健身房的頻率不高,但他卻是星球健身的老會員,並擁有它的股票。

  2015年8月,星球健身在紐交所上市。創始人馬克·龔達爾和邁克爾·龔達爾是一對親兄弟,從小喜歡運動,夢想是擁有100家健身房,但實際卻開到了1 000多家。

  星球建身的崛起是一幕名副其實的逆襲劇,要知道,在最初的時候,它只是小城多佛一家快倒閉的健身房。

  時針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彼時的美國,大多數健身房走的是精品路線,動輒2 000平方米的場地,高大上的器械應有盡有,每月的會員費至少要30美元。

  一開始,星球健身和其他競爭對手並無兩樣,擁有成排的高階跑步機、動感單車,各式飲料隨時享用。然而,在多佛這樣只有3萬人口的小城,要招募足夠多的會員實在太難,因此生意越來越差。

  眼看健身房面臨關門的危險,龔達爾兄弟不得不轉變經營思路。他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大多數健身俱樂部吸引的是那些熱愛運動,有強烈健身意願的人,但這個人群只佔美國人口的15%,這意味著他們要和數以萬計的同行競爭15%的人口。

  為什麼不做其餘那85%人口的生意?他們“想”要變健康,但運動意願低。於是,龔達爾兄弟決定改變招募會員的方式。

  龔達爾兄弟的第一刀,是將會員費砍到每月10美元,畢竟之前高昂的月費將很大一部分群體拒之門外。收費門檻大幅降低後,出於種種原因不去健身房的人再也沒有理由不去辦會員卡了,因為價格實在太誘人了。

  雖然,很多人辦了會員卡真正去健身房的次數不多,但他們每個月都會續費,因為10美元不過是一頓快餐的花費。

  就這樣,10美元會員費成為星球健身的救命稻草,大量的非強需求使用者都成了他們的顧客。

  直到現在,當很多健身俱樂部的月費已經漲到100美元,星球健身的價格也一直沒有變,因此它的會員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流失率極低。

  不歡迎“認真鍛鍊”

  低價並不是星球健身逆襲的唯一原因。龔達爾兄弟改造星球健身的第二刀,就是“去標準化”。

  健身達人們願意花大錢去做高強度訓練、享受SPA般的健身房體驗。但在星球健身,你能想到的“專業”也許都沒有,它砍掉了健身車、腹肌運動機等一些“不實用”的運動器械,只保留了學習門檻最低的器材——有氧+固定式。

  更奇葩的是,在星球健身,高強度、大重量的運動是被限制的,顧客甚至不能發出大聲響和流太多汗。為此,場內專門設定了“蠢蛋警鈴”,一些“不懂規矩”的健身達人就因為一邊舉重,一邊嗷嗷大吼而被其他會員拉響警鈴,遭到工作人員制止。

  大刀闊斧削減器械和專案,不歡迎“認真鍛鍊”,這樣做除了降低運營成本,更重要的目的是把那15%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排除在外。

  所以在星球健身,你很難看見大秀肌肉的猛男和愛自拍的辣妹,因為他們會讓其他客人“不舒服”。星球健身的會員為此拍手叫好,“我最討厭那些努力練,身材好的人,把他們踢出健身房!”。

  星球健身還推出系列廣告,標榜自己“不是健身房”,而是為“一般人”提供充滿安全感的健身環境。

  “擺脫一切成為一個好健身房的因素”,當其他健身俱樂部都在做加法的時候,星球健身卻用減法的方式,塑造了一個適合“85%人群”的標準。

  麥當勞的跨界門徒

  有了穩定的會員數量之後,星球健身不斷增加一些小專案來提高使用者黏性。

  龔達爾兄弟設立了“會員披薩活動日”,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二,會員可以吃到無限量供應的免費披薩、甜甜圈和漢堡。此外,龔達爾兄弟還在每月設立了“會員免費杯果早餐日”,以及在場內無限供應糖果。

  健身房提供高熱量的零食,這不相當於牙醫賣糖果嗎?

  星球健身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很多人吐槽,不過龔達爾兄弟沒有理會,堅持把這些專案以常規活動的形式固定下來。克里斯·隆多參與了星球健身的早期運營,並長期擔任CEO,在他看來,星球健身的初衷就是要成為一個毫無壓力的地方,讓會員可以輕鬆地鍛鍊,在飲食方面偶爾放縱一下沒有什麼大礙。

  事實上,這個小小的伎倆相當奏效,不僅吸引了更多新會員,也增進了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

  現在,星球健身的每個披薩日會吃掉25萬塊披薩,一年送出的披薩超過300萬塊。這也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資料,但當你知道它已經擁有上千家連鎖店,會員超過700萬人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意外了。

  2003年,第一家連鎖店在佛羅里達州開業,緊接著,星球健身滾雪球式增長,到2016年1月,其連鎖店總量已經超過1 000家,成為美國最大的健身運營商之一。

  龔達爾兄弟說,“我們要成為健身行業的麥當勞,讓全世界的顧客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務,就像巨無霸漢堡,無論你到哪裡,味道總是一樣的。”

  麥當勞式的健身房不只體現在連鎖和標準化方面,還有使用者的消費行為。過去,人們去健身房都帶著計劃和目的,特殊著裝,甚至提前預定。而星球健身卻將健身變成了非正式的活動,你可以逛著街,吃著披薩,順便拐進去舉下槓鈴,就像麥當勞,健身也可以成為“快餐消費”。

  隨著肥胖人口和老齡化不斷加劇,普通人對健身的渴望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而星球健身能夠在不增加生活負擔的基礎上讓更多人走進健身房,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價值。

  二

  網易前總編創業做醫美電商美黛拉,要做醫美行業的買手電商

  有沒有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躍躍欲試想去在臉上“動動刀子”?比如割個雙眼皮、種點眉毛什麼的。而且大家對整容明星的態度也緩和了很多,比如最有代表性的鄭爽,公開承認自己整容之後粉絲還是一樣愛她。

  看起來消費者對整形的態度已經逐漸開放,醫美行業也在不斷有公司獲得風投,其中最大的要數新氧、更美和美黛拉這三家。新氧前段時間剛剛公佈C輪融資的訊息,更美也在去年完成B輪融資。

  而在上個月底美黛拉也公開了完成1200萬美元B輪融資的訊息,表示將在電商板塊的搭建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

  美黛拉的創始人趙瑩告訴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記者,美黛拉先開始做的是使用者討論分享社群,引入達人和輿論領袖,積累有關醫生和醫院的大量資料,給消費者提供一個醫美決策的參考工具。

  靠PGC和UGC內容社群幫使用者進行決策

  現在有很多人想嘗試醫美但都還沒開始行動,是因為沒錢嗎?應該不是,畢竟打個美白的水光針才千元左右。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在猶豫,主要原因就是對醫美這個市場還不瞭解,不知道該選哪個醫生為自己“動刀”。

  這個時候急需要一個第三方來幫助消費者進行決策,這也正是現階段醫美電商所正在進行的最重頭的工作。美黛拉跟新氧和更美略有不同,後兩家醫美機構在醫生端下的功夫更多,可以說他們自己承擔了幫使用者挑醫生的責任。

  但是美黛拉除了引進優質的醫生之外,把重點放在了使用者社群上,讓有達人和輿論領袖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在醫美行業的經驗去幫其它潛在消費者做決策。

  趙瑩曾經在網易擔任時尚中心的總編輯,對女性消費者在內容方面的需求瞭解的很多,所以她更明白消費者最能影響身邊的潛在消費人群。

  現在美黛拉社群的內容有PGC和UGC兩部分。PGC的內容主要是美黛拉與專業的整形醫生做的醫美問題問答,比如“張馨予都做過的prp美膚時神馬東東?”、“種植髮際線能好看又無痕?”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內容。而UGC的內容則是使用者分享的美容整形經歷,以及術後的恢復情況。

  趙瑩告訴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記者,原來的整容整形是個隱私,很少人願意分享,但現在整形越來越趨向生活化,年輕人在自拍氛圍下長大沒有什麼思想包袱,使得分享這個事情正好時機對了。

  趙瑩說,通美黛拉比較擅長過UGC的模式生產有價值的內容,改善使用者在決策前的資訊不對稱,在產品上線四個月美黛拉社群發帖量已經超過所有同類產品。

  用買手模式做醫美行業的“優選電商”

  美黛拉前期是隻做社群,重點在培養使用者的信任,直到去年10月份美黛拉才上線了自己的電商業務“美購”。

  趙瑩向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記者表示,美黛拉採取了醫院分批進駐的策略,第一批引入的醫生全部是職稱為副主任醫師以上,有17年經驗以上的醫生。

  美黛拉有專門的買手團隊去精選好醫院、醫生和儀器,採取的是精選和優選的策略。美黛拉做為一個渠道來說,對醫生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畢竟《多點執業》政策的釋出,讓醫生可以有更多的出診渠道,也能夠增加他們的收入。

  不過美黛拉走的是精品路線,不靠入駐醫生的數量多來取勝,而是利用買手的作用,在醫生入駐時就先幫使用者做過一輪篩選,從而減小了使用者選擇醫生的難度。

  趙瑩透露,第一批進駐美黛拉平臺的有約400家診所,覆蓋中國15個主要城市,註冊使用者超過100萬,單月流水過3000萬。美購剛剛上了5個多月,已經預約了上萬個專案,

  創業邦記者瞭解到,2014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規模500~1000億,而整體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可能高達5000億。醫美尤其是微整形,在中國從貴婦明星等小眾階層,開始下沉到城市白領女性,然而中國醫美是個快速上升卻又很混亂的市場,在這樣的環境下,資訊流通更顯得有價值。這種資訊流通的作用,也是現階段醫美電商和社群所發揮的最重要的價值。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