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延年益壽養生方法

  生活條件的變化,現在大家的溫飽也不在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很多人開始追求延年益壽的養生方法。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歡迎大家閱讀。

  有哪些

  1、大腦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於頭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鍼灸性按摩或刺激,將去病健身。勤梳頭的確是一項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易行、最經濟的長壽保健對策。

  2、腳底為第二心臟常搓湧泉益健康

  中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著密切的聯絡,佈滿了相關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區。但由於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寒溼邪氣病毒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說腳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顯得尤為重要。經常溫浴後搓湧泉穴,可去病延年。

  3、日嚥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的精華,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所以日嚥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4、日撮穀道一百遍治病療疾又延年

  穀道,又稱肛門。撮即上提收縮也。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小動作。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勸世人“穀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要間歇處於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

  5、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覆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養生法,俗稱叩天鍾。中醫學認為經常叩齒,不僅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區域性氣血執行和區域性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6、隨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內臟的一種養生保健法。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勤揉腹,即可以調整脾胃,通和氣血,增補神元,敷養腎精,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症。

  7、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身體

  中醫認為,耳為腎惟一之上外竅,雙耳靈健則腎經通,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聽覺靈敏。扯拉、按摩、搓揉、點捏耳朵,實際上就是對雙耳進行各種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鍼灸治療。

  8、消疲健美伸懶腰血運暢通最為高

  所謂伸懶腰,就是指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鬆散脊柱的自我鍛鍊。

  9、安心靜坐延年壽調身調息加調神

  醫學研究表明,情緒與健康二者緊密相連。凡情緒樂觀開朗之人,可使其內臟功能健康運轉,增強對外來病邪的抵抗,同時在平靜的情緒狀態下,方可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因此,古人的攝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養神。儒、釋、道三教皆有養生之法,並皆主張靜坐。

  中醫飲食養生護理方法

  一、 因後天之本,及早食養:祖國醫學一直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故倡導養生特別是食養至遲也須從青、中年開始,經過飲食調理以保養脾胃實為養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養五臟,故勸人儘量少吃生冷、燥熱、重滑、厚膩飲食,庶不致損傷脾胃。如能長期做到顧護中氣即脾胃生髮的功能而恰當地食養,則多可祛病長壽。

  二、 食養關鍵在於飲食有節:節制飲食的要點關鍵在於“簡、少、儉、謹、忌”五字。飲食品種宜恰當合理,進食量不宜過飽,每餐所進肉食不宜品類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講究衛生,宜做到先飢而食,食不過飽,未飽先止;先渴而飲,飲不過多,並慎戒夜飲等。此外,過多偏食、雜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療、後藥餌:食療在卻病治疾方面有利於長期使用。此尤其對老年人,因多有五臟衰弱,氣血耗損,加之脾胃運化功能減退,故先以飲食調治更易取得用藥物所難獲及的功效,蓋此因大多數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體虛弱,一則難堅持長期服藥,二則有的不太習慣,三則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先食療而後必要時用藥多較妥當。

  四、 多講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食宜細嚼緩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選食和節制飲食,對腐敗、膩油、葷腥、粘硬難消、香燥炙炒、濃醇厚味飲食更宜少進;淡食最宜人,以輕清甜淡食物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燙口,以熱不灼脣,冷不冰齒為宜;堅硬或筋韌、半熟之肉品多難消化,食宜熟軟,老人更直。

  中醫告訴你五臟害怕什麼

  1、肝臟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嚴重者會引發肝纖維化,繼而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們應避免多吃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難以消化,會加重胃腸道負擔,誘使肝炎發作,還會使難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臟內堆積,演變為脂肪肝。

  專家建議:應該均衡飲食,少吃油膩、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證6~8個小時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習。限制飲酒量,提高健康意識,不要拿生命開玩笑。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數藥物都需要經肝臟代謝,由此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害發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藥物時應注意其不良反應,不要擅自用藥。

  2、心臟怕累

  中青年猝死事件頻頻見諸媒體,過度勞累是心臟的頭號天敵。心源性猝死不是一時造成的,長期作息不規律,以及壓力過大、抑鬱或情緒波動、肥胖、大量抽菸喝酒等,都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變,也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使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心肌氧耗量明顯增加,出現急性心肌缺血,從而發生猝死。

  專家建議:對心臟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無比重要。每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心態、飲食宜清淡、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不得不熬夜時,要定時起身運動,熬夜後注意補充果蔬、蛋白質。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群,要堅持規範用藥,定期體檢及做心臟專項檢查,建議30~45歲的人群每年做1次,45歲以上者每年2次。

  3、胃怕生冷

  對於我們的胃來說,“冷”是最難以接受的。因為一旦胃部受到了寒冷空氣後者食物的刺激的話,很容易引起胃部的痙攣,絞痛,腹瀉等不適的症狀。夏天要到了,很多人喜歡吃一些冷的東西來解暑降溫,雖然當時感到了一絲的涼爽,殊不知自己的胃卻遭殃了,冷的食物進入胃部,會是胃部的血管快速的收縮,血量就會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的不協調,從而影響我們的消化吸收。

  專家建議:要想讓胃舒服,就要儘量“討好”它。除了保證三餐規律、每餐八分飽、細嚼慢嚥等健康的飲食習慣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在高溫環境下,人體代謝速度加快,體內的鈉、鉀等電解質流失較快,所以應保證營養均衡,蛋白質的攝入不可減少,要適當吃些魚類、瘦肉、雞肉、蛋、奶製品、豆製品,同時要多吃新鮮果蔬;夏季出汗較多,胃口不佳時,最好吃些湯粥類食品,如綠豆湯、百合粥等,既能防暑清熱,又能解毒開胃。

  4、肺怕差環境

  肺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氣是它的最愛。在尾氣密集、煙味瀰漫的環境內待太久,肺就會提出抗議。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淨體系,即使是直徑小於2微米的顆粒也會被吸入,被肺泡的巨噬細胞吞噬,並最終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如果持續大量吸入顆粒物,肺這道防禦屏障就會慢慢變得脆弱。過多的可吸入顆粒物沉澱,會降低肺吸入氧氣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導致肺排除汙染物的能力下降。

  專家建議:養肺最好的一招就是積極補水。每天主動喝6~8杯水,其中晨起一杯水最為重要,因為經過一夜的睡眠,排尿、面板蒸發及口鼻呼吸等,已使不少水分流失,人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小支氣管內的痰液已變得黏稠不易咳出,清晨飲水可緩解呼吸道缺水情況。另外,戒菸很關鍵,煙性屬“火”,最易灼傷肺之津液。早上起床後可找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飲食上,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果蔬,多吃些滋陰清熱的食物,如銀耳和秋梨。中醫更有“常笑宣肺”一說,笑能讓人心氣平和,對肺好處多多。最後,霧霾天一定不能大意,堅持佩戴口罩出門。

  5、腎臟怕熬夜和憋尿

  熬夜會損傷腎臟,因而一些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愛喝濃茶和咖啡的人,腎臟很容易出問題。

  工作、學習一忙起來,很多人都出現過憋尿情況,其實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過長會繁殖細菌,細菌會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這類感染一旦反覆發作,會引發慢性感染,不易治癒。

  專家建議:注意休息,若出現一些症狀,如長期貧血、腰痛等,應及早就醫。另外,不管有無尿意,都應增加排尿次數,最科學的做法是每小時排1次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