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艱苦創業致富事蹟

  創業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在世界各國,創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在這個創業時代裡,很多大學生選擇走出去尋找致富的道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小蹄大作”李功福:烤豬蹄也可以做到估值一億

  賣烤豬蹄算是我的副業。我的本職工作是中科院電子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做軍工方面的研製,偵查雷達、偵察衛星、無人機都是我們的涉獵範圍。不過很快我會全職出來賣烤豬蹄。現在我覺得,烤豬蹄這門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個平臺、一個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讓它爆發。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尋找合適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難求。

  因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開始自己賺錢。小時候,媽媽用荷葉把吃剩的豬蹄包起來,類似叫化雞那樣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記得。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讀研期間,我發現燒烤很受歡迎,女生又特別喜歡豬蹄,但市面上的工藝不是煮就是滷,沒人用烤的。當時學校後門也有一個賣烤豬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銷量很好。那時我想,沒準按照我的方法來做更有市場。

  醃製、滷、是烤前的必備步驟,否則生豬蹄很難入味。為了學習這門技巧,我去燒烤店、滷肉店打雜,洗碗、掃地,看他們配料。每天偷學一點,晚上借同學家的房子再自己除錯。導師和同學都是我的試驗使用者。經過一百多次反覆試驗,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說我可以去外邊擺攤了,導師也很支援,給我4000塊啟動資金。那段時間我一個人做,每天早上騎摩托車兩小時到市場進貨,100斤豬蹄全靠我自己處理,給豬蹄破殼之後再除毛。

  我們學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氣,一個成電的研究生在校門口擺地攤,沒少遭到質疑,多少雙眼睛看著。常聽到很多家長在我面前議論:我的小孩就在裡面上學,他現在擺地攤,我的孩子以後怎麼辦?那時我每天推餐車在校門口賣貨,還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過幾次後,我也在想要不要放棄。但既然已經出來了,錢又是老師給的,我還沒做成就回去怎麼交代。

  後來機緣巧合,我結識了一名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他建議我到上海創業,並以他的名義申請代理基金。這一下子申請了10萬,等資金到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錢不多,我們當時在松江租了一個最偏僻的店鋪。以前我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看來是錯的。

  我和他說,我們去賭一把,把店面搬到路邊試試。結果搬出去沒幾天,銷量就直線上漲,不到一個星期賣出1000多隻豬蹄。大家慢慢口耳相傳,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後來拍客發現了我們,把我們的視訊上傳到優酷,叫“放棄白領身份去路邊賣烤豬蹄”,一天的點選量突破40多萬。

  接著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也找過來,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應付這些東西。上海人對吃很挑剔,這一方面促使我們精進工藝,一方面為我們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現黃浦江死豬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談豬色變,我們的生意沒法做了。6月我答辯結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離開上海來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選擇,如果簽到西安、武漢,我可能會去搞衛星和核潛艇,待遇也比北京好。儘管來北京什麼都沒有,但還是覺得自己可以闖一闖。入職中科院後,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繼續忙活自己這攤生意。

  和以往一樣,我們的豬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燒烤,我現在考慮儘量不要依靠廚師,儘可能和廚師剝離關係。只是現在我們的供應鏈還不完善,單一店面可以,一旦開始規模複製,就要考慮中央廚房或加工、代工廠,這些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能力。

  這幾年,我總共賣出了30萬隻豬蹄。如果想賺快錢,也許早就開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沒走這一步,是因為我想做長久一點。營銷和宣傳手段的運用也一樣,如果不是基於產品本身,做宣傳會死得很快,相當於空中架樓。不管怎麼宣傳,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過度營銷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會成功,因為這有數以百萬計的流動人口,不用考慮二次購買就能盈利,但並不適用其它城市。

  我們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務員。之前還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覺得我們這個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沒有招牌的情況下會對我們營業有多大影響,結果發現大家照樣排隊。我們團購量很大,在大眾點評是五星店鋪,海淀區排名第一。

  最高峰時,我們每天能賣500只豬蹄。不過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點,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用傳統思維做生意了,現在講究單點突破。阿里巴巴、騰訊都是靠一款產品打品牌,後面做大、做出名氣,什麼都能嘗試。一面玻璃一個拳頭打下去,可能不會破,但單點打過去很容易突破,我們也想靠烤豬蹄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個人知名度後,再把我的企業文化給推出去,立一杆旗,吸引有想法的人過來。

  之前我擔心別人抄襲,但現在我的思路已經完全不同了。顧客花13塊錢來我這裡,他想象中的豬蹄應該是怎樣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乾淨、味道好。之後我想做的事情是顧客花了13塊錢之後,不僅買到意想之中的東西,還有更多他想不到的,這可能是產品背後的故事或是店裡的裝修風格。我賣的不僅僅是烤豬蹄。未來我們要抓住大學生這一塊市場,以後我宣傳或表達的,一定是能正面影響大學生靈魂的東西。

  烤豬蹄是個沒有壁壘的生意,競爭對手的加入,讓我不得不加快融資和轉型的速度。我們有了競爭壓力,每天下班的時間推遲了個把小時。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做其他產品的技術儲備,只差一個好團隊。最近也有投資人找到我,但他們都更看重團隊,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來一位老同學和我一起創業,他曾是杭州九陽豆漿機的區域經理。畢竟小吃生命週期有限,受眾群體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後轉型到快餐。

  二

  90後大學生農村莊稼地裡的創業夢

  在匯川區泗渡鎮觀壩村,有個農場讓當地農民都很羨慕,原來,這個農場是由一名大學生經營的。

  這名大學生叫馮運,今年23歲,在福建某高校讀連鎖經營專業。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他放棄了常人眼裡優越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遵義,開始了創業歷程。

  “這個年輕人勇氣可嘉,還是學生就開始創業,除草施肥一點不差莊稼漢,是個種植的好手。”半年前馮運來到觀壩後,當地村民就開始默默關注這個定下志向要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學生。他的種植過程和莊稼長勢也成了當地村民熱議的話題。

  大學生樂當“農場主”

  近日,記者來到觀壩,剛下車就飄來一陣糞臭味,遠遠望去,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小夥正在地裡忙著給辣椒施農家肥,駐村幹部樑小建告訴記者,他就是馮運。

  順著馮運所在的方向,記者沿著田埂走過去,只見地裡綠油油的一片,果蔬長勢良好。見記者拿起相機照相,當地一位路過的村民說:“無法想象,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幾個月的時間就被這位大學生折騰出這樣一番天地來。”

  走到馮運身邊,他似乎沒有注意到有人靠近,仍然埋著頭一個勁兒施肥,額頭掛滿了汗珠。直到樑

  小建叫他,他才抬起頭來。

  瘦小的個子,黑黝黝的面板,大家很難把眼前的這個小夥子和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聯絡在一起。

  “我一直以來就有一個願望,搞一個農場,自己當個農場主。去年從學校回來時,看到這個地方不錯,正好附近都是大棚蔬菜基地,所以就把它租下來了。”馮運說。

  創業需要資金,他想到了在外打工的父親馮修堂。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父親給他投資。

  馮修堂說,兒子剛開始要搞蔬菜基地時,他並不同意,因為需要一筆不小投資,而且他還是個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驗,也沒有

  技術,不放心把多年來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積蓄拿給他。

  但後來看到兒子的堅持,馮修堂同意了,並放棄了在外面每個月5000多元的收入,回來協助兒子辦農場。

  目前,馮運的菜地裡已經種植了白菜、辣椒、豇豆、白瓜等近10種蔬菜。

  有夢想就有收穫

  “剛剛開始,什麼都不懂,由於對品種和季節等因素掌握不好,所以導致了辣椒和豇豆長勢不太好。”對此馮運非常擔心。

  “我很需要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面對當前的困境,馮運非常

  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能給予支援,修建大棚。瞭解到他的困難後,匯川區農牧局駐村幹部樑小建很支援,他幫馮運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並組織馮運與當地的種植大戶們互動溝通,為他提供幫助。目前,地裡的白瓜和白菜已經可以上市了。

  跟其他“90後”大學生一樣,空閒時,馮運最大的愛好是上網、刷微博。但跟別人有所不同的是,馮運會有意識地關注和收集農業方面的資訊。

  前幾天,他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很有同感,於是寫成微博發給了大學同學:“農村猶如一片沃土,我就是一棵小小的種子,只要在農村這片沃土裡紮根,就一樣會開

  花,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能體現我們年輕人的價值,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創業的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是馮運的50畝蔬菜基地仍然幹得風風火火,有模有樣。他說,認準了,就不要怕困難,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今後還要擴大生產規模,打響自己的品牌。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