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養生的正確方法

  飲酒是人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人們也是比較喜愛喝酒的。那麼,你知道怎麼飲酒才養生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歡迎大家閱讀。

  

  1. 黃酒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有養胃健脾、和血行氣、調經止痛等功效,適合冬天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者。黃酒最好燙熱或隔火加溫後再喝,配點清淡鮮香、有嚼勁的下酒菜,如茴香豆、豆腐乾等;若加點薑片煮後飲用,活血祛寒、養胃健脾的效果更強。

  2. 白酒

  又名燒酒,可疏風散寒、舒筋活血,少量白酒能刺激胃液與唾液分泌,有助健胃止疼,並能促進血液迴圈和鎮靜安眠。但由於其度數偏高,不宜空腹飲用,更不能過量飲用。清香的白酒適合搭配味道清淡的涼拌菜,味道濃烈的白酒則可搭配味辣口重的菜餚。

  3. 葡萄酒

  《本草綱目》記載葡萄酒能夠“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紅酒也是西方人的保健佳品。飲用時要注意“白配白、紅配紅”,白葡萄酒適合搭配海鮮等清淡鮮美的食物,紅葡萄酒則可與有嚼勁的牛肉等“混搭”。

  4. 啤酒

  啤酒是很多年輕人的鐘愛,適當飲用有助消化、開胃健脾的作用。其酒精含量不高,適合與香脆的下酒菜和滷製品一起食用,但啤酒不適合痛風患者,且其營養豐富、易吸收,大量飲用容易造成脂肪堆積。

  喝酒後不宜做6件事

  1. 酒後不宜喝茶

  酒後飲茶不是好習慣。因為人喝酒後,80%的酒精由肝臟將其逐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排出體外,從而起到解酒作用。這種分解作用一般需要2至4小時,如果酒後立即飲茶,會使酒中的乙醛通過腎臟迅速排出體外,而使腎臟受到損傷,從而降低腎臟功能。同時,過多飲茶,入水量過多,也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對於患有高血壓、心絞痛的冠心病人更為不利。所以,酒後最好吃點梨、西瓜之類的水果為宜。

  2. 感冒後不喝酒

  感冒者喝酒會加重病情。感冒病人,尤其是嚴重者大多伴有發熱症狀,此時通常要服用退燒藥,一般多是撲熱息痛。一旦飲用了白酒、烈性酒,兩者產生的代謝物對肝臟將產生嚴重損害,直到完全壞死。

  3. 肝病患者應禁酒

  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應絕對禁酒,包括啤酒。肝炎恢復期和慢性遷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況下,可酌量飲用啤酒,但一般一天不要超過半升。

  4. 酒不與咖啡同飲

  酒精傷身,咖啡因具有興奮、提神和健胃的作用,過量亦可造成中毒。如果酒精與咖啡同飲,猶如火上澆油,可加重對大腦的傷害,並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迴圈,增加心血管負擔,造成的危害超過單純喝酒的許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5. 酒後不宜服藥

  酒類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藥物在酒後服用,可以增加毒副作用。如酒後服痢特靈、優降靈等藥,就會出現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反應;又如酒後服鎮靜藥、催眠藥、抗癲癇藥、抗過敏藥、降壓藥等,一方面可增加對大腦的抑制效應,而另一方面又使藥力陡增,超過人體正常耐受量,致使發生危險。

  6. 酗酒後勿看電視

  飲酒使眼睛充血,若飲酒過多,酒中的有害成分則對眼睛有較重的損傷,能使視神經萎縮,嚴重的甚至可導致失明。看電視可使視力衰退,而飲酒又損害視神經,二者同時進行,等於火上澆油,對視力大有損傷。因此,飲酒後一定不能急於看電視,老年人尤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