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有哪些

  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是很多會計碩士考生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畢竟一路走到了複試這裡,複試就變得格外的重要了,所以今天我們就要說一說會計碩士考研複試複試內容有哪些,應該怎麼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

  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和其它的專業碩士的複試有些相同點,比如,會計碩士考研複試一般來說都是國家線出來之後,各大高校確定了複試的分數線之後再通知考生進行會計碩士考研複試。當然每個學校的會計碩士考研複試是不同的,所以每個考生在近期就需要仔細的去關注這些資訊了。

  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首先肯定是英語口語,這個很重要,當然,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其次就是你的專業基礎的應用和應用,從你的言談舉止,說話的內容就可以看得出來你對你專業技能的掌握的程度,以及一些綜合的素質,所以其實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就是這些,但是不一定就知道這些就能很容易通過會計碩士考研複試,這個需要你提前充分的去準備,畢竟有些學校的複試是分面試和筆試的,難度都是有的,所以就砍你自己的準備到底充分不充分了。

  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知道之後,還是要提醒下各位考生要提前去聯絡你的導師,這樣的話你的導師可以早點了解你,對你的印象也會變得深刻。另外你的專業知識和你面試的時候的準備都是會計碩士考研複試內容之後你一定要去準備好的東西。

  2017年會計碩士考研複試背誦筆記

  收益性支出:凡是支出的收益期僅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的,應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損益。

  資本性支出:凡是支出的收益期在幾個會計年度內的,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算當期損益時,只考慮一個會計年度應分攤的部分。

  市盈率:指普通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極高時,則為市夢率*** 市淨率:每股市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值。

  普通股: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

  優先股:是股份公司專門為某些獲得優先持股的投資者而設計的一種股票,指在分配公司的紅利及公司清算時分配公司的資產這兩方面,均比普通股享有優先權的股份。

  支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獲得另一項資產、為清償債務所發生的資產的流出。

  費用: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成本:企業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耗費物化勞動、活勞動中必要勞動的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值: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

  終值:指現在一定量的資金在未來某一時點上的價值。

  殘值:指預計在資產使用壽命的期末處置一項長期資產可能獲得的價值。

  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的,要求付款人在見票時或在一定期限內,向收款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一定款項的票據。

  本票:是一項書面的無條件的支付承諾,由一個人作成,並交給另一人,經制票人簽名承諾,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確定的將來時間,支付一定數目的金錢給一個特定的人或其指定人或來人。***銀行本票是申請人將款項交存銀行,由銀行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支票:指發票人簽發的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於見票時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其他指定人的一種票據。

  或有事項: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其結果須由某些未來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的不確定事項。

  或有資產: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資產,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

  或有負債: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義務,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或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

  暫時性差異: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與其列示在會計報表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

  永久性差異:指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一旦在當期形成,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具有不可逆轉性。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現金折扣:賣方為了鼓勵顧客在規定期限內及早償還貨款,而從發票價款中讓渡給顧客的一定數額的款項。***為敦促顧客儘早付清貨款而提供的一種價格優惠*** 商業折扣: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過程中,根據市場供需情況,或針對不同的顧客以及不同的購買數量,為促銷而給顧客的從商品的標價中扣減部分款項的讓渡。***指企業根據市場供需情況,或針對不同的顧客,在商品標價上給予的扣除***

  追溯調整法: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採用變更後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專案進行調整的方法。 未來適用法:指將變更後的會計政策應用於變更日及以後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的方法。

  會計政策: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式。

  會計估計:指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資訊為基礎所作出的判斷。

  會計政策變更: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

  會計估計變更:指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的重估和調整。 相關性:指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預測。

  可靠性: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可理解性: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理解和利用。

  實質重於形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能單單以其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重要性:指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謹慎性: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資產計稅基礎: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負債計稅基礎: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稅。

  本期營業觀:指本期利潤表中所計列的收益僅包括本期由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各項成果,也即僅反映本期經營性的業務成果。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專案以及不屬於本期經營活動的收支專案不列入利潤表,而徑直在留存收益表或利潤分配表中反映。 收益總括觀:即損益表中所計列的收益額,既包括營業收入,也包括營業外收入的觀點。

  流動負債:指將在1年***含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交稅金、其它暫收應付款項、預提費用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 非流動負債:指償還期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以上的債務。非流動負債的主要專案有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

  權責發生制: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收付實現制: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

  財務風險: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經營風險:指公司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或由於匯率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財務槓桿: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營業槓桿: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

  融資租賃: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可以轉移,也可以不轉移。

  經營租賃:指為滿足臨時或短期使用資產的需要進行的租賃活動。

  債務重組:指債權人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

  企業合併: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併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

  成本法:當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經營活動無影響能力時採用的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方法,即投資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戶,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賬後,始終保持原資金額,不隨被投資公司的營業結果發生增減變動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權益法:適用於長期股權投資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根據這一方法,投資企業要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淨資產的變化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使用這種方法時,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淨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並表示為投資的增減。如果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資企業要衝減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

  定期盤存制:指通過對期末庫存存貨的實物盤點,確定期末存貨和當期銷貨成本的方法。

  永續盤存制:指按存貨的品種規格逐一設定存貨明細賬戶,逐筆或逐日登記其收入及發出數量,並隨時計算填列其結存數的一種盤存方法。

  利潤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

  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在一固定期間內現金的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

  證券市場線:在市場均衡條件下單項資產或資產組合的期望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係。

  資本市場線: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有效邊界。

  綜合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公司全部長期資本的總成本。

  個別資本成本:某種籌資方式的成本。

  邊際資本成本:每增加一個單位籌資所增加的資本成本。

  固定資產: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一年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金融資產:單位或個人所擁有的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

  投資性房地產: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淨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是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淨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方法。

  直線法:即平均年限法,用固定資產原值減去殘值後的餘額除以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而得出隔年應計提折舊額的方法。

  資產報酬率: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報酬總額與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

  權益淨利率:是企業淨利潤與平均淨資產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權益所獲報酬的水平。

  現金淨流量:指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之間的差額。

  現金浮游量:指顯示在企業賬面上的現金餘額與記錄在銀行賬簿上的企業存款餘額之間的差額。

  到期收益率:即以特定價格購買債券並持有至到期日所能獲得的收益率。它是使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於債券購入價格的折現率。

  可持續增長率: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可以實現的最高增長率。

  權益融資:是通過擴大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如吸引新的投資者,發行新股,追加投資等來實現籌資目的。

  債務融資:指通過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等方式融入資金。 應收款項餘額百分比法: 指根據會計期末應收賬款的餘額和估計的壞賬率,估計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

  銷貨百分比法:企業根據當期賒銷金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的方法。

  應收賬款:指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買方收取的款項,包括應由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負擔的稅金、代購買方墊付的各種運雜費等。 應收票據: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而收到的商業匯票。

  長期應付款:企業對其他單位發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長期負債。

  專項應付款:企業接受國家作為企業所有者撥入的具有專門用途的款項所形成的不需要以資產或增加其他負債償還的負債。

  直接費用:指直接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和其他直接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