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人的真實小故事

  在我們有時間的時候,不妨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人成家就得開伙

  葛優和妻子賀聰婚後一直很幸福。賀聰教書每天要上班,家務事葛優就多做些。賀聰換下羽絨衣顧不上洗,葛優也能幫著洗,收拾屋子就更不在話下了。

  葛優:兩個人成家就得開伙妻子離不開葛優,每次葛優要到外地拍戲,她會“哇哇”哭,弄得葛優不知所措。後來,乾脆,葛優出門拍戲就帶上妻子,國內國外,法國、美國、日本,兩人雙雙同行。賀聰辭去了教書的工作,專職做葛優的助理。

  葛優出名了,媒體總想採訪他的妻子。可能葛優還想保留一份最後的神祕感吧!他和妻子協議好了,妻子就是不露面。其實,賀聰大方、開朗,打扮時尚而不奢華,待人接物都很得體,而且也很在意葛優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比如有一次,葛優的妹妹建議嫂子去做雙眼皮,說那樣會更漂亮。賀聰笑眯眯的,不置可否。葛優不同意:“這樣挺好。做得不好,就像成天瞪著人。不做!”邊說還邊把眼睛瞪得老大演示,讓妹妹碰了一鼻子灰。

  葛優還沒有孩子,剛結婚那些年,他說:“有孩子我們就完了!”那意思是,他們自己還沒有玩夠呢。有孩子多累贅!

  賀聰對葛優很滿意,兩人世界過得很開心。她常對朋友說:“葛優這人特好,對父母孝順,對朋友仗義。他拍片子又忙又累,可是不管怎麼樣,有點空,他總是和我拉拉家常,問問我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事。我別的忙幫不上,只能在生活上關心他,他愛吃魚,還愛吃辣的。我做菜不行,湊合吧。”

  葛優只要有空閒在家休息,就上街買菜。夏天熱,他心疼妻子,就主動下廚。他做菜有幾個拿手的,有時露一露,他的哥們都愛吃他做的菜。

  對於家,葛優有他自己一套一套的說法。他認為,兩個人成家就得開伙,家要是不開伙,那還叫家嗎?有時兩口子晚上會到外面去吃,但中午必做一頓。做飯時,夫妻倆都動手。

  但是葛優認為夫妻間還是要有距離。這距離又分兩種,一種是兩口子日子過長了,就什麼都不在意了,披頭散髮、打嗝放屁一點都不避著,這個不好。再一種是有點隱私,說得具體點,自己的手機、別人給對方寫的信,相互不看——留點餘地。

  葛優對夫妻吵架也有獨特的看法。“必須吵架,才能繼續過下去。”他說和妻子隔三差五就吵,甚至要是有一段時間沒吵就會想:快吵了。他總結了一下,因為互相都特別在乎對方,才會吵。要是互相不在乎,根本就不吵,那就壞了。兩口子有一個罵另一個,對方理都不理,那就是快翻啦!他們夫妻吵歸吵,但是從來沒有到惡性的程度。有時難聽的話也說出來:你要再鬧,就離。當然專家提醒過“離婚”兩字還是少提,提著提著,說不準就真弄離了。但是葛優說他們兩口子互相能聽得出來,誰在說“離”的時候心裡都含糊。

  夫妻倆能過到今天,根兒,特別牢。這是葛優說的。

  :蘋果的成功模式

  蘋果的成功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是一個神話,一個在喬布斯帶領下產生的神話,,回想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時候的蘋果,用當時剛剛回歸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的話說,蘋果就像一艘“底下有個大洞的船”。

  是什麼力量推動了這個曾瀕臨絕境的公司脫胎換骨,一路高歌猛進,進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蘋果掌握著核心技術,出色的創新能力和蘋果的靈魂人物喬布斯,此外,還有蘋果的模式創新。

  蘋果公司總是會推出一些小巧、簡單,但卻經過深思熟慮的產品。他們總是會殘忍地減少產品的功能,以期能夠得到絕對核心的產品,然後再將這些產品不斷地拋光、潤色,最後生產出“閃耀”的產品。在一次媒體活動中,蘋果公司公佈的這一核心產品將會成為下一個大贏家,並解釋道,這一核心產品會毫無懈怠地顯示它煞費苦心的周密設計,並即將公開銷售。

  人們可以將目光再次移到蘋果公司所在地Cupertino.蘋果公司總是擅長將一系列的小雪球放到雪地點,讓它們不斷地粘上更多的雪,直到它們滾成一個雪人。這就是蘋果公司如何建立它的平臺。這一過程是一種緩慢、穩定、反覆並持續不斷的提高過程。這一過程的速度是如此緩慢,以至於你可以將其忽略,只有在事後,你才能發現,蘋果平臺的發展過程是如此的非比尋常。

  我們來看一下iPhone系列手機,它們就是遵循這樣的樣式。iPhone在2007年首發時並沒有3G網路,最大的儲存量為8G.一年以後,蘋果將iPhone的儲存量擴充套件為16G,並增加了3G網路以及GPS導航系統,並開設了AppStore.此後的一年裡,蘋果為iPhone更換了更快的處理器,增加改良的攝像機並將儲存量擴充套件為32G,樣式沒有改變。同樣,我們也不會看到新款的iPhone會完全替代以前的產品,但是我們很快將會看到新款的iPhone已最完全替代了最初的iPhone

  過去的十年中,蘋果公司推出了許多新產品,但僅有一部分是基於一種新的平臺。其它的產品都是這一部分產品的衍生品。蘋果公司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並不是魔術師,他們是技術人員。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引人注目的產品。他們的工作是削去冗餘的部分,只留下能夠繼續創造的地基,而不是擴充套件新產品的範圍,希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電腦,蘋果不一是戴爾的對手;做軟體,蘋果不一是微軟的對手;做音樂,蘋果更不一是EMI的對手。但是,如果把三者結合起來,做“硬體+軟體+內容”,那他們都不是蘋果的對手,蘋果就是以這樣一種類似滾雪球似壯大的方式一路高歌前進。“iPod+iTunes”顛覆了傳統唱片產業,“iPhone+AppStore”讓傳統手機生產商坐臥不寧,而“iPad+AppStore”則很有可能對個人電腦產生革命性的影響。蘋果的亮點在於開創了“iPod+iTunes”的產品與內容完美結合的商業模式,這是iPod成功的首要原因。早在2001年10月蘋果即已將iPod投放市場,但直到2003年下半年蘋果開辦i-Tunes線上音樂商店後,iPod才開始引起關注和出現銷量攀升。

  從技術上來看,MP3不是蘋果的發明,網路音樂下載技術也非蘋果首創,蘋果更不負責音樂製作。蘋果創新性在於它實現了產品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從而為消費者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時尚體驗。這種匠心獨具的模式設計對於消費者的意義在於:它賦予消費者最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使消費者可以充分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同時,它為消費者提供的是一種全新的、包括技術層面和社會生活層面的關聯價值,產品僅僅成為一個時尚配件,唯有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地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除了“硬體+軟體+內容”的完美結合之外,蘋果對軟體開發者的激勵機制是導致其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蘋果將自己簡單的產品線做到極致,沒有在一個產品型別中開發太多的型號,這樣易於形成強大的使用者黏性。同時,蘋果還通過降低門檻費用、提供快捷的軟體檢測服務等手段來吸引開發者。使它的技術一直可以走在前端。

  因此,當我們還在這擺弄iPad時,蘋果的員工們已經回到Cupertino開始了新的工作。他們已經又將一個寶貴的新想法放在手中,並將它像雪球一下逐漸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