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學習心得體會

  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連線不同文明的紐帶作用,就能把地區間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關於對一帶一路的學習,有哪些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在全球化趨勢不斷髮展,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用創新方式共建“一帶一路”,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謀劃,也是加強中外合作、推動區域發展的有力支柱,體現了“睦鄰、安鄰、惠鄰”的誠意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友善,必將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新契機,為促進世界繁榮進步注入正能量。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既是時代潮流,也成國際共識。區域之間、國家之間利益融合不斷深化,地球村不斷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以融通促合作,以合作謀互惠,以互惠求共贏,既是一國實現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地區乃至全球實現繁榮的必然選擇。

  絲綢之路古已有之,體現了人類跨越阻隔、交流互鑑的膽識和毅力,在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交往歷史中寫下重要篇章,為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瞭解中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世界和中國又站在一個嶄新的戰略關口。順應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帶一路”新倡議也被賦予新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

  “一帶一路”是和平的播種機。絲路所通,商賈所至,物貨流通,文化融合。這一點,歷史佐證不可勝數。張騫西出,唐使赴日,都是為了增進友好,締結和平。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新理念,必將有利於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釋疑增信。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轍印,“一帶一路”定能為人類和平進步開拓新境界。

  “一帶一路”是發展的助推器。作為多國間更深層次的連通,“一帶一路”對於推動沿途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時代,鎖閉門戶難以獨善其身,交流合作方能共同發展。當世界越來越演進為一個發展相互依賴的命運共同體,築建“一帶一路”就是鋪設共同發展和普遍繁榮的必由之路。

  “一帶一路”是文化的融合劑。不斷深化的全球化程序,給世界文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是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繁榮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時代標籤。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連線不同文明的紐帶作用,就能把地區間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中國與中亞友好的大門,打通了東西方兩大文明交流的通道。今天,“一帶一路”新倡議所承載的新使命,孕育的新生機,激揚的新活力,是實現政治互信、經濟互惠、文化互鑑的新平臺,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共同發展的新動力。

  篇二

  從世界地圖上看,一條貫穿歐亞大陸,向東延伸至海的經濟帶熠熠生輝。“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經濟增長、實現區域一體化注入古老的東方智慧。

  因為連線,世界正在變小。

  在中國,資源與負荷中心分佈不均的矛盾由來已久,廣闊的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如何將它們發出的電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東部沿海地區?能源互聯勢在必行。特高壓的誕生,為城市間能源流動提供了現實路徑。

  從西到東,由北至南,電力的交換描繪出中國經濟版圖的獨特景象。以特高壓為通道,西部的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地區,不僅大大促進了中國清潔能源的開發與消納,帶動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也為東部地區綠色發展帶來契機。

  “我們都知道,電壓越大,運輸中的損耗就越小。如果沒有特高壓,不可能有這麼長距離的電力輸送。這是對國家做了非常大的貢獻,應該說,也是對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家騏說。

  在世界版圖上,能源資源與需求中心分佈不均的問題同樣存在。在亞洲,各國經濟增長加快,電力需求旺盛,清潔能源開發意願強烈。經濟發達的歐洲地區卻面臨著電力設施老化、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在非洲,清潔能源的豐富性與當地缺電、基礎設施落後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能源基礎設施。在全球經濟增長、能源轉型、資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電網互聯互通成為大趨勢。

  2015年9月26日,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依託特高壓輸電技術,滿足遠距離、大容量送電,為實現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及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全球能源互聯不僅是世界能源經濟低碳轉型的重要平臺,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專家認為,依託中國成熟的特高壓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電力資源,建立起全球廣泛的電力互聯平臺,能夠促進能源綜合利用,推動互聯互通,進而促進全球產能升級、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如今,特高壓已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漂洋過海,在南美洲落地生根。

  自2010年進入巴西市場後,國家電網公司在巴西投資運營輸電線路約1萬公里、在建輸電線路6000公里,特高壓成為“一帶一路”走進南美洲的一張名片。

  埃及,這個素有“北非雄鷹”之稱的國家,長期受到缺電的困擾。這一切,在2016年徹底改變。放眼尼羅河畔,由中電裝備公司總承包建設的EETC500千伏主幹網升級工程雄偉屹立。工程建成後,當地停電時間和範圍大大減小,為埃及工業的再度振興提供強大助推力。“專案不僅拉動了當地就業,更為埃及帶去了中國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改造了埃及現有的老舊電網。”中國駐埃及使館外交官姜力心說。

  中巴經濟走廊上,除了火熱的鐵路建設外,一個能源專案也備受關注。2015年4月20日,國家電網公司與巴基斯坦水電部簽署協議,合作建設默蒂亞里—拉合爾和默蒂亞里/卡西姆港—費薩拉巴德輸變電專案。這條巴基斯坦首條高壓直流輸電專案,將對巴基斯坦國內的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專家表示,合作協議的成功簽署是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將有力推進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打通我國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在能源領域,當前我們已經具備了長距離電力運輸的能力,藉助正在發展的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國西部用不完的電力,可以通過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輸送到南亞地區,這也為全球清潔能源的互聯互通打開了一條路。”

  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通過大電網的延伸和清潔能源的互聯互通解決電力普及和能源供應保障等突出問題,得到了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廣泛支援。

  在聯合國亞太能源委員會會議上,泰國能源部副部長布查翁表示,電網互聯互通,能夠實現資源互補和區域平衡,有效降低電價,對每個國家都有益,這是誰都無法拒絕的理由。印度能源部副部長帕拉薩德表示,印度與中國等周邊國家電網互聯,可以實現更大範圍的電力優化配置和平衡,為印度提供清潔、普及、低成本的電力供應。

  能源互聯的腳步已經加快。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10條跨國輸電線路,加強與周邊國家聯網研究,推動蒙古國錫盟敖包—中國河北等跨國輸電專案研究。為凝聚共識,搭建交流合作平臺,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發起成立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這是中國在能源領域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組織,彰顯了公司在促進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方面的責任感。

  同時,國家電網公司聚焦主業,積極開展能源基礎設施資產併購。目前,公司累計對外投資約150億美元,成功投資運營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家地區的骨幹能源網,所有專案均實現盈利,得到當地社會和監管機構廣泛認同。

  篇三

  “世界是平的”,也是分的:內陸與海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核心與邊緣……彼此相互聯絡,卻又差別巨大,頗有點中國的一句古話——“咫尺天涯”的味道。而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帶來的互聯互通為特徵,真正的包容性全球化理應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旨在實現互聯互通,造福沿線和世界。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理念,“一帶一路”絕非簡單的一條“帶”、一條“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改革開放形成的“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等經驗的延伸,通過各種經濟走廊形成經濟帶,與海上經濟走廊形成陸海聯動的系統化效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為了強調在21世紀裡如何實現港口改造、航線升級換代提升航運能力,進而促進相關國家及世界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好比第二次地理大發現,極可能開創幾百年未有之新局,體現的是中國崛起後的天下擔當,預示著中國與世界關係的三大轉變。

  首先,從全球分工體系看,“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開始轉變為“中國建造”***built by China***。

  “一帶一路”旨在為歐亞非沿線60餘國家、44億人口建立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和通訊網路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互通的交通網路,並通過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形成建築業、冶金、能源、金融、通訊、物流、旅遊等綜合發展的經濟走廊,通過“五通”來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最終形成歐亞非大市場。

  當今世界格局中,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擁有處在世界中端的工業生產線和裝備製造水平。在這方面,歐洲發達國家則處於高階水平,而“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尚處在工業化的初期。顯然,中歐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將使全球產業鏈首尾相顧。

  第二,從外交佈局看,“以空間換取時間”開始轉變為“時空並舉、陸海聯動”。

  中國古代歷來有塞防—海防、北上—西進之爭,而“一帶一路”超越了這些論爭。

  “一帶一路”地理覆蓋範圍廣,貫穿歐亞大陸,輻射沿線,將歐亞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中國外交重視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特色,體現“時空並舉、陸海聯動”的思路。“一帶一路”同時從陸上、海上推動,將帶動中亞、西亞等內陸絲綢之路及“全球化窪地”國家走向海洋、實現發展,因此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

  第三,從國際體系看,中國崛起開始轉變為中華文明覆興,同時推動其他文明覆興。

  近代西方開創的現代化是競爭性的現代化,各國競相追求現代化,結果卻是個體理性而集體非理性,給地球與人類社會造成不可承受之重。究其原因,現代化掩蓋了人類的共同性——和平與發展,文明的復興與人性的迴歸。

  “一帶一路”將人類四大文明——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串在一起,通過歐亞非的互聯互通,推動內陸文明、大河文明覆興,推動發展中國家脫貧致富,推動新興國家成功崛起。一句話,以文明覆興的邏輯超越了競爭性現代化的邏輯。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帶一路”是一個新的開始:中國與世界關係新的開始,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