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推銷案例故事

  生活當中,推銷可謂是一個很常見的字眼了,那麼成功的推銷案例是怎樣的呢?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完美的廁所

  有一戶人家,住在市鎮與市鎮之間的路上,以種菜為生,頗為肥料不足所苦。

  有一天,家長靈機一動:“在這條路上,來往貿易的人很多,如果能在路邊蓋一個廁所,一方面給過路的人方便,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肥料的問題”。

  他用竹子與茅草蓋了一間廁所,果然來往的人無不稱便,種菜的肥料從此不缺,青菜蘿蔔也長得肥美。

  路對面有一戶人家,也以種菜為主,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應該在路邊蓋個廁所,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上廁所,我要把廁所蓋的清潔、美觀、大方、豪華。”

  於是,他用上好的磚瓦搭蓋,內外都漆上石灰,還比對面的廁所大上一倍。

  完工之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奇怪的是對面的茅廁人來人往,自己蓋的美觀廁所卻無人問津,後來問了過路人,才知道因為他的廁所蓋的太美,太乾淨,一般人以為是神廟,內急的人當然是跑茅廁,不會跑神廟了。

  篇2:打一折

  估計大家都喜歡去買打折的商品,因為感覺能便宜很多。其實打折是很多商家的一種變相的賺錢方式。

  一般都是打7、8折很常見,5折就很少見了。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卻是打1折!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悉日本東京有個銀座紳士西裝店。這裡就是首創“打1折”銷售的商店,曾經轟動了東京。當時銷售的商品是“日本good”。

  他們是這麼實行的:首先定出打折銷售的時間,第一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第九天第十天打4折,第十一天第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2折,最後兩天打1折。看起來好像最後兩天買東西是最優惠的,是嗎?

  商家的預測是:由於是讓人吃驚的銷售策略,所以,前期的輿論宣傳效果會很好。抱著獵奇的心態,顧客們將蜂擁而至。

  當然,顧客可以在這打折銷售期間隨意選定購物的的日子,如果你想要以最便宜的價錢購得,那麼你在最後的那二天去買就行了,但是,你想買的東西不一定會留到最後那兩天。

  實際情況是:第一天前來的客人並不多,如果前來也只是看看,一會兒就走了。從第三天就開始一群一群的光臨,第五天打6折時客人就像洪水般湧來開始搶購,以後就連日客人爆滿,當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買完了。

  那麼,商家究竟賠本了沒有?

  顧客紛紛急於購買到自己喜受的商品,就會引起搶購的連鎖反應。商家運用獨特的創意,把自己的商品在打5、6折時就已經全部推銷出去。“打1折”的只是一種心理戰術而已,商家怎能虧本呢?

  篇3:兩個推銷員

  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

  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了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傑克遜,一個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

  當晚,傑克遜向國內總部老闆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裡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裡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兩年後,這裡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篇4: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巷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道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

  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於他們常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小。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給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這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幹不下去了船民們也理解,幾個人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後,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的話:馬上就幹不下去了,因為搭她車的人很少。

  篇5:立普頓金幣

  立普頓是風行世界的立頓紅茶的開山祖師。立普頓原本是位農夫,當他有了一點積蓄後,便開設了一家小雜貨店,販賣各種食品,因為善於做各種心理宣傳,小店逐漸建立起良好的聲譽,立普頓很快就成了一個食品批發商。

  有一年的聖誕節前,立普頓為了讓自己代理的乳酪能夠暢銷,便依照歐美傳統——“如果誰在聖誕節前後吃的蘋果中有一枚6便士的銅幣,則表示他一年隨時都吉利如意”,想出了奇特的銷售方法:在每50塊乳酪中選擇一塊裝進一枚金幣,同時在空中散發傳單,加強宣傳並擴大聲勢,招徠顧客。

  許多人獲悉後,在立普頓的這種宣傳攻勢及金幣的誘惑下,紛紛湧進立普頓乳酪的經銷店。此漲彼消,立普頓的促銷手段立即招來了同行們的聯合抵制,他們向有關方面控告立普頓的做法有賭博的嫌疑。

  然而,聰明的立普頓並沒有因同行的抵制與警察的干涉而退卻,而是採取以退為進的方式在各經銷店門前張貼了這樣一則廣告:

  “親愛的顧客,感謝大家享用立普頓乳酪,如果發現其中含有金幣,請將金幣送回,謝謝你的合作。”

  結果不出立普頓所料,顧客不但不退還金幣,更加踴躍前往購買乳酪。不久,警方認為這純粹是娛樂活動,便不再加以干涉。可是,立普頓的同行仍不罷休,他們又以安全理由要求當局取締立普頓乳酪的促銷活動。

  警方迫於壓力,不得不再次介入調查。於是,立普頓乳酪又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由於警方又有新的指令,故請各位消費者在食用立普頓乳酪時,注意裡面的金幣,不可匆忙食用,務請小心謹慎,以免誤吞金幣造成危險。”

  立普頓的這則廣告表面上看來是應付警方及同行的抗議,實際上卻是一次更厲害的廣告妙招,從而使得其他同行在立普頓的妙招下幾乎無還手之力,眼睜睜地看著消費者從自己的經營圈子中漸漸流失……